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有无威信,与其形象有密切关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需要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以自身健康高尚的人格和形象,来形成对下属心理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李瑞环同志说过,领导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要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是一个人身心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独特的行为模式。它包含一个人的品质、气质、素质,以及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因素,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领导干部受党和人民的委托,负责某个方面或某个部门的工作,社会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延伸性。领导干部实施领导的过程,不仅是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而且也是领导者自身人格的表露和传播过程,领导不仅是职权的运用、理性的引导,而且也是领导者运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激励下属的过程。《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职权对人的心理所起的作用远不及人格对心理的作用。现代  相似文献   

2.
居高声自远。去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时,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此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等部委纷纷调研,西部地区亦闻风而动,纷纷争逐丝绸经济带的龙头。  相似文献   

3.
一、风格的定义 “风格”即人。风格即风度品格。体现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它本身带有某种可知的内涵.一个设计师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的作品能够为人所理解.能够感动人.一幅好的设计作品除了让人有美的视觉感受外,更能让人体会到设计师的内心情感抒发.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说明,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符合《大纲》对语文的要求,又体现了重视个人感知的人文精神。为什么审美教育应该受到如此重视呢?这与美育的根本宗旨有关。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  相似文献   

5.
品格是人立身之本,是领导者的魅力之源。领导品格的力量比领导权势的力量更持久、更有效、更能征服人心。一、有宽容的品格宽容是一种胸怀,是增强团结的重要基石。《诗经》上说:“百川入海,有容乃大”。意思是说:千百条河流之所以能流入大海,是因为大海有兼收并蓄的宽大胸怀。宽容品格的领导,就像大海容纳百川一样,容纳世间万象、人间百态。一个集体内,人的经历不一样,性格各有差异,对事和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朝夕相处中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分岐或误会,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影响团结,干扰工作。当别人对自己产生误会而又一时解释不清…  相似文献   

6.
<正> 历史上,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繁衍生息的主要是少数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主营畜牧业,间或从事农业,是河西走廊地区的主要开拓者。传说舜时,有三苗迁徒三危。三危,即今甘肃教煌县东南三十里的三危山。实际在瓜、沙、敦煌等州。商朝,西羌据河西地。《后汉书·西羌传》云:“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说文解字》释:“羌,西戎牧羊人也。”所以,较古的河西牧人是“羌”。羌、姜上古同音,互相通用,羌人原为姜姓民族。居住于张掖、酒泉、敦煌一带的羌人就是姜戎,即是羌戎。羌人建立的国家为“行国,逐水草而居”,绝大多数居于山谷之间,从事畜牧业生产,牧养牦牛、羊、马、猪等。他们食肉和乳酪,饮乳浆,习惯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教育民营”呢?它是指由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进行管理和经营的一种教育制度。它不涉及产权问题.即无论是公有还是民有.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都应该也可以由民间来经营。如此界定的“教育民营”有非常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克服了“民办教育”或“社会力量办学”或“私立教育”在立法上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张纯敏 《魅力中国》2013,(26):287-287
孟德斯鸠提出了“民族一般精神”的思想,同时他也是十八世纪自然法学的代表。自然法学主张人的理性对法的作用,而历史法学萨维尼则主张客观的民族精神是法的本质和起源。孟德斯鸠所主张的“民族一般精神”与萨维尼的历史法学不同之处关键在于。他同时还吸收了自然法的思想,因而显得更加温和谨慎。自然法学主张人的理性对法的作用。自然法思想和历史法学思想这两种曾在德国十九世纪对立和争论过。而孟德斯鸠与两方面都有异与同.并早在《论法的精神》中实现了兼有。这体现了他的个人特点,即时代的思潮与他个人的谨慎风格的磨合中形成的温和适中的品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姚梦 《东北之窗》2011,(18):73-73
由大连报业集团主办的"两岸同春"刘艺书法特展于9月7日在大连市图书馆顺利开展。著名书法大师刘艺近日为报业集团亲笔题字。今年八十一岁高龄的刘艺大师在详细了解了报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影响后,以初唐虞世南《蝉》一诗中的"居高声自远"亲笔挥毫,赠与报业集团。希望拥有四报两刊的大连报业集团能够像诗中所喻那样立身高处,德行高洁,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的个性即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能力的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关系的丰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既是一种理想追  相似文献   

