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陈璐  施建锋  任杰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2):1526-1528
目的 了解南京市秦淮区老年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6—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秦淮区12个社区1 528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采用“8+2”脑卒中风险评估分级标准确定高危人群。 结果 纳入的1 528例研究对象中,检出脑卒中高危人群386人,检出率为25.26%。男、女性别检出率分别为27.41%、2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7, P=0.020);研究对象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随年龄逐渐上升(χ2趋势=13.385, P<0.001),但随着学历升高、收入增加,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逐渐降低(χ2趋势分别为12.121、9.791, P值分别为<0.001、0.002)。386例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50%的分别为高血压(87.56%)、血脂异常(73.32%)、超重/肥胖(66.56%)和缺乏体育锻炼(55.70%);男性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50%的分别为高血压(84.21%)、血脂异常(77.73%)、超重/肥胖(70.85%)、抽烟(53.44%)和缺乏体育锻炼(53.23%);女性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50%的分别为高血压(93.53%)、血脂异常(65.47%)、缺乏体育锻炼(61.87%)和超重/肥胖(58.99%)。 结论 南京市秦淮区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和缺乏体育锻炼4个方面危险因素处于较高暴露水平,男性高危因素增加吸烟。提示应强化南京市秦淮区老年人脑卒中预防与控制,针对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风险评估表于2016年1—12月调查丽水市城郊社区居民6 445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分布特征及共患情况。 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21.88%,危险因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高血压病(86.88%)、运动缺乏(76.38%)、超重或肥胖(60.57%)、吸烟(40.92%)、糖尿病(33.97%)、血脂异常(27.52%)、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2.27%)、脑卒中家族史(9.36%)。女性高血压病(92.36%)、血脂异常(30.38%)、糖尿病(41.26%)、超重或肥胖(66.04%)、运动缺乏(79.63%)的检出率均高于男性(高血压病82.95%、血脂异常25.46%、糖尿病28.75%、超重或肥胖56.64%、运动缺乏74.06%)(χ2高血压病=26.65,P<0.001;χ2血脂异常=4.19,P=0.041;χ2糖尿病=23.93,P<0.001;χ2超重或肥胖=12.70,P<0.001;χ2运动缺乏=5.90,P=0.015)。高血压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运动缺乏随年龄的升高检出率升高(χ2高血压病=36.55,P<0.001;χ2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76.10,P<0.001;χ2运动缺乏=84.66,P<0.001)。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共患组合是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33.83%),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检出率均较高。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和高血压+吸烟+运动缺乏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和高血压+血脂异常+运动缺乏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需要根据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特征制定精准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安阳地区老年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并分析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该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1年7—12月安阳地区某医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有效研究对象1 672名,仅15.79%不暴露于任何危险因素。1 408例(84.21%)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其中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危险因素暴露率分别为43.78%、32.66%、47.37%、22.31%、25.78%、10.71%。1、2、≥3种危险因素暴露率分别为18.78%、37.80%、27.63%。常见危险因素暴露组合是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危险因素暴露是女性的1.784倍,70~79岁危险因素暴露是60~69岁的2.323倍,居住地为城区的居民危险因素暴露是乡镇的1.531倍,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危险因素暴露是初中及以下者的0.883倍。结论 安阳地区老年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尤其应关注男性、70~79岁、城镇、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加强高心血管疾病预防、筛查、管理工作,有效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北京市房山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房山区户籍>45岁居民6 342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6 342名居民中有1 85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9.22%。高危人群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205人,脑卒中危险因素≥3项者1 648人。在1 648名脑卒中危险因素≥3项的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锻炼、脑卒中家族史、吸烟、房颤暴露率分别为85.62%、77.55%、40.96%、36.59%、35.38%、33.07%、32.89%、3.16%;女性高危人群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锻炼、脑卒中家族史危险因素暴露率高于男性,男性高危人群吸烟率高于女性;高危人群的慢性病共患暴露率较高。结论房山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整体暴露水平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高危人群的血压、血糖和体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查秦皇岛市≥40岁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及高危险因素水平,为预防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年7—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海港区和青龙满族自治县抽取5个街道(或乡镇),每个街道(或乡镇)分别抽取4个社区(或村),对抽中社区的所有年龄≥4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标准进行判断,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居民脑卒中高危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秦皇岛市≥40岁常住居民1 978人,男性879人,女性1 099人;年龄40~89岁,平均(56.74±12.53)岁。