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石家庄地区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及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544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耳脓性分泌物,培养鉴定及检测药物敏感性。应用血清荚膜分型法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544例耳脓性分泌物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392例,阳性率为72.1%,各年间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2,P =0.761)。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7.7%(148/392),其次是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26.3%(103/392)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5.1%(59/39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分为0~1岁、1~3岁、3~6岁、>6岁4个年龄段,各年龄段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37,P =0.001),其中0~1岁患儿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最高。5年间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75%。除2016年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8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20.0%~57.1%,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为45%~80%。59株流感嗜血杆菌中49株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结论  2016~2020年5年内石家庄地区引起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这些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应定期监测本地区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理,把中耳正常的粟鼠随机分成三组,各18只。二个组双中耳接种7F型肺炎链球菌,诱发肺炎链球菌性中耳炎(POM),其中一组在肺炎链球菌接种后三天,一耳接种绿脓杆菌,并每天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50000u共5天,该组称为“早接种组”。另一组在肺炎链球菌接种后三天先青霉素治疗5天(量同),于第7天一耳接种绿脓杆菌,称为“晚接种组”。第三组作对照,仅一耳接种绿脓杆菌,未诱发肺炎链球菌性中耳炎,亦不给青霉素治疗。结果:36只接种脑炎链球菌动物的中耳液标本,接种后三天肺炎链球菌培养均阳性,用青霉…  相似文献   

3.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急性中耳炎(AOM)的常见病原菌,儿童AOM约有10%变为复发性中耳炎(rAOM),其中肺炎链球菌6群和19群最常见,约60%的rAOM儿童缺乏肺炎链球菌6A和19F抗体,表现为IgG1和IgG2抗体活性低下。本文选择10例rAOM儿童(1~3岁)及17例非中耳炎倾向的健康儿童(1~2岁9例,2~3岁8例),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接种14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前后血清中抗体,包括抗肺炎链球菌6A、19F的IgG1、IgG2、IgG3、IgG4、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腺样体肥大儿童的腺样体与咽鼓管圆枕的毗邻关系,探讨其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方法 144例腺样体肥大(或同时扁桃体肥大)70°鼻内镜下行等离子消融术患儿,术中观察并记录腺样体与咽鼓管圆枕的毗邻关系,并将其分为Ⅰ、Ⅱ、Ⅲ共3型;比较3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腺样体重度肥大(A/N比值是否大于0.7) 的发生率并计算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本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23.6%;腺样体与咽鼓管圆枕的毗邻关系及合并分泌性中耳炎,Ⅰ型3例(9.1%,3/33)、Ⅱ型10例(16.9%,10/59)、Ⅲ型21例(40.4%,21/52),Ⅰ型与Ⅱ型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 2=1.077,P =0.299),Ⅰ型与Ⅲ型有显著性差异(χ 2=9.757,P =0.002),Ⅱ型与Ⅲ型有显著性差异(χ 2 =7.542,P =0.006);Ⅰ型和Ⅱ型组腺样体A/N>0.7之和为34.9%,三型组A/N>0.7为82.2%,Ⅰ型及Ⅱ型腺样体重度肥大率之和与Ⅲ型有显著性差异(χ 2=30.556,P =0.000)。结论 腺样体与咽鼓管圆枕毗邻关系及腺样体的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常见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存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对中耳积液行13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  中耳积液检测阳性率28.0%。其中鼻病毒阳性率23.3%,显著高于其他病原体阳性率4.7%(χ2=21.705,P =0.000)。学 龄前患儿中耳积液检测阳性率33.7%,显著高于学龄期患儿阳性率16.3%(χ2=4.919,P =0.027),急性-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检测阳性率41.1%,显著高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0.2%(χ2=7.574,P =0.006)。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感染主要为鼻病毒,学龄前患儿及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亚急性期感染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01例(418耳)为研究对象,男163例,女238例,年龄2月21天~15岁,平均2.41±2.31岁。取中耳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41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共391耳检出病原菌,排除取材时污染的7耳,共384耳,病原菌检出率为91.87%(384/418),其中细菌感染372耳,真菌感染12耳,革兰阳性菌检出率较高,为329株(85.68%);主要检出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8(43.75%)、肺炎链球菌106(27.60%)、表皮葡萄球菌26(6.77%)、铜绿假单胞菌19(4.95%)、嗜血杆菌13(3.39%)、真菌12(3.13%)株。常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因菌种而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均>85%,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达100%,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的依次为氨曲南和头孢吡肟。结论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确保患儿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于研究鼻咽部正常菌丛与中耳炎潜.在病原体之间的关系。将40名儿童分为两组,易患中耳炎组ZI例,出生后2年至少有6次急性中耳炎发作,或出生后第一行中耳炎发作至少上次;不易患中耳炎组19例,出生后2年中耳炎发作少于3次。全部病人均做了增殖腺切除术.实验室收到增殖腺组织后,测定重量,制成匀浆,接种到羊血、巧克力、McConkey$IPEA琼脂培养。对两级病人每克增殖腺组织申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未分型的流感嗜血杆菌(NTHI)、肺炎链球菌及卡他摩拉氏菌(MCAT)的菌落数量、菌丛百分比以及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相似文献   

8.
