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用全息透镜组成傅里叶变换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全息透镜作为一般的傅里叶变换元件,组成傅里叶交换系统,进行了相关运算以及模糊图象处理等实验.结果表明,对全息透镜傅里叶变换系统进行某些光学信息处理工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MP-1000绘图机上制作Polar-1n变换全息图的实践,提出一种使这种变形不变全息光学元件达到实用分辨率要求的新途径,并制得比现有同种全息光学元件分辨率高一倍左右的样品。进行光学图象识别时,通常采用的是相关匹配滤波识别法。图1为该方法的光学实验原理图。图中,L_1、L_2和L_3为普通透镜,L_4和L_5为傅里叶变换透镜,f为L_4和L_5的焦距。P_1面上部为一小孔,作为制作匹配滤波片的点光源使用,P_1面下部放置被记录物体  相似文献   

3.
用多焦点全息透镜实现多重谱分数傅里叶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多焦点全息透镜实现多重谱分数傅里叶变换.利用全息方法通过一次曝光制作出多焦点的全息透镜,分析了用此全息元件实现这种变换的条件,并在实验上实现了多重谱分数傅里叶变换.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变换方法简便可行,可广泛应用于多通道光学信息处理系统及多目标图像识别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待识别目标的傅里叶变换频谱与匹配滤波器频谱分布严格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孔图像光学傅里叶变换的匹配滤波器缩放比例标定方法。针对范德卢格特型光学相关器,在分析场景空间光调制器傅里叶变换频谱分布的基础上,以矩孔图像的频谱间距作为基准标定匹配滤波器的缩放比例;并利用焦距为400mm的傅里叶透镜作为一个实例,计算出其匹配滤波器缩放比例为1.068,对标定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范德卢格特型光学相关器中匹配滤波器的缩放比例标定,能够有效提高相关峰的能量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利用一发散点光源和一束倾斜平行光制作出在两个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变形全息透镜,且用此全息元件实现了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变形全息透镜两个方向上的焦距随全息记录条件和再现条件而变化,分析了用这种全息透镜实现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条件。实验表明,用该元件能够方便地实现任意级次的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  相似文献   

6.
锥面透镜和象散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处理综合孔径天线数据时,为了保存有关方位角的信息,需要锥面透镜。在彩虹全息和全息立体显示技术中,为了减小散斑影响和扩大景深,需要建立象散系统来记录全息图,已有的方法是在记录系统中加入柱面透镜来实现象散系统。本文通过对柱面透镜和锥面透镜相位变换因子的分析,从理论上推证了如何用全息的方法获得起柱面透镜和全息锥面透镜作用的相位变换因子,即全息柱面透镜和全息锥面透镜,从而可以用这些全息元件代替锥面透镜和柱  相似文献   

