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斑蝥的药用研究进展及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科  赵中海 《中草药》1998,29(4):280-281
斑蝥属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中规定的药用斑蝥有2种,即南方大斑蝥MylabrisphalerataPallas和黄黑小斑蝥M.cichoriiL。由于这一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体内均含有斑蝥素,药用功效基本相同,因此习惯上也把芫菁科昆虫通称为斑蝥。它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昆虫。《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斑蝥能治疗痈疽、溃疡、癣疮”等病症的记载。《名医别录》中又记录了“芫菁”、“葛上亭长”两种与斑蝥同功效的昆虫。《本草纲目》中也详细地记述了斑蝥、地胆、芫菁、葛上亭长等4种同类昆虫的形态、生境、采集炮制方法、气味、…  相似文献   

2.
斑蝥炮制前后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斑蝥炮制前后蛋白质及氨基酸成分进行测定,为其炮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炮制前后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蛋白质含量为生斑蝥>净制斑蝥>米炒斑蝥;炮制前后各种氨基酸含量亦各不同,总含量为净制斑蝥>生斑蝥>米炒斑蝥.斑蝥含有15种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须氨基酸.结论:斑蝥炮制目的是降低毒性成分斑蝥素的含量,斑蝥素既是毒性成分,又是有效成分,利用现代检测技术严格控制斑蝥素含量,可考虑不经炮制直接入药,以减少在净制和米炒过程中其他成分的损失,达到充分利用药用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9,(3)
斑蝥在藏、蒙、维、彝等多个民族中均有药用记载,涉及芫菁科大斑芫菁、眼斑芫菁、绿芫菁、锯角豆芫菁等多个种,炮制方法主要有糯米炒、酒制、醋制、炒炙等,在藏药中为味苦、辛,性温;在蒙药中为味苦、辛,性平;在维吾尔药中为味辛、性热;在彝药、瑶药、水药中为味辛、性寒,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瘰疬、恶疮)、癣症、狂犬咬伤。现代研究表明,斑蝥药典种的部分近缘属芫菁体内斑蝥素含有量亦十分可观。本文通过查阅各民族本草典籍,对斑蝥在民族药中的基源、炮制、性味、主治功效及应用进行考证;通过分析现代文献,对斑蝥药典种的近缘种属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斑蝥素及衍生物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蝥素具有抗癌作用,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受限于临床应用。人工合成的斑蝥素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既保留了斑蝥素的抗肿瘤作用,又减轻了斑蝥素的毒副作用,应用于临床。综述了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去甲斑蝥素、斑蝥酸钠、去甲斑蝥酸钠等)的抗肿瘤机制,为人类更好地利用斑蝥素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测定斑蝥体内的斑蝥素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 (Mylabrisphalerat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 (Mylabris cichoriiLinnaeus)的干燥体。具有破血消症、攻毒蚀疮功能 ,临床外用治恶疮 ,内服治症瘕癌肿、瘰疬等。斑蝥有大毒 ,使用过量易中毒 ,一般经炮制后入药。斑蝥主要有效成分是斑蝥素。本文运用气相色谱法 ,OV- 1 7柱测定斑蝥体内的斑蝥素含量 ,用以控制斑蝥质量与用药量。1 测定仪器与药品日本岛津 GC- 1 5A型气相色谱仪 ,带 C- R4A型数据处理机。丙酮 Ar、香兰素 (内标 ) Ar、斑蝥素对照品均由山东省药物检定所提供 ,归一化分析99.95%。斑蝥 (生品与加工…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1)
斑蝥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主要含有斑蝥素而具抗肿瘤活性,且斑蝥素具剧毒,故其含量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以黄黑小斑蝥和南方大斑蝥为对象,对其斑蝥素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含量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斑蝥类药材的安全使用和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驯养与野生斑蝥斑蝥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含藻  朱传先 《中药材》1989,12(9):33-34
药用斑蝥有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es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enne。主要成分为斑蝥素(Cantharidin,C_(10)H_(12)O_4),它对原发性肝癌有特殊疗效,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癌药物之一。但对驯养斑蝥与野生斑蝥的斑蝥素含量比较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二者进行了薄层、气相分析测定,为斑蝥的人工驯养提供质量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斑蝥属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Meloidae)昆虫,为剧毒中药,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可产生一定的毒副反应。其化学成分主要有斑蝥素、蛋白质、氨基酸等。该文在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斑蝥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以期更好控制斑蝥药材的质量,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Xu JG  Zhang JH  Chen JW 《中药材》2011,34(8):1180-1182
目的:利用斑蝥与红栓菌进行生物发酵转化的新方法,探索提高中药斑蝥中可利用的斑蝥素含量,增加斑蝥素的溶出率,从而扩大斑蝥资源的更有效利用。方法:以斑蝥素为标准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斑蝥中生物转化前后斑蝥素含量。采用HP-5气相色谱柱,香兰素为内标,柱温为175℃保持5 min,4℃/min升到240℃,保持5min,建立了斑蝥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建立的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转化前斑蝥中可溶出斑蝥素的含量为0.70%,转化后可溶出斑蝥素的含量为1.29%,转化前后测得斑蝥素的含量有明显提高。结论:利用红栓菌发酵对斑蝥素含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斑蝥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蝥素是从斑蝥体内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由于其毒性强烈,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人们合成了斑蝥素一系列衍生物,如斑蝥酸钠、去甲斑蝥素、甲基斑蝥胺及羟基斑蝥胺等,其毒性较斑蝥素低,疗效更加明确。就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实验研究和临床运用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唐山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组成特点,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深入各代表性样地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采集、鉴定标本,查阅文献资料等。