共检出256例(12.94%)脑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危险因素检出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缺乏体育运动、超重或者肥胖、吸烟、脑卒中史、糖尿病、房颤,发生率分别为54.95%、36.05%、29.98%、25.99%、16.03%、6.02%、2.93%、1.01%。年龄越大(OR=1.931)、有糖尿病家族史(OR=9.438)、有血脂异常家族史(OR=7.237)、有脑卒中家族史(OR=8.659)的秦皇岛市≥40岁居民脑卒中高危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秦皇岛市≥40岁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脑卒中高危因素在该人群中普遍存在,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等家族史均是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当地应该关注重点人群,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该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陈德喜  陈磊  朱晓云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80-1183
目的 了解金山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特异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9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金山区某社区35岁以上户籍居民2 102人,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疾病既往史、疾病行为和危险因素信息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高危人群检出率、危险因素暴露率等指标。 结果 检出高危人群669人,检出率31.83%,其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或者卒中史者90人(检出率4.28%),脑卒中危险因素≥3 项者579人(检出率27.55%)。男性检出率(38.27%)高于女性(27.32%)(χ2=28.09,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危人群检出率逐渐增高(χ2趋势=41.46,P<0.001)。在579名危险因素≥3的高危人群中,同时有3种和4种危险因素共计502例,所占比例达到86.70%。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依次是高血压(90.33%)、血脂异常(64.59%)、超重(48.53%)、缺乏运动(39.38%)、糖尿病(39.03%)、吸烟(34.72%)、卒中家族史(25.04%)以及房颤(13.82%),其中男性的吸烟率(65.42%)高于女性(2.82%)(χ2=250.25,P<0.001),女性的血脂异常率(69.01%)、房颤率(17.25%)高于男性(血脂异常60.34%、房颤10.85%)(血脂χ2=4.76,P=0.029;房颤χ2=4.94,P=0.026)。高血压(χ2=0.17,P=0.680)、超重(χ2=0.74,P=0.390)、缺乏运动(χ2=0.10,P=0.755)、糖尿病(χ2=1.93,P=0.165)、卒中家族史(χ2=3.59,P=0.058)的暴露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金山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超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2020年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5月在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抽取3 869例居民开展调查。筛查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 841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28%(3 841/3 869)。有效问卷中检出高危人群962例,总检出率为25.05%(962/3 841)。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其中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高于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缺乏运动、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暴露率在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明显超重或肥胖及血脂异常的暴露率在不同年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20年沈阳市大东区东塔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和危险因素暴露率均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高危人群的具体危险因素制订精准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8.
了解江宁区脑卒中发病现状和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江宁区5个街道筛查5 802人常住居民40岁。结果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930人(16.0%)。高危人群的高血压病(72.2%)、缺乏锻炼(48.2%)、血脂异常(33.8%)、吸烟(24.2%)、脑卒中家族史(22.9%)、超重或肥胖(19.8%)、糖尿病(18.7%)、房颤或明显的脉搏不齐(5.6%)等危险因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高危人群(P值均0.01)。结论江宁区40岁常住居民存在一定水平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涂雯  张曼  杨莉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9):1118-1122
目的 调查武汉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一般资料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方面的健康促进行为状况,以便针对性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及医疗建议。方法 于2020年6—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武汉市13个行政区中随机选取1个常驻人口≥5 000人的社区,对该社区内的≥40岁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一步完成健康促进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2 315名武汉市社区≥40岁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筛查,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39例,占比10.32%。危险因素≥3项者183例,8项危险因素筛查比例依次为:缺乏运动122例(66.67%)、血脂异常118例(64.48%)、超重或肥胖106例(57.92%)、高血压103例(56.28%)、脑卒中家族史74例(40.44%)、吸烟史66例(36.07%)、糖尿病34例(18.58%)、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5例(2.73%),满足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史的高危人群为56例,其中既往脑卒中史49例(87.50%),既往TIA史7例(12.50%)。