7.
新型平面集成光学相关器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加勇  徐平  徐海东  张旭琳  王冰  杨靖 《光学学报》2008,29(9):1735-1739
基于微光学与二元光学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平面折叠式光学相关器,将相关器中组成4f系统的傅里叶变换透镜、全息匹配滤波器、输入面和输出集成到一个平面器件上,与另一平面偏振反射镜构成一个反射型的平面光学系统.讨论了相关器的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参数的设计,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模型,计算出其体积可减小至约12 cm3.利用菲涅耳衍射数值模拟方法对系统的图像识别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良好的相关输出结果,证实平面集成光学相关器具有很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8.
杨雪玲 《光学学报》1989,9(4):70-37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用全息方法制作具有象散特征的一种光学元件——象散全息元件——的可能性,并得到实验上的证明.对由象散全息元件在空间正交方向上产生的象散特性作了较为仔细的研究,给出了实验结果.若用此元件代替普通象散系统,将具有使用方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发现计算全息干涉图最适合作匹配滤波器,并实际制作了二元傅里叶变换计算全息干涉图,成功地进行了再现和光学相关实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论述高斯参数与透镜参数的关系;透镜的波象差以及全息象差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基本常用的全息摄影系统,讨论了这三种系统所适用的场合,及所用光学元件的象差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息技术的光学加密系统实值编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萍  李榕 《光子学报》2008,37(5):957-959
提出一种基于全息技术用于光学图像加密的实值编码方法.待编码的数字图像与一个大小相同、灰度值为零的图像组成一幅新的图像,然后与一个随机相位掩膜一起通过光学透镜作傅里叶变换,取变换结果的实部作为编码输出图像.利用全息记录的方法解码,即编码输出图像和随机相位掩膜的傅里叶变换相加通过光学透镜作傅里叶反变换,记录反变换的光强分布,再通过非线性变换或灰度变换的方法可以恢复原图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频域和菲涅耳域的光学图像加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分数傅里叶变换及菲涅耳变换,在光学图像加密系统中分别具有多密钥性和无透镜性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分频域和菲涅耳域的光学图像加密方法。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光学加密系统,引入菲涅耳变换及全息技术,使原有的加密系统在不增加光学元件的基础上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模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单球面折射系统可以作为光学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最基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可以构造多种厚透镜或复合厚透镜分数傅里叶变换系统。推导了系统结构参数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级次的关系。指出单球面折射系统及其构造的透镜系统对输入物函数的分数傅里叶变换输出可以位于自由空间,也可在球面折射材料内部或折射材料端面。输出平面位置的灵活性及其构造复杂系统的多样性,对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应用和光学信息处理必定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闻  谢敬辉  李卓 《光学技术》2006,32(5):759-760
基于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术制作了一种新型激光全息瞄准具。瞄准具的核心部件是由一块无透镜傅里叶变换位相全息图和一块全息光束变换器组成的全息光学元件。其突出优点是大视场,大出瞳距离,适合双眼瞄准。此外,瞄准线为明亮的虚像,不会暴露目标,结构简单,对射击近距离运动目标效果突出。介绍了全息瞄准具组件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用计算全息方法制作的纯位相信息自聚焦匹配滤波器。它在编码时取滤波函数的振幅为1,仅对位相进行编码;并通过对傅里叶谱加入二次位相因子代替傅里叶透镜,使其具有自聚焦功能。与常规的方法(光学全息法或计算全息法)所获得的匹配滤波器相比较,具有原理上更合理,滤波器的制作和匹配光路更简单,也更容易实现匹配等特点。所得到的匹配实验结果也很清晰,这与理论是完全符合的。  相似文献   

16.
提出和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体全息存储系统的傅里叶变换透镜,是为了适应体全息存储系统对傅里叶变换透镜的特殊要求而设计的。设计中使用了光学自动设计软件ZEMAX。综合各方面考虑,采用双平凸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焦距短,系统结构紧凑;焦距易于改变,以方便实现不同焦距比;工作视场大,能提高体全息存储系统的存储密度;结构简单,容易加工装调,造价低。透镜组用于像素数为1k×1k的空间光调制器(SLM)与CCD匹配对准。  相似文献   

17.
光学一般变换的傅里叶变换实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傅里叶光学系统简化了光学一般变换全息透镜的设计,以一维八序Walsh-Hadamard变换为例,用计算机设计和产生了变换所需的透镜,并进行引了光学实验,得到了预定变换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光学信息处理和现代光学实验中,常需要确定系统或某个元件的最佳焦点和象面位置.因此,掌握几种确定焦面和象面位置的实用方法非常必要.下面,将实际工作中常用且非常有效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一、确定焦面的方法 图1是最典型的光学处理系统.其中S为点光源,L0是准直透镜,L1和L2均为傅里叶变换透镜,P1、P2和P3分别是输入平面、频谱面和输出象面. 在光学信息处理中,许多操作(如制作空间匹配滤波器,进行各种空间滤波和频率编码等)都是在频谱面上进行.因此,需要首先确定频谱面(即L1的后焦面)的准确位置.其方法有: 1.目测法.这是一种最基本最…  相似文献   

19.
在光电混合匹配滤波相关识别系统中,由于输入图像的频谱与匹配滤波器的形成方式不同,不能直接实现对应频率成份的准确对准。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对匹配滤波器进行缩放来解决。根据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和计算全息理论,分别推导出输入图像的频谱的表达式和滤波空间光调制器加载了匹配滤波器后的透射函数的表达式,并根据这两个表达式得到匹配滤波器的缩放比例的公式,然后在实际的光学识别系统中对根据该公式计算的缩放比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缩放比例下,相关峰的质量有较大改善,这说明此时输入图像的频谱与匹配滤波器对应频率成份实现了较好地对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光学傅里叶变换过程中光的衍射作用,在光学相关识别中,输入图像的形状对称性会影响匹配滤波器的畸变容限和输出相关峰值。针对几种典型的匹配滤波器算法,定量分析了利用这些算法设计的匹配滤波器的畸变容限和输出相关峰值受输入图像形状对称性的影响程度,依此来比较这些算法的特性,并进行了模拟和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