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胶质母细胞瘤是化疗耐药性最强的肿瘤,其对诱导凋亡的化疗抵抗,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对诱导自噬的化疗较少抵抗。虽然很多化疗方案都参与调节自噬过程,但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与其耐药性密切相关。目前,自噬在胶质母细胞瘤化疗中具体起什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作者对近年来自噬在胶质母细胞瘤化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WHOⅣ级恶性胶质瘤,其特点是基因不稳定,临床特性难预测。尽管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不断进步,其预后仍然很差,中位生存期只有12~14个月。笔者从数据库和网络共检索到7个近年来不同国家发表的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指南或共识,结果显示,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和化疗仍然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各国指南仍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如分子指标检测、化疗方案、复发后治疗方案等。本文通过对多国治疗指南比较,旨在为我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收治的67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组,同步加量组(32例)为采用替莫唑胺辅助化疗序贯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及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序贯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的患者;常规治疗组(35例)采用术后放疗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尼莫司汀(ACNU)联合顺铂(CDDP)72h 持续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比较联合化疗组与替莫唑胺化疗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25例术后、放疗后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行ACNU 联合CDDP72h 持续静脉灌注化疗,36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单独接受替莫唑胺化疗。化疗后复查MRI 观察治疗效果,每周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及时处理化疗后的不良反应;随访患者生存时间。结果:联合化疗组肿瘤部分缓解(PR)14例(56%);病情稳定(SD)8 例(32%);肿瘤有进展(PD)3 例(12%)。 Ⅲ度以上白细胞降低的11例(44%),Ⅲ度以上血小板降低的14例(56%),经治疗均恢复,无治疗后死亡病例。联合化疗组短期疗效优于替莫唑胺组(P<0.05),1 年生存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CNU 联合CDDP 72h 灌注化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补救治疗手段,化疗后严重的骨髓抑制可经治疗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移植治疗复发髓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报告1例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移植成功治疗复发髓母细胞瘤的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使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移植,术后35个月,疾病无进展、无复发。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髓母细胞瘤疗效优于常规化疗,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ESHA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目的 观察ESHAP方案作为解救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38例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NHL患者,使用ESHAP方案(依托泊苷、甲泼尼龙、顺铂、阿糖胞苷)作为解救方案进行化疗。结果 38例患者各接受了2~6个周期ESHAP方案化疗,总的客观有效率为55.3 %,完全缓解率26.3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伴感染,均可耐受。结论 ESHAP方案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NHL安全有效的解救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代谢模式会发生显著变化,涉及糖、脂质、氨基酸和核酸代谢等方面。 正是由于这些重要代谢 途径的异常激活和重新编程,赋予癌细胞无限增殖潜能和恶性生物学特征。 胶质母细胞瘤的代谢重编程也是肿瘤发生发展 过程中的显著特征之一,其中脂肪酸代谢在能量储存、细胞增殖、重要信号分子合成及化疗耐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对标准治疗药物替莫唑胺产生耐药性是治疗难点之一。 与初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相比,化疗耐药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表现出更加活跃的脂肪酸代谢能力。 伴随肿瘤相关代谢重编程的细胞内外代谢物的改 变,对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和肿瘤微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 化疗耐药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脂肪酸代谢关键酶及调节因子上 调,脂肪酸外源性摄取、从头合成及氧化能力增强,在治疗应激时为细胞提供主要的能量支持。 因此,靶向胶质母细胞瘤脂肪 酸代谢途径可能成为攻克胶质母细胞瘤化疗耐药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72例,均接受了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其中初治组11例,复发难治组8例,强化组53例。结果初治组中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诱导缓解治疗1疗程的完全缓解率为72.7%;难治复发组中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1疗程的完全缓解率为37.5%;强化治疗组中,应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后仍处于完全缓解者占88.7%,应用含吡柔比星化疗方案后2个月内11.3%复发。吡柔比星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他的心脏毒性,肝肾功能损害多可以耐受。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用于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及缓解后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多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肿瘤治疗电场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通过低强度、中等频率的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在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肿瘤治疗电场治疗组受试者与经验化疗组受试者相比生存期数据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治疗新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肿瘤治疗电场联合替莫唑胺组受试者与替莫唑胺组受试者相比,生存期显著延长。鉴于肿瘤治疗电场在这两项Ⅲ期临床试验中的优异表现,其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纳入复发和新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一线治疗,其产品现已在美国、日本、以色列、中国香港获批准上市。为进一步了解肿瘤治疗电场在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现状与前景,2019年第24期《中国肿瘤临床》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李文斌教授撰写《肿瘤治疗电场在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现状与前景》一文,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在美国,每年约诊断20000例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类型。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生存期仅1年左右。对恶性胶质瘤的病因,目前知之甚少。目前,恶性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传统化疗和放射治疗,但在许多情况下,肿瘤仍会复发。患者的化疗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在脑肿瘤部位达不到足够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1.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生物学特征和中枢神经系统在解剖和生理机制方面的复杂性,传统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但是总体效果不佳。近些年来,随着对胶质母细胞瘤分子机制的理解以及在神经影像、手术、放疗技术和新药物方面取得的诸多进步,对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有了一定的改善。