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经济状况(月收入)、医保类型的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卒中高危人群HPLP Ⅱ总评分为(116.01±18.13)分,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间关系(64.42%)、营养(59.28%)、压力管理(58.08%)、健康职责(53.14%)、自我实现(57.13%)、运动锻炼(47.70%)。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状况不容乐观,缺乏运动以及高糖高脂饮食是主要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应针对以上要素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本研究了解辽阳县柳壕镇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8-01-15-2018-03-25在辽阳县有一定基础的乡镇选取>40岁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评估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筛查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 412名常住居民中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929名,检出率为38.52%;不同性别(χ~2=15.91,P<0.01)、年龄(χ~2=200.75,P<0.01)和受教育程度(χ~2=56.20,P<0.01)脑卒中危险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脑卒中危险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83,P=0.45。在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暴露率顺位为高血压病(92.03%)、血脂异常(67.38%)、脑卒中家族史(53.82%)、吸烟(46.07%)、糖尿病(41.66%)、缺乏运动(32.62%)、明显超重或肥胖(29.60%)、心房颤动(1.72%);不同性别高危人群中,吸烟(χ~2=169.03,P<0.01)、血脂异常(χ~2=4.15,P=0.04)、糖尿病(χ~2=10.04,P<0.01)、缺乏运动(χ~2=18.08,P<0.01)的暴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的高血压病(χ~2=13.52,P<0.01)、血脂异常(χ~2=10.60,P=0.02)、脑卒中家族史(χ~2=28.41,P<0.01)、明显超重或肥胖(χ~2=80.20,P<0.01)、缺乏运动(χ~2=42.52,P<0.01)的暴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辽阳县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和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均较高,针对较高的高危人群检出率,应采取有效的三级预防措施,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吴萃  陈秋艳  万金豹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0):1207-120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2018年宝山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20 374人进行调查,了解其一般情况、疾病既往史和危险因素等信息。结果 20 374人中发现3 693例高危对象,检出率为18.13%,其中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1 015例(检出率为4.98%),脑卒中危险因素≥3项者2 678例(检出率为13.14%)。在2 678例高危人群中男性检出率(19.51%)高于女性(1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年龄的增加检出率不断增高(χ2趋势性检验P<0.001)。在2 678例危险因素≥3项的高危人群中,同时具有3种危险因素所占比例最高,为74.57%(1 997例);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87.71%)、很少进行体育活动(75.62%)、BMI≥26 kg/m2(51.17%)、糖尿病(43.35%)、血脂异常(38.20%)、吸烟(22.52%)、卒中家族史(15.72%)、房颤史(1.79%),其中男性的吸烟暴露率高于女性,女性的血脂异常、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BMI≥26 kg/m2、卒中家族史的暴露率均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锻炼,有效控制血压、体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江西省脑卒中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3 044人,通过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信息。结果 江西省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20.46%(标化率18.85%),城市高于乡镇(20.86% vs 19.96%,Wald χ2 = 8.160);男性高于女性(26.58% vs 16.23%,Wald χ2 = 475.506);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χ2趋势 = 415.703);在不同婚烟状态、文化程度、职业和人均收入间均存在差异。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前五位依次为高血压(81.14%)、血脂异常(70.07%)、缺乏运动(43.89%)、吸烟(33.40%)和脑卒中家族史(31.89%);男性较女性吸烟暴露率高,而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肥胖、缺乏运动、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等检出率则高于男性;城市高危人群中血脂异常、糖尿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肥胖等暴露率较乡镇高;而吸烟、缺乏运动则乡镇高于城市。结论 江西省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比重大、危险因素暴露水平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010-2013年内蒙古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2010-2013年)内蒙古地区调查人群的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 102人,平均年龄(68.24±6.46)岁,高血压患病率为44.28%,女性患病率(48.56%)显著高于男性(39.93%,P<0.05),乡村患病率(47.34%)高于城市(39.93%,P<0.05),超重或肥胖率为4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乡村(OR=1.553,95%CI:1.204~2.005,P=0.001)、超重或肥胖(OR=1.957,95%CI:1.616~2.371,P=0.000)、女性(OR=1.313,95%CI:1.024~1.684,P=0.044)、高血压家族史(OR=2.452,95%CI:1.752~3.431,P=0.000)和脑血管疾病家族史(OR=2.474,95%CI:1.207~5.071,P=0.013)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2013年内蒙古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女性人群、乡村地区、超重或肥胖人群是防治重点,应针对城乡居民开展易接受、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广州市黄埔区≥40岁常住居民进行筛查,了解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6—12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黄埔区5个街道,对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利用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计算识别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10年发病绝对危险。