11.
新型集体经济是以劳动者的劳动和资本联合为主而构成的新型集体企业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因而它传承了传统集体经济“集体所有”的产权特征,即由集体企业自主地运作经营管理企业的资产进行保值增殖;另一个产权特征,就是劳动者出资的资本仍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持有企业的个人产权(或股权),一般而言,劳动者个人股权在企业股权结构中的比重很小,然而,企业劳动者众多,集聚起来的劳动者个人股权总量在企业股权结构中的比重将起到控股作用。这一股权特征非常重要,它把传统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个人没有”演变成了“集体共有、个人也有”的新型集体企业。  相似文献   

12.
刘洋 《魅力中国》2011,(7):267-267
气韵本乎个性,一人有一人之面貌,即一人有一人之个性。个性不同,则所作之画,气韵也不同。郭若虚提出“气韵非师”的理论集中代表文人画教育思想的精髓并对以后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以及“气韵非师”对艺术家完善品格修养。  相似文献   

13.
呼唤诚信     
当前诚信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甚至由道德范畴上升到了法制范畴。 诚信的含义有三个方面,它是规范、制度和人格的统一。“诚”是真挚、诚实的内心态度和内在品格,“信”是指自己的言行在周围人们中建立起的良好信誉。“诚信”作为规范和制度,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行为范式,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诚信”作为人格,是内在品质与外在评价的统一,是一个人的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 但是,“诚信缺失”却无处不在,体现在经济领域,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对  相似文献   

14.
王哲 《中国报道》2023,(4):28-31
<正>“增进心灵契合,通过文化交流,化解敌意,消除隔阂,增进共识,不断增进广大台湾同胞作为堂堂正正中国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当下尤为重要。”2019年春节期间,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怀抱吉他现身成都的宽窄巷子,与路过的行人们一起高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他就是台湾流行音乐人陈彼得。漂泊的游子落叶归根,时年75岁的陈彼得开启了他人生旅程的“归来与新生”,陈彼得对《中国报道》记者说,能在故乡歌唱最亲爱的祖国,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成功有其时代原因,也有其个人原因:鲁迅对中国历史和当时现实的深刻认识;鲁迅具备一种与黑暗社会斗争的强大精神,即超常的韧性精神;以及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最宝贵的雄伟人格。正是因为鲁迅具备了这三方面远超出同时代作家的思想根基与强大力量,才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代奇才。  相似文献   

16.
领导者实施有效领导的过程,实际上是发挥领导者影响力的过程.就领导者的自身因素而言,影响力的力量源泉有三:一是良好的人格力量,即领导者品德高尚,让人模仿尊从;二是卓越的才智力量,即领导者远见卓识,让人敬佩信赖;三是积极的情感力量,即领导者充满爱心,让人理解亲近.三种力量的有机结合,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度和质量.三种力量相比较,人格的力量是本质,才智的力量是基础,而情感的力量则是纽带,积极的情感及其沟通对前两种力量起着融合与膨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撰文认为,过去几年,美国在对中国的认识上经历了一种显著的范式转变,即从“虚弱中国范式”向“强大中国范式”转变。范式转变给对抗论者增添了力量,它可能会导致过去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这种政策发生改变。现实而建设性的美国对华政策应该是“带有保险的融合”政策。  相似文献   

18.
11月7日,由成都市新都区自筹1亿元资金建设的新都蜀龙大道三期正式开通了。这条新路,比现有任何一条从新都到成都的道路都要远,且是一条“逃费路”,却深受当地群众欢迎。(11月10日《海峡都市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19.
聂美琪 《魅力中国》2014,(18):117-117
《牡丹亭》中的“至情”,表现为个人的种种情感和欲望,它能够超越生死、阴阳的界限。突破现实和梦境的区别,是对天然人性的本能追求。由于女性是晚明受封建礼教桎梏的典型代表,即成为剧中“至情”意识的表达者,这种表迭以杜丽娘为主,侍女春香次之。春香是人性意识的直觉展现者。她对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然、生命之羡的追求,源自其本能天性,也启蒙着杜丽娘时青春和爱欲瞬间觉醒。而杜丽娘作为人性意识的觉醒者,因情而梦,因梦而亡,又因情而复生,表现出强大的“至情”力量。  相似文献   

20.
贾鑫 《中国经贸》2014,(18):37-38
《左传·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人似乎与纺织服装业有不解之缘,以至于我们的祖先骄傲地自称为“华夏”,也就是“衣冠礼仪之国”的意思。早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就已经成为全世界名列前茅的纺织品服装生产与出口大国,堪称“衣被天下”。自1994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纺织服装出口第一,所占份额从12.5%上升至2012年的36%。中国纺织服装综合竞争力居全球首位,中短期内地位难以撼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