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从教育交往行为理论进行审视,道德教育要走出当前的困境,交往行为双方的话语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与道德现实的客观世界的关联要满足真实性的要求;二是与道德规范设计的社会世界的关联要满足正当性的要求;三是与个体表达的主观世界的关联要满足真诚性的要求。作认为道德教育的变革要回归到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
徐晓荃 《太原科技》2002,(5):15-15,17
灌输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以柯尔堡为代表的西方德育理论,反对道德灌输,尊重道德的主体性和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主张学生从实践中获得道德上的成熟,认为实践过程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道德需要源于道德实践,并构建出新的参与式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树立新道德教育思想,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获得有效的道德体验,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道德认同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所在,而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种价值观念与文化思潮的冲突与融合显得异常的剧烈、严重,学生面临普遍的认同失落.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注重学生道德认同的培养,探讨培养学生道德认同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往在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时,将之归结为“主体—客体”两极模式是不对的,因为忽略了多极主体或主体际存在的事实,忽略了交往活动。交往实践观认为实践结构是由“主-客”与“主-主”双重关系的统一构成的整体,即“主-客-主”结构。同时,用这一交往实践观来看待今天世界遵循的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分析,撷取有益的成分,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模式的建立和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启示,如转变灌输模式为引导模式;理解教育对象;重视对学生道德判断,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开展咨询式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教育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重视个人利益而轻视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二是面对恶劣事件冷眼旁观,而不是出手相助.基于此,以舜道德资源中的谦让相处、宽厚仁慈、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勤政爱民、以德报怨的高尚品德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道德问题的反思,很大程度上演化为对道德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呼唤.学校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和重要。章立足于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道德生活变迁的大背景,对21世纪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分析,撷取有益的成分,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模式的建立和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启示,如转变灌输模式为引导模式;理解教育对象;重视对学生道德判断,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开展咨询式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是一个复杂的、难以把握的、也是最值得人们探索的领域之一。这里谈谈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是“数理化的世纪”,还是“人的世纪” 人们在思考和确定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时,往往过分偏重科技成就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令人担忧的。科技和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是无须争辩的。但学校教育任何时候都必须认真考虑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即学生的道德教育、人格养成的问题。科技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只是人类整个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切不可忘记精神科学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不然,人的精神愈来愈空虚,思想愈来愈颓废,那将不只  相似文献   

11.
浅谈德育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它的成败应由德育效益的好坏来衡量,德育效益不同于经济效益,它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德育工作者只有从德育效益的特点出发,才能促使德育工作向高效益转化,作为德工作者,充分认识德育效益的形成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掌握德育效益的特点才能有的放失,详解影响德育效益的因素是关键,德育工作者从德育效益的特殊性出发,注重实际,勇于实践,才能增进实效,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德育效果,形成德育工作机制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德育低效成为学者们及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从当前德育工作的困境入手,分析德育低效的原因,并提出发挥文学的德育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由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引出学科德育的概念,由中央与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得出实施学科德育的必要性,给出了理科学科德育的界定,总结数学学科德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指出数学学科德育的实施与若干发达国家的德育做法的相似性,简要探讨了理科学科德育.  相似文献   

14.
面向2l世纪,高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做重新思考,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德育总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把德育看作是一种“主体——客体”对象化的活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缺陷越来越要求对德育的认识必须有所超越。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来关照德育,德育就是师生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它对克服传统德育的弊端和回归德育“育人”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学生的品德状况及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的品德状况的调查分析,探索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强调德育工作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着重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多样式、多渠道地开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价值多元化的困惑、重知主义倾向的影响、不合理的德育评价制度的误导、德育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致使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基于人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改造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野观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改造关系衍生出的是主体与主体的互动,而不是主客体关系的对立.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主体在德育交往的时代变迁中,却呈现出曲折复杂的发展状况.以此反观当前我国德育交往与德育主体发展的特殊性,为德育未来走向的价值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乐教中的德育教育应采取多样的方式来体现。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给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规范了发展的方向.同时,德育工作的健康且富有成效的开展,又需要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以树立新的思路,确保德育工作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