结果 共有效调查802人,其中男性371人,女性431人。年龄为40~92岁,平均(55.20±11.10)岁;多为已婚,占比90.15%,受教育程度分布均衡,职业占比最高的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8.88%)。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195例(检出率24.31%),男性检出率(34.50%)高于女性(15.55%)(P<0.01)。高危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10年发病绝对危险为4.76%。19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暴露率最高的前5项危险因素是高血压(76.92%)、血脂异常(64.10%)、缺乏运动(61.54%)、吸烟(43.08%)、糖尿病(33.33%)。结论 广州市黄埔区≥40岁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应普及筛查工作,并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DM)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居民营养计划和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应用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江西省城乡中老年居民进行糖尿病与健康状况的评估。根据空腹血糖监测及口服糖耐量试验诊断DM,分析性别、年龄、食物消费量、营养素摄入情况、运动、吸烟、糖尿病家族史与DM的关系。结果 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14%,居民城市的患病率为13.45%,乡镇的患病率为8.83%,城市患病率高于乡镇(χ2=4.26,P<0.05);食盐(OR=3.05)、肉摄入(OR=2.91)、脂肪(OR=4.89)、家族史(OR=5.89)、吸烟(OR=2.14)、饮酒(OR=3.67)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E(OR=0.23)、维生素B族(OR=0.46)、钙(OR=0.14)、运动(OR=0.41)是DM的保护性因素;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居民膳食来源构成中脂肪性食物来源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能量和脂肪摄入过量、年龄等是DM的患病因素。因此应建立营养状况评估及干预体系,为制定改善策略,防治DM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2016-2017年上海市社区居民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的结果,分析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上海市长宁区和松江区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  结果  两个社区共完成筛查33 469人,检出糖调节受损者4 555名和糖尿病患者3 412名,检出率分别13.6%和10.2%。高危人群中,随着年龄增加,居民发生糖尿病(男:P < 0.001;女:P < 0.001)和糖调节受损(男:P < 0.001;女:P < 0.001)的风险均增加;郊区男性患糖尿病的风险低于城区男性(OR=0.873,95%CI:0.771~0.988),而郊区女性发生糖调节受损的风险高于城区女性(OR=1.249,95%CI:1.131~1.379);自述有糖调节受损史(男:P < 0.001;女:P < 0.001)、亲属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男:P < 0.001;女:P < 0.001)、高血压(男:P < 0.001;女:P < 0.001)、血脂异常(男:P < 0.001;女:P=0.015)、体型超重/肥胖者(男:P < 0.001;女:P < 0.001)、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的男性(P=0.002)和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史的女性(P=0.011)出现血糖异常的风险更高,居民的高危因素种类数越多,发生糖尿节受损和糖尿病的风险就越大(P < 0.001)。  结论  上海市社区糖尿病的发现和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应继续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干预,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西藏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西藏7个项目市(区)抽取41 476名35~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  在符合条件的41 476名城乡居民中筛出高危者9 185人,高危率为22.15%,其中有1个危险因素者7 882人(85.81%),2个危险因素者1 457人(15.86%),≥3个危险因素146人(1.59%)。心血管病史型检出率为0.89%,血压高型检出率为18.62%,血脂异常型检出率为3.74%,WHO评估10年患病风险≥20%的检出率为2.17%。≥40岁、职业为农民和居住在农村的居民更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均有P<0.05),女性和婚姻状况为在婚的西藏城乡居民更不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结论  西藏35~75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男性高危率高于女性,高危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西藏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以血压高为主,男性、非在婚、年龄较大者、农民等是该地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的关键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8年郑州市城乡18岁以上女性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征,为血脂异常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2区2县4 013名18岁以上女性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静脉血检测,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城乡女性居民中,以高甘油三酯及低高密度脂蛋白为代表的血脂异常检出率率为21.06%,其中,城区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5.73%,高于农村的16.44%(P<0.001)。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6.64%、13.13%和16.77%。40岁以上各年龄组血脂异常城区高于农村(P<0.001),高血压、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区(P<0.001)。结论郑州市城区女性居民血脂异常率高于农村,应早期针对具有肥胖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干预,并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和科学开展体育锻炼降低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