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身心健康状态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8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33份.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职业状况、身心状况及应对方式.结果 护理人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的反应上有着相对的较高的得分,不同年龄段焦虑、敌对、偏执的症状反应上统计学上明显差异(F=4.03,P=0.018;F=6.08,P=0.002 4;F=3.23,P=0.04),30岁以下的护理人员有着最高的焦虑症状.身心症状的反应随着积极应对的采取而降低,随着消极应对方式的采取而升高.结论 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身心症状问题,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建议医院管理者有必要从应对方式上对临床护士进行引导和帮助,让护理人员处于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更好的应对临床实践工作中所面对的各种压力和突发状况.  相似文献   

2.
青年护士职业生涯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青年护士职业生涯状况的现状,分析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两所三甲医院青年护士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以及相关内容。一般睛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婚姻状况、人事关系、学历、技术职称、轮班方式等。职业生涯状况评价采用职业生涯状况评价量表进行调查,量表Cronbach’s仅系数为0.8023。一般资料采用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F检验。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问卷有效率为97%。调查对象的自我职业生涯状况得分为(65.59±14.47)分,不同人事关系、学历和技术职称的青年护士的职业生涯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5;F=462,P〈0.05;F=4.17,P〈0.05),不同婚姻状况和轮班方式的青年护士的职业生涯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P〉0.05;t=0.67,P〉0.05)。结论医院应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机制,促进青年护士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61-1663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士职业状态的调查,了解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段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倾向性,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75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调查表733份,回收率97.73%。结果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症状中的焦虑、敌对、偏执因子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3,6.08,3.23,P〈0.05),身心症状与应对方式相关(偏回归系数,积极应对为-0.278,消极应对的为0.355,P〈0.01)。结论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出强迫、躯体化、抑郁、敌对等症状。提示护理管理人员要注意从多方面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工作中处于良好的身心状况,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主动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不良身心症状的产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在任职方式方面的差异性,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791名护理人员报告认知与态度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任职方式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报告认知、执行意向、管理期望维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式护士的报告认知与态度随学历的增高呈低-高-高的发展趋势,各学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同制护士的报告认知与态度随学历的增高也呈低-高-高的发展趋势,不同学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任职方式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不同;护理管理部门要给予合同制护士尤其低学历者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护士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角色认知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调查护士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角色认知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角色认知量表对73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得分较高;不同年龄护理人员的积极应对高于消极应对维度得分(P〈0.01);角色(3.19±0.68)分。SCL-90得分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角色认知呈负相关。结论护士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角色认知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在职护士参与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方法采用自制“护理学继续教育调查问卷”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的204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204份,收回有效问卷194份,回收有效率为95.10%。194名在职护士6大动机类型中,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发展(7.89±1.428)分、认知兴趣(6.75±3.136)分、利他服务(6.45±1.226)分、社交接触(6.14±2.265)分、社会刺激(5.93±2.587)分、外界期望(4.84±1.063)分。不同年龄、工龄、技术职称、月收入护士认知兴趣维度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7.245,5.368,10.551,23.147;P〈0.05);不同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护士职业发展维度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2.358,4.386;P〈0.05);不同婚姻状况、年龄护士社会刺激维度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8.937,7.314;P〈0.05);不同年龄、工龄、技术职称、月收入护士利他服务维度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2.473,4.861,5.274,6.772;P〈0.05);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合同年限护士外界期望维度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013,9.324,3.357,8.927,5.887;P〈0.05);不同婚姻状况护士社会接触维度得分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27,P〈0.05)。结论护士参与继续教育受其内在动机驱动,以职业发展与认知兴趣强度最高、最为普遍,外界期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韩剑童 《护理研究》2014,(9):3249-3250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在婚姻状态方面的差异性,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79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婚姻状态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执行意向、管理期望维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婚姻状态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不同,护理管理部门要给予未婚护士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尊量表(SES)、应对方式问卷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SES均分为(24.68±6.34)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高自尊组5例(5%),中等自尊组25例(25%),低自尊组70例(70%);文化程度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57,P〈0.01);兴趣爱好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1)。