[结果]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唐山山区有野生药用植物113科、301属、382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8属11种;裸子植物5科6属8种;单子叶植物9科36属42种;双子叶植物92科251属321种。[结论]唐山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并具多样性特点,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Medical uses of mylabris in ancient China and recent studies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Mylabris is the dried body of the Chinese blister beetle. The species used in medicine are Mylabris phalerata and M. cichorii. The use of mylabris as a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can be traced back more than 2000 years, and it is still used as a folk medicine today. In recent studi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mylabris possesses antitumor properties,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leucocytes, and has irritant effects on the urinary organs. The active constituent of mylabris is cantharidin. The synthesis of cantharidin is rather difficult. In order to find a less toxic analogue of cantharidin, its hydrolytic compound, disodium cantharidate, and its demethylated form, norcantharidin, were prepared. By bi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compounds may affect cancer cells in several ways. In clinical studies, antihepatoma effectiveness sequentially increased from cantharidin to disodium cantharidate to norcantharidin. Disodium cantharidate showed less urinary irritation than cantharidin while norcantharidin showed little to no such irritation. It appears that the two methyl groups of cantharidin are not the main functional groups for antitumor activity and for the stimulation of bone marrow but are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irritation. Hydrocantharidimide, methylcantharidimide and dehydronorcantharidin have also been studied. All these compounds, except the last one, have been produced as antitumor agents in China. Since demethylated cantharidin may be prepared by total synthesis, it may be more suitable for medical investigation than cantharidin itself.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仿生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态工程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模拟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的自然生态系统,开展中药材的仿生栽培,是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的一种新模式,在中药农业上日益受到重视.中药材仿生栽培是一种生态种植模式,为中药学、农学、园艺学、生态学、农业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在中药材生产上应大力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碱制斑蝥中斑蝥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HC-C18 ODS色谱柱(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30∶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35℃。结果:碱制斑蝥中斑蝥素含量2%左右,远高于《中国药典》采用气相法测定斑蝥中斑蝥素含量不得少于0.35%的规定。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精确、重现性好,斑蝥药材中可能本来就含有斑蝥酸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报道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药用植物资源状况。方法 :根据对国内 15个标本馆 80 0余份标本的研究及部分地区野外调查 ,参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出综合分析。结果 :据初步调查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药用植物约有 6 7属 ,含 78种 3变种 ;隶属于 4 1科。结论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药用价值 ,应加以积极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区)柴胡的原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西北五省(区)柴胡属植物的药用种类及分布,共21种,其中9种为中药柴胡的主流种类。为柴胡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宁斑蝥虫体中斑蝥素的含量。分析结果与中国药典规定的酸碱滴定法相一致,回收率99.98%,变异系数0.719%。  相似文献   

18.
论药用植物化学型的分类意义、地位及其分类标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在论述药用植物化学型分类意义的基础上,就药用植物化学型分类地位的界定、化学型的分类标准、命名原则及其方法提出建议:药用植物化学型的分类应该是建立在种下"变型"级别,只有具有明显的化学成分的变异,主成分明显且1个或2个的主成分含量占总化学成分含量的一半及以上,主成分来源于同一生物合成途径;化学变异可以在子代遗传才适宜界定为化学型.药用植物的化学型的分类研究对植物药的品质评价、资源开发及其道地药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对于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枸杞属种间亲缘关系和栽培枸杞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丹  纪瑞锋  郭威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7):3282-3285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枸杞属有关野生枸杞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状况,详细回顾了栽培枸杞起源的时间、地点、方式及祖先种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现有证据,总结了枸杞栽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栽培枸杞是在野生种的基础上,通过突变和人工选择发展出不同品种(系)。为寻找栽培枸杞起源的有力证据,充分利用枸杞种质资源,加强对中国枸杞属的野生资源的考察和评价,利用分子手段研究我国野生枸杞与栽培枸杞间的关系,加强对野生枸杞的研究,野生枸杞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