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人脑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解剖研究,探讨其疾病与相关解剖结构的联系.方法:尸体头颅20个,经手术显微镜下行解剖后观察其结构,分析其解剖特点.结果:本组标本显示Willis环变异,小脑上动脉的双干变异.人脑基底动脉下段较中上段粗,上段及中段直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脑基底动脉有很多变异,熟悉该部位的解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解剖结构变异与慢性头痛的关系.方法:对40例鼻解剖结构变异患者分为伴头痛组与不伴头痛组,内镜及鼻窦CT评估其鼻解剖结构变异类型、接触黏膜对血管收缩剂的敏感性.结果:两组鼻结构变异类型及骨间隙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痛组接触部位黏膜对血管收缩剂敏感性差.结论:骨结构变异基础上接触部位黏膜挤压张力增加及鼻窦自然口阻塞是鼻结构变异性头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死因年龄不详,外观无畸形)左侧上肢时,发现其胸大肌、肱二头肌均出现副头.此变异集中出现在同侧罕见,为积累人类学资料及为临床手术提供变异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手掌的血管形态变异较多,但血管和神经同时变异的情况较少见。我们在解剖手掌标本时,发现1例无掌浅弓形成、掌深弓异常和正中神经异常联合变异标本1例。为断掌、断指等临床手部修复手术提供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1解剖观察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志愿捐献遗体标本,男性,72岁,本例为右手标本存在变异情况,左手标本无变异。1.1尺动脉观察尺动脉浅支起始外径为2.8 mm,在小指近节指骨底发  相似文献   

5.
张银萍  吴菲  余慧  唐瑶  张慧  陈伟 《解剖学报》2022,53(2):217-224
目的 对肺内血管予以三维重建后探讨其解剖结构的走形变异对肺段切除术术式的影响,为临床肺段切除术提供影像解剖学基础。 方法 随机抽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9~2020年100例肺部增强CT未见明显异常的成年人样本,分别予以三维重建后进行肺血管主干及分支走行的全方位观察。 结果 左肺动脉主干变异率为1%;尖后段、前段动脉变异率为18%,舌段动脉变异率为10%,背段动脉无变异,基底段动脉变异率为1%。右肺动脉主干变异率为1%,尖后段、前段动脉变异率为17%,舌段动脉变异率为22%,背段动脉无变异,基底段动脉变异率为13%。左肺静脉主干变异率为3%,尖后段、前段静脉变异率为20%,舌段静脉变异率为16%,背段静脉变异率1%,基底段静脉变异率为19%;右肺静脉主干无变异,尖后段、前段静脉变异率为25%,内侧段、外侧段静脉变异率为16%,背段静脉变异率1%,基底段静脉变异率为28%。 结论 肺内血管解剖结构复杂多样,尤以尖后段与前段、各基底段的组合较为多样化,内侧段与外侧段不符解剖位置关系,背段走形较为固定。影像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清晰地反映肺内血管走行,为临床影像学定位诊断及肺段切除术前评估血管解剖提供了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从事解剖教学过程中,发现1具年龄约60岁、身高为1.67m的男尸,见其左侧掌长肌未变异,其形态特点为肌腹小腱细长,右侧掌长肌的形态则发生变异,位置及结构等无异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标本解剖学习过程中,发现一处左颈外静脉变异,报道如下. 该具标本为老年女性,发现其左侧颈外静脉直接注入颈内静脉.变异部分的颈外静脉长度约为75.61 mm,宽度约为3.90 mm,右侧未见此类变异现象.正常的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及枕静脉汇合而成,起始于下颌角附近,沿着胸锁乳突肌的表面下行至颈根部,在锁骨上方穿过深筋膜,最终注入静脉角或锁骨下静脉.而解剖此变异的颈外静脉,发现其在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后,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绕至其后方,在距离静脉角上方67.80 mm处直接注入颈内静脉,沿途无分支.  相似文献   