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t=2.83,P〈0,01);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2.64,P〈0.01);病程长短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67,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69,P〈0.01);不同爱好与应对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r=0.91,P〈0.01);消极应对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92,P〈0.01)。结论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自尊水平;善于识别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应对方式,帮助他们调整应对行为;运用认知与行为疗法改变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学特困生的特质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特困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的性别差异。 方法:于2004-10抽取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等南昌市几所大学里学生管理部门所标记的家庭经济状况特别贫困的全日制统招在校本科生500人,年龄17~23岁,均为自愿参加。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自我和谐量表进行单独测试。应对方式调查采用姜乾金编制和修订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20个条目,包含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两个分量表,采用1-5级评分。个体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程度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共35个题目,采用1-5级(即从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评分,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 结果:发放问卷500份,全部收回,合格问卷419份,有效率为83,8%。①大学特困生中男学生和女学生在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的性别差异达显著性水平,男学生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女学生[(21.90&;#177;6.29),(20.30&;#177;6.90),t=-2.79,P〈0.011;女学生的消极应对评分高于男学生[(30.17&;#177;6.07),(28.20&;#177;8.21),t=2.47,P〈0.05]。②大学特困生中男学生和女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4,-2.22,P〈0.05),在自我的灵活性上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l,P〉0.05)。③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与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均显著相关(r=0.24,0.17,0.18,-0.15,0.11,0.12,P〈0.01或P〈0.05)。④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特困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有显著的影响(F=6.16,P=0.00)。 结论:不同性别的特困大学生在特质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特困大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采用不同的特质应对方式会产生不同水平的自我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探讨护理人员在职业教育前后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不同工作年限,对护理人员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初和职业教育之后分别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并比较职业教育前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态度。结果医院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后,护理人员对工作内容和护士的主要角色的认知发生了改变,职业教育前护理人员认为自身主要角色为医嘱执行者(30.75%),而在职业教育后,照顾者成为护理人员主要角色(34.11%);实施职业教育前后,护理人员对于夯实基础护理的认知态度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347,P〈0.01);对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障碍方面认知发生了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80,P〈0.01);对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整体态度和评价上也有改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924,P〈0.01)。结论通过开展与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的各种解读、改革、情景剧再现、人文和心理素养、专科技能等职业教育,护理人员对于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新的认知和态度,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人员对保护患者隐私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临床一线患者隐私保护的落实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5年10—12月对上海市二、三级医院982名急诊护理人员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隐私信息内容的认知、护理人员对患者隐私身体部位的认知和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隐私的认知。结果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在11项隐私信息内容中排在前5位的患者隐私保护内容分别为:患者身份证号(94.70%)、家庭住址(93.38%)电话(92.57%)、病情病史(91.85%)和精神及心理活动(90.02%)。在9项患者隐私身体部位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会阴(97.15%)、胸部(95.52%)、臀部(94.81%)、腹部(79.84%)和大腿(77.60%)。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相比、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相比、未婚护士与已婚护士相比、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资质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隐私保护信息内容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未婚护士和已婚护士对隐私保护部位头颈部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9,P=0.041),低年资护士和高年资护士对隐私保护部位如小腿、头颈部、手臂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93,15.879,11.329;P〈0.05)。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实施隐私保护的现状与护理人员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对患者隐私权相关知识的了解、参加保护隐私的培训和对患者进行隐私保护的意愿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084,0.086,0.109,0.295,0.391,0.451;P〈0.05)。结论应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患者隐私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隐私权相关知识的了解,落实保护患者隐私的护理措施,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2.