尽管众所周知急性中耳炎(AMO)的病原是细菌,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中耳炎已受重视。在AOM病人鼓膜渗液内4.4~20%可检出病毒。A型流感病毒致AOM已被证实,对27例成人自愿者注射A型流感病毒后,经鼓膜穿刺,持续检测鼓膜内渗液抗体,病原培养,PCR法检测A型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摩拉克氏卡他尔球菌,观察所有病人都感染A型流感病毒。4天后,16例(59%)中耳内压力<100mmH刀。4例(25%)发展为中耳炎(OM)。1例(4%)为化脓性中耳炎。中耳渗液和鼻咽拭子PCR法检测A型流感病毒阳性,肺炎链球菌阳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医学院耳鼻喉科和市立医院急诊科1984~1988年诊治的90例急性乳突炎的临床经过及所见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男女发病分别为40.7%和59.3%,年龄15岁以下44例,15~50岁26例,50岁以上20例,占同期急性中耳炎的7.34%;25例发生在急性中耳炎起病后2~3天和25例发生在中耳炎后2周、40例发生在中耳炎起病后3周;90例中64例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A型溶血性链球菌13株,肺炎链球菌10株,变形杆菌属3株;14例需氧菌培养阴性。入院时患者呈严重状态者20例,中度严重者29例,一般情况者41例。体温升高31例(34.4%),其中1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前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集的10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06例患者中85例检测出病原菌,检出率80.19%,共检出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47.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9株,17.76%);革兰阴性菌27株(25.23%),以铜绿假单胞杆菌为主(8株,7.48%);真菌29株(27.10%),以酵母样真菌为主(12株,11.2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及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达到100%;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高。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达到1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琳、复方新诺明耐药性高。结论 重庆地区慢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酵母样真菌。重庆地区气候潮湿,真菌阳性率较高,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应重视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产生日一内酸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性布朗罕氏菌属致病日益增多,应用氨等青霉素及羟氨等青霉素的疗效逐渐减低。Ce-fetametPivoxil是第三代先锋霉素,体外实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包括抗卜内酸胺酶)。其对90物的急性中耳炎致病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卜溶血性链球菌、卡他性布朗罕氏菌属及肺炎链球菌有效。该文对CefetametPivoxil和头抱氯氟等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研究。选择经确诊、年龄在1一15岁之间,未经治疗的初发急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公开的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谱,及其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对张家口地区2001~2003年间不同年龄组(<14岁:儿童组;≥14岁:非儿童组)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每份标本分别接种巧克力色平板和血琼脂平板,置5%CO2环境,37℃孵育24~48h。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分离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儿童组142例中,129例培养阳性,检出率为90.85%,共检出病原菌140株。主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检出菌的24.29%、21.43%和17.88%。非儿童组253例中,213例培养阳性,检出率为84.15%,共检出病原菌245株。主要病原菌是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假丝酵母菌,分别占检出菌的18.78%、17.55%和16.33%。引起儿童组人群感染的140株病原菌除对氨苄青霉素有较低的敏感性(64.29%)外,对所测试的其他10种抗生素敏感性均在94.00%以上。引起非儿童组人群感染的205株病原菌除对环丙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90.73%)外,对其他抗生素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耐药性,尤其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敏感性仅为5.68%、0.98%、49.76%。两组人群对所测试的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引起不同年龄组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不一样,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也显著,临床用药治疗时要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中耳炎(AOM)和复发性急性中耳炎(rAOM)是儿童常见耳疾之一,肺炎链球菌则是 AOM 和 rAOM 的最常见病原菌。本文研究青霉素 V(PcV)对肺炎链球菌性 AOM 的预防作用。35只雄性 Sprague-Dawley 鼠(200~250g)在全麻下暴露双侧听泡,于耳显微镜下用一细针刺入右听泡注入浓度为6×10~7CFU/ml 的肺炎链球菌悬液0.05ml(接种耳),同法左听泡注入同量培养基悬液(对照耳)。15只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日益加重,使急性中耳炎(acuteotitismedia,AOM)的控制亦变得困难。该研究报道作者近来对婴儿和儿童顽固性急性中耳炎中耳分离得到的病原体的评价。从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间患双侧AOM使用至少一周口服抗生素无效的儿童,经鼓膜穿刺抽吸中耳渗出液加以培养。46例患儿中有34例发现病原菌,分离得到43株病菌,发现1种病菌者29例,2种者7例。其中肺炎链球菌16株,流感嗜血杆菌无分类B型12株,卡他莫拉氏菌5株,化脓性链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以及胨链球菌2株。27株分离菌(63%)对抗生素有耐药性,耐阿莫西林以流感嗜血杆…  相似文献   

15.
