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工作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油田开发后期油井生产高含水的难题,采用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同井回注系统并优化其参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这种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分析各子系统的参数协调关系后,以油井最大产量为目标,建立了该生产系统的设计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设计。研究设计结果表明,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优化设计较为复杂,其中旋流分离器是系统协调工作的核心;设计结果按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的依次排序为产液量、注水启动压力、吸水指数、含水质量分数和分流比。  相似文献   

2.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选井条件苛刻,系统设计复杂,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很大限制。针对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在分析各子系统流动规律以及子系统间协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节点分析方法,建立了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设计模型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对主要影响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旋流分离器起到分配能量的作用,是系统协调工作的核心,同时地层产液量、注水启动压力、吸水指数对设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该模型的建立为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现场实施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井下水力旋流油水分离器的研制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浩玉  李增亮 《石油机械》2005,33(11):44-46
井下水力旋流油水分离器是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借鉴传统静态水力旋流器结构形式和前期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型井下水力旋流油水分离器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针对试制的样机,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验证了井下水力旋流油水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试验数据表明,该分离器分离效果较好,能够满足井下油水分离的要求,为今后井下油水分离器的结构设计及进一步的系统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油田采油污水回注处理技术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孙彪  康宜华  牛斌 《石油机械》2002,30(12):38-41
目前 ,国内外处理采油污水的方法主要有隔油处理法、气浮法、凝聚过滤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技术、吸附法、膜分离技术、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和三相旋流分离器技术。国内各油田对采油污水普遍采用的隔油除油 -混凝 -过滤三段处理工艺存在较多问题 ,给油田生产和环境保护造成一定困难。为此 ,设想了采用井下油水分离器、三相旋流分离器和膜分离 3项新技术的采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并就油田采油污水处理问题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C-FER技术公司等花了6年时间,研制和试验了井下油水分离工艺。它由水力旋流分离器和普通抽油设备组成。截止1996年底,采用电潜泵、螺杆泵和有杆泵系统,在各种条件下,完成18井次以上的现场试验。在起初的电潜泵样机应用中,产水量下降97%,排到地面液体的水油比可以降低到2以下。取得的关键性成果有:产油量增加;产水量下降;被预测的储量采收率增加;获得影响应用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一般因素。可以预料,在水管理方面,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应用,会很快地改变工业上油水分离的工程现状。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高速发展@时刚…  相似文献   

6.
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后,由于井筒积液的影响,目前采用的分离器等井下设备及常规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无法满足小直径套管完井气井生产的需要,造成气藏报废压力过高.对现有的电潜泵和分离器等井下设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井下气水分离技术,研制了新型的小直径旋流分离器;通过分析气水分离系统的压力与流量的协调关系,采用节点分析方法,设计了气水分离的系统参数,并完善了配套工艺.利用小直径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成功地将φ107mm×φ98mm机组下入生产层下部,使太7井的报废压力从4.5MPa降至2.5MPa以下,至2007年12月底,该井累积产气量为160.74×104m3,累积产水量为35 514m3,正常生产380d.现场应用证实,小直径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降低了气藏的报废压力,形成了一套提高气井产量和气藏最终采收率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海上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产出水的举升、存储和处理难度加大,费用增加,给海上油田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部分平台设备负荷无法满足处理要求。通过研发新型井下油水分离器,设计配套工艺管柱,开发出一套适合海上油田的悬挂式井下油水分离及回注工艺。新型井下油水分离器最大外径为130mm,处理量达1200m3/d,整个工艺系统采用悬挂式三通接头装置建立流动通道,可以保证在井筒内建立大流量流动通道;配套的井下参数监测及调控装置可在地面完成油水分离器出入口压力及流量的实时监测和调控,以保证系统分离效率。该系统处理量大、结构紧凑,工艺与目前海上油田采用的电潜泵生产管柱工艺类似,大幅降低了作业及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8.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及往复式双液流泵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由双液流泵、旋流分离器和原油提升泵三大部分组成。工作时 ,利用双液流泵和旋流分离器将井下产出的高含水原油增压后经旋流分离 ,含油浓度极低的水相介质被直接注入注水层 ,经旋流分离器浓缩后的原油相介质经原油提升泵采出地面。在分析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介绍了双液流泵的结构设计 ,泵流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并给出了双液流泵单向阀阀球的运动微分方程。试制的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在辽河石油勘探局曙光、兴隆台和金马等采油厂的现场试验中 ,收到了显著的降水稳油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力分离式井下油水分离器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设计的重力分离式井下油水分离器的关键部件是插入式泵和单向阀。上冲程时,插入式泵、连杆和活塞在抽油杆带动下一起向上运动,上吸入口关闭,井下低含水原油被举升到地面;下冲时,插入杆泵、连杆及活塞向下运动,下吸入口关闭,下吸入腔压力升高,腔内水被注入地层。由于重力分离式井下油水分离器与常规有杆泵采油系统相比具有节约能源、节约投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延长油井寿命等特点;与旋流式井下油水分离器相比又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特点,这种井下油水分离器的研究和攻关成果对中、高含水开发期的油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旋流分离器在应用于井下油水分离过程中,要求绕其自身轴线旋转,针对这一问题,对绕轴旋转旋流分离器进行正交试验,研究流量、壁面旋转速度和分流比对分离效率和系统压降的影响,得出其主次影响因素和操作参数最优方案,为井下油水分离旋流器在应用过程中的操作参数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指导油井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