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福州市58名儿科护士及59名普通科室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儿科护士SCL-90的强迫、抑郁及焦虑因子分高于普通科室护士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SQ的消极应对均分高于普通科室护士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儿科护士工作年限≤5年、〉20年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儿科护士的SCL-90总均分及部分因子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注重应对方式与心理状态的调整,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卫勤保障综合演习中医院船护理人员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参加卫勤保障综合演习的50名护理人员,分别于出海前3d及演习第7天进行调查。[结果]演习中护理人员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分与演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和退避因子分与演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而演习过程中护理人员个性特征与应付方式相关性分析:精神质评分与解决问题呈负相关.内外向评分与退避呈正相关,神经质评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均呈正相关。[结论]参与卫勤保障综合演习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受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对护理人员加强抗缺氧、抗噪音、抗异味、抗晃动等综合训练和心理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瑾  刘娟 《天津护理》2009,17(5):253-254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精神科护士男女各40例进行调查评定,对比分析精神科男护士和女护士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分。结果:精神科女护士SCL-90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均低于男护士,差异有显著性(P〈0.05) 应对方式问卷中除合理化外各因子分男女护士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女护士高于男护士,幻想、自责、退避因子分女护士低于男护士。结论:精神科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优于男护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初始学历的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为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台州市816名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816名不同初始学历的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情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问卷总得分(158.04±22.11)分。初始学历为中专的本科护士生涯规划总得分高于全日制本科和初始学历为大专的护士(P〈0.01)。不同初始学历护士在认识自我和环境、护理职业认知、继续从事护理职业的信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管理、职业发展5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学历取得途径不同其生涯规划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需结合不同初始学历本科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建立护士职业生涯管理机制,采取职业生涯辅导与管理措施,促进护士职业与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栾秀香  魏红英  甄玉青 《全科护理》2014,(13):1233-1234
[目的]了解不同年限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心理健康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8名临床护士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测试。[结果]不同年限的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同,高年限组护士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偏执得分高于低年限组(P 〈0.05或 P 〈0.01)。高年限组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20.41分±2.30分,低年限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00分±3.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017,P 〈0.05)。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因子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偏执呈负相关(P 〈0.05)。[结论]自我效能感对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特征。方法采用情绪智能量表和精神科护士应对方式问卷对重庆市5家综合医院的464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精神科护士背景因素和情绪智力对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水平和压力应对方式受到人口学变量的影响,不同年龄护士在自我情绪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评价和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对自我情绪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情绪的引导和运用能力低分与高分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不同职务者在自我情绪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评价和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的引导和运用能力、低分与高分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精神科护士较多使用问题解决和正面认识的应对方式,很少采用回避与自责的方式应对职业压力;精神科护士的情绪智力与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R=-0.123~0.253,P〈0.01~0.05)。结论情绪智力的四个能力维度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的6种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幽默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开发更有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多维度幽默感量表、幽默风格量表与压力情景应对方式问卷对94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患者攻击性幽默类型亚量表得分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94例患者应对方式与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整体幽默感与回避应对、任务应对(r=0.272、r=0.363,P〈0.01)成正相关;亲和幽默与情绪应对呈负相关(r=-0.230,P〈0.01);攻击幽默与情绪应对成正相关(r=0.419,P〈0.01)。结论:性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幽默类型有影响;幽默感强的患者更可能采用回避应对与任务应对方式;擅长使用亲和幽默的患者更不经常使用情绪应对方式,而喜欢使用攻击幽默的患者更经常采用情绪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护理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丹  周立 《上海护理》2010,10(4):33-36
目的描述临床护理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对上海市4所3级甲等医院和3所2级甲等医院411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得分(14.73±1.44),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态度得分(57.97±6.58),护理人员行为倾向报告得分(17.37±1.98)。不同年龄、护理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异常事件报告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育程度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态度的得分与行为的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和0.13,P〈0.05),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态度的得分呈正相关(r=0.11,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不足,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呈中性态度,行为倾向报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现状,为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能力,减少职业性健康损害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问卷调查表,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5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抗肿瘤药物基本认知得分为(34.84±7.001)分,职业防护态度得分为(78.94±21.433)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而职业防护行为得分为(59.53±26.126)分,护士自身健康状况得分为(42.67±13.605)分,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科室、不同岗位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的护士,对抗肿瘤药物基本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的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的护士,防护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是否学习过相关知识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护士的自身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护士基本认知与防护态度、防护行为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7,0.283;P<0.05);防护态度与防护行为呈正相关(r=0.105, 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抗肿瘤药物认知不足,应加强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对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措施督导与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同时应重视护士的健康管理,达到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