肺炎链球菌是急性中耳炎(AOM)最常见的致病菌。AOM复发率高,反复发作可达6次或更多,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5%~10%。通过实验复制大鼠急性中耳炎模型,研究用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主动免疫及局部应用抗体治疗AOM。选取体重250g~300g的雄性SD大鼠,经听泡骨壁注入中耳3型肺炎链球菌(实验一)或6A型肺炎链球菌(实验二)制成AOM模型。实验一取鼠12只,在右侧中耳注入细菌悬液0.04ml(相当于2×10CFU),其中半数动物同时注入抗3型肺炎链球菌抗体悬液0.01ml(含抗体1μg)。另外半数动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的细菌悬液作为对照。注射后4、7…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中耳炎差异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儿童及成人患者的中耳积液(middle ear fluid,MEF)及鼻咽部分泌物(nasopharynx,Nph)中的检出率。方法运用PCR技术,观察并比较6种细菌在慢性分泌物中耳炎儿童组与成人组患者的MEF及Nph中的阳性率。结果①本研究中SOM儿童组与成人组患者MEF的主要细菌分布相似。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30%(63/69)和 88.25%(3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4,P>0.05);②儿童组及成人组患者的MEF中,常可检测出2种或2种以上的细菌,但儿童组较成人组更为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儿童组患者MEF中阳性率最高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人组患者MEF中阳性率最高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④儿童组患者的MEF中,肺炎链球菌的阳性率高于成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26,P<0.05),其余5种细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儿童组MEF与Nph细菌阳性率比较,NPh中草绿色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阳性率均高于MEF(χ2=21.852,P<0.05;χ2=21.369,P<0.05;χ2=4.30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耳炎差异球菌在MEF与Nph中阳性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成人组MEF与Nph细菌检出率比较,除草绿色链球菌在Nph中阳性率高于MEF(χ2=15.281,P<0.05)外,其余5种细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M儿童患者较成人更易发生中耳腔多种细菌混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根据其荚膜多糖的结构,可分成83个血清型,其中6群最常见,其次是19、23和3型(群)。已经证明病人血清中特异抗体和补体对吞噬和排除肺炎球菌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人类免疫球蛋白G可分为IgG1~4个亚型;IgA分为IgA 1~2个亚型。已知不同亚型的lgG分子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有人测定了  相似文献   

18.
252例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菌群分布及药敏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菌群分布及药敏结果,寻找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方法对252例0-12岁(252耳)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耳道分泌物及鼓膜穿孔前期经鼓膜刺激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菌株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结果252份分泌物共分离出病原菌260株,总阳性率为95.9%,8例检出2种菌株。其中G 球菌188株(占72.3%);G-杆菌19株(占23.5%);真菌11株(占4.2%)。结论:G 球菌是本地区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及红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提示,临床用药不能仅凭经验,而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用药,以获得理想疗效,减少转化为慢性病程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们于1979~1983年间对88例成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了细菌学的研究。患者的年龄16~79岁。其中56例在首次检查时,根据严重耳痛和鼓膜红肿,作了鼓膜穿刺,吸出物作细菌培养,其余32例均为鼓膜自行穿孔而致耳漏,用无菌棉签采集中耳溢液作细菌培养,并注意不触及外耳道。结果分离出96株细菌,主要的有肺炎链球菌62.5%、流感嗜血杆菌10.5%,金黄色葡萄球菌11.5%,化脓性链球菌7.3%;无厌氧菌生长。有44例在取中耳标本的同时还取了鼻咽部的分泌物作细菌学检查以资比较,结果,有43例的细菌相同(97.7%)。据上述所见作者们发现成人急件化脓性中耳炎检出的菌株与儿童有差异。原在婴幼儿童急性中耳炎中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而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的病原菌,本文却以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最高,尤其是Ⅲ型菌,检出率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以霍乱毒素B(CTB)作为PsaA蛋白疫苗黏膜佐剂经鼻腔黏膜途径免疫在BALB/c小鼠体内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以及对肺炎链球菌急性中耳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6~8周龄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PsaA蛋白免疫(PsaA组,15μg PsaA蛋白),PsaA蛋白及CTB免疫(PsaA/CTB组,15μg PsaA/4μg CTB),CTB免疫(CTB组,4μg CTB),经鼻腔途径免疫,相同剂量和方法每周免疫两次,连续三周,末次免疫后两周收集鼻腔灌洗液、中耳灌洗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特异性IgA抗体反应;收集血清,检测特异性IgG、IgG1及IgG2a抗体反应;末次免疫后2周,小鼠经鼓膜注射14型肺炎链球菌,攻毒后5天组织病理学评估中耳炎症程度。结果PsaA/CTB组鼻腔黏膜免疫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全面免疫应答:鼻腔、中耳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特异性Ig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saA组和CTB组(P<0.05);血清中特异性IgG、IgG1、IgG2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saA组和CTB组(P<0.05);攻毒后5天PsaA/CTB组中耳炎症细胞数少于PsaA和CTB组(P<0.05)。结论 CTB是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PsaA有效的黏膜免疫佐剂,黏膜免疫也是PsaA有效的免疫途径,该免疫策略研究为新一代肺炎链球菌疫苗的设计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