8.
腋动脉分支变异较多,笔者在解剖1例男性尸体时发现一种罕见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解剖学会1996年学术年会文摘汇编(解剖学杂志1996年19卷增刊)内容丰富,刊登有人类学;体质调查.应用解剖.断面解剖.实验形态,比较解剖,变异畸形.大体解剖技术方法,教学;神经解剖学的特邀报告.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10.
舌骨下肌群正常情况下共4对,即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各一对.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约27岁)男性尸体时,发现尸体右侧除含有正常舌骨下肌群外,另有1块锁骨舌骨肌,而左侧无.单侧锁骨舌骨肌甚少见,本例变异的解剖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胸肌变异虽有报道,但双侧胸肌变异较为少见。作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尸时,发现双侧胸肌的变异,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0%福尔马林固定成年男尸1具,年龄40岁左右,身高189 cm,体格强壮,发育正常,外观无任何畸形,胸前壁皮肤完整,未见手术切口疤痕。用常规方法解剖胸前壁浅层结构后,仔细观察胸前壁肌时,发现双侧胸前壁肌的变异。用数码相机拍照,游标卡尺及角度尺测量。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空肠曲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研究十二指肠空肠曲和Trietz韧带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吸取前瞻性总结通过再次手术治愈2例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高度扩张的经验与教训,指导在以后的151例同类手术中对十二指肠空肠曲及Trietz韧带的解剖学观察。结果:151例中,147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脊柱前正中位置,相当于11、12胸椎平面,不论输入襻空肠对吻胃大弯还是胃小弯,术后均无十二指肠扩张。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解剖变异中,借鉴本文报告2例的临床经验与教训,慎重选择输入襻空肠是对吻胃大弯还是胃小弯,术后亦无并发症.结论:在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中,认真观察每一例十二指肠空肠曲和Trietz韧带有无解剖位置变异和其它异常情况(异位胰腺、空肠憩室)等,对胃大部分切除术中胃空肠吻合方式选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骶中动脉的解剖变异与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改良根治术中直肠分离异常出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9例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改良根治术中观察的骶中动脉解剖资料及异常出血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病例中骶中动脉解剖变异10例,其中血管外径达到1.8mm.19例,占18.37%;缺如1例,占2.04%。异常出血5例,占8.16%,,其中2例伴骶中动脉解剖变异,需作骶中动静脉结扎方可止血;骶中动脉无解剖变异的3例中,2例作间接电凝止血,1例作纱布压迫即可止血。结论解剖变异的骶中动脉的损伤是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改良根治术中直肠分离异常出血止血困难的重要原因,该动脉损伤引起的出血,应作骶中动静脉结扎。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解剖一青年男性尸体时,发现胆囊管汇入肝左管变异,为积累胆囊管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亦称迷走胰腺,是正常胰腺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属于临床少见的先天性解剖变异,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现就2005年2月至今收集临床确诊的7例异位胰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臂丛的变异率较高,变异类型较多[1]。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双侧臂丛存在多处变异,经查阅文献得知,近年来虽有臂丛变异情况的相关报道[2-4],但未见此例中双侧臂丛组成与正常型不同,且右侧臂丛与腋动脉位置走行也出现变异的情况。现将此变异报告如下,以期为临床臂丛手术提供参考和解剖数据积累。1材料与方法经10%福尔马林溶液灌注的男性尸体一具(外观无任何畸形),标本来源于宜春学院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按常规解剖操作,充分暴露两侧腋窝及臂部结构,鉴别臂丛的根、干、股、束及分支的起始部位、走行关系、分布区域及毗邻结构,观测交通支的存在情况。使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02 cm)测量数据,高清数码相机拍照记录。  相似文献   

17.
肝总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总动脉起自腹主动脉的脏支腹腔干,变异较少.作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尸时,发现肝总动脉存在变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解剖一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下腔静脉左位伴有一变异的交通支兼双侧髂内髂外静脉变异.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解剖一7~8岁女性尸体时,观察到左侧腰大肌营养动脉变异1例,同时其4对腰动脉未见明显变异.经查阅文献,该变异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肾脏的解剖形态结构和位置变异较常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这些变异会造成误诊或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因此,对解剖结构变异应充分认识和重视。作者在解剖时发现一成年男性其左侧肾及左侧肾血管发生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