本文对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纵隔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我科收治的纵隔DSRCT,结合以往报道的文献探讨纵隔DSRCT的诊断方法,以减瘤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的原则及预后。结果:回顾分析1例纵隔DSRCT患者,行诊断性穿刺检查,从影像学、病理学等确诊为纵隔DSRCT,并给予相应化疗及放疗方案,患者预后较差且病情进展迅速,结合以往文献分析并讨论DSRCT的确诊方法、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结论:DSRCT是一种罕见的间质组织恶性肿瘤,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确诊多依靠组织学及基因检测结果,该疾病具有侵袭性高,进展快,复发率高等特征,有效的减瘤术及综合性联合治疗可达到部分缓解或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马明月  吴瑾 《现代肿瘤医学》2020,(17):3085-3088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上皮性卵巢癌是卵巢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70%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被诊断时已经是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上皮性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为细胞瘤减灭术及铂类为主的化疗,但是随着肿瘤细胞对化疗产生耐药性大多数患者在医治后容易复发,患者存活率一般都很低并且疾病很难控制。近年来,对上皮性卵巢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不断进展,发现了更多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因素,并且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皮花针治疗肿瘤化疗后失眠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其选穴规律与应用优越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本院肿瘤科住院部行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化疗后失眠。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针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头皮花针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PSQ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随访调查显示治疗组失眠复发率为9.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0%(P<0.05)。结论:头皮花针治疗肿瘤化疗后失眠症状效果显著,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副作用少等优点,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预后较差且治疗棘手,而具有独特优势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已成为LABC的标准化治疗方式。早期评价NACT疗效可引导临床尽早修正出最适合的化疗方案,并确定手术的最佳时机。因此,NACT疗效的评价手段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当前应用于临床的疗效评价方式包括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乳腺癌相关标记物及病理学检查。现将LABC患者NACT疗效评价方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频热疗并顺铂腔内化疗在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MPE患者146例纳入本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4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n=73)与对照组(n=73),两组患者均先行MPE引流及全身化疗,然后对照组行顺铂腔内化疗,实验组行高频热疗+顺铂腔内化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MPE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MP-2、MMP-9、VEGFA、VEGFB、VEGF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0)。实验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0)。实验组ORR率(63.01%)、DCR率(93.15%)均高于对照组ORR率(41.10%)、DCR率(75.34%)(P<0.05)。实验组各毒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均P>0.05)。结论:高频热疗并顺铂腔内化疗应用于MPE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解除免疫抑制,抑制生成VEGF、MMP,减少MPE生成,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及中药涌泉穴贴敷联合西药止吐药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消化道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化疗前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滴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及中药涌泉穴贴敷。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恶心呕吐Ⅰ-Ⅱ级发生率为60%和80%,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Ⅲ-Ⅳ级发生率为40%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呕吐发生率为41.7%和63.3%,迟发性呕吐发生率为36.7%和6.7%,预期性呕吐发生率为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恶心呕吐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61.7%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毒副反应以头晕、头痛、口干、纳呆、腹部不适、便秘、焦虑、腹泻为主,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腹部不适、便秘、焦虑、纳呆症状上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及中药涌泉穴贴敷联合西药止吐药能有效减轻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消化道毒副反应,提高其化疗耐受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PL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90%以上为肝细胞癌(HCC)。大多数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存在肝炎基础疾病,肝功能差,局部治疗后易复发,确诊时已到晚期,进展快,预后极差。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系统治疗包括基础肝病治疗、系统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本文就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系统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新辅助化疗并行根治性手术的1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6~8周期EC-T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2~4周行根治性手术。采用χ2检验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pCR和非pCR的临床因素。结果:疗效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乳腺癌分子分型、治疗前Ki-67表达水平、治疗前血小板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pCR率显著相关。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发现乳腺癌非Luminal分子亚型和新辅助化疗前高血小板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乳腺癌非Luminal分子亚型和新辅助化疗前高血小板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CR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儿童恶性生殖细胞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初发颅外MGCT患儿138例。对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做综合分析。结果:按病理分期,Ⅰ期患儿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OS为100.00%,Ⅱ期患儿5年为94.44%,Ⅲ期5年OS为96.43%,Ⅳ期5年OS为88.7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1),年龄、性别及部位对于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共有13例Ⅰ/Ⅱ期患儿接受手术后临床观察,有5例(38.5%)在2年内出现疾病复发进展的情况并接受化疗,目前均达到临床缓解。结论:通过以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并根据临床危险度的不同分层治疗MGCT瘤患儿,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