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白细胞介素35(IL-35)和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表达与其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另取同期60例良性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IL-35和IL-37水平表达.通过对60例结直肠癌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与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结果:K—M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是症状、症状持续时间、术前CEA水平、分期、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病理分型、是否联合化疗、Ⅲ期患者是否行辅助化疗、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模式、直肠癌治疗模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为术前CEA水平、分期、是否联合化疗、直肠癌治疗模式;3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8.365±2.159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7%、63.48%和56.60%,其中综合治疗患者占46.39%,单纯手术患者占51.20%。结论:治疗模式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标准的治疗模式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与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结果:K-M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是症状、症状持续时间、术前CEA水平、分期、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病理分型、是否联合化疗、Ⅲ期患者是否行辅助化疗、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模式、直肠癌治疗模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为术前CEA水平、分期、是否联合化疗、直肠癌治疗模式;3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8.365±2.159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7%、63.48%和56.60%,其中综合治疗患者占46.39%,单纯手术患者占51.20%. 结论:治疗模式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标准的治疗模式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mCRC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对黄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14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mCR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mCR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ST)为24.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M分期、CA199、局部治疗、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免疫治疗为mCRC生存影响因素(P<0.05)。根治性局部治疗组(24例)、姑息性局部治疗组(66例)、无局部治疗组(60例)的MST分别为未达到、24.4个月和14.5个月(P=0.00);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使用组(83例)、未使用组(67例)的MST分别为34.8个月和23.3个月(P=0.03)。多因素分析显示,M分期、CA199、局部治疗、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是影响mCRC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影响mCRC生存的主要治疗因素是局部治疗和大分子靶向药物,多学科综合诊治和优化的全程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国  王辉  宋纯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4):815-81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外科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158例经病理证实、随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生存的12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结果 :根治性切除67例(42.4%)、姑息性切除53例(33.5%)、探查术或最佳支持治疗38例(24.1%);术后化疗82例(51.9%)、术后未化疗76例(48.1%);切缘阴性132例(83.5%)、切缘阳性26例(16.5%);中位生存期41个月,5年生存率27.0%。单因素分析表明,外科治疗方式(P=0.013<0.05)、原发瘤N分期(P=0.003<0.05)、转移灶大小(P=0.037<0.05)及分布(P=0.032<0.05)和切缘(P=0.000<0.001)、辅助性治疗(P=0.041<0.05)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原发瘤N分期(P=0.004<0.05)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2.086。 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根治性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恰当选择病例,力求一期根治性切除;不适合一期根治性切除者,应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段,降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以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曹永德  刘洋  肖乐婷  王海江 《癌症进展》2021,19(9):901-906,953
目的 分析高龄(年龄≥75岁)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2例年龄≥75岁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以总生存(OS)为随访终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20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Ⅰ期43例,Ⅱ期84例,Ⅲ期75例,不同TNM分期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90.70%、84.52%、57.33%,5年OS率分别为79.07%、60.71%、4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最大径、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术前肠梗阻情况、手术方式、T分期、N分期、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为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神经/脉管侵犯情况、术后化疗情况高龄结直肠癌患者3、5年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术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术前CEA水平﹥5 ng/ml、病理类型为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神经/脉管侵犯、N分期为N2期和术后未化疗均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5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仍能从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中获益,但术后化疗意愿低,判断预后时除N分期外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CEA水平、病理类型是否为印戒细胞癌/黏液细胞癌、神经/脉管侵犯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DEK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EK基因在169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分析DEK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DEK的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85/169,50.3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8/169,1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EK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等因素无相关性,与总生存率(OS)显著相关(P〈0.05)。结论:DEK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密切相关,DEK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5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7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和60.7%,中位生存时间为1825 d。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肿瘤的大体分型、侵袭程度、转移情况、分化等级、病理分期以及癌性肠梗阻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肠壁的侵袭深度和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一个指标(P<0.0005),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份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1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Cox回归分析MS及其组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及生存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中MS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7.9%)较非MS组(11.5%)高(P=0.014)。单因素分析显示MS、高血压、高血糖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糖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发现,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是结直肠癌术后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超重或肥胖是结直肠癌术后总生存期的保护因素(P=0.007)。  结论  MS及其相关组份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有明显影响作用;MS及相关组份在短时间内难以控制满意,对结直肠癌预后影响较大,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ER-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6年0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共640例,对其进行HER-2免疫组化检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HER-2(0)、HER-2(1+)、HER-2(2+)、HER-2(3+)四组,并对四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HER-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患者肿瘤分期、大小、神经侵犯、Lgr5、VEGF、VEGFR2等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大体类型、侵袭深度、淋巴结、脉管转移及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HER-2可能与结直肠癌的生长、增殖及侵袭相关,未来或许成为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潜在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ct-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本院10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Oct-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Oct-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Oct-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41%(60/101),其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P=0.020)、肿瘤 T 分期(P=0.030)、N分期(P=0.001)、TNM 分期(P<0.001)和 Duke 分期(P<0.001)显著相关。 Oct-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10%,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总体 5年生存率56.1%(P<0.001)。 Oct-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51.22%,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27.72%(P=0.001)。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HR=0.433,95% CI:0.243~0.772,P=0.005)、TNM分期(HR=3.49,95% CI:2.352~5.181,P<0.001)和 Oct-4阳性表达(HR=0.432,95% CI:0.248~0.754,P=0.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Oct-4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PEB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PEB4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CPEB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PEB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34%(80/142),其表达与肿瘤直径(P=0.037)、分化程度(P=0.013)、肿瘤浸润深度(P=0.013)、淋巴结转移(P=0.011)、pTNM分期(P=0.001)和Duke’s分期(P<0.001)等临床病理参数有显著的相关性。CPEB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预后较阴性表达者差(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uke’s分期(HR=3.216,95%CI 2.21~4.68,P<0.001)和CPEB4表达(HR=6.264,95%CI 3.048~12.875,P<0.001)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PEB4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ou ZW  Ren JQ  Wan DS  Chen G  Lu ZH  Pan ZZ  Li LR  Wu XJ  Ding PR 《癌症》2006,25(9):1149-1152
背景与目的: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仍未明确,本文旨在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9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根据Cox回归模型的结果计算预后指数(prognosticindex,PI),并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比较各组的生存率。结果: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04%、17.73%、11.48%。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肝外病变、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瘤切除、肿瘤大体类型、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分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瘤切除、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瘤数目和大小与预后有关。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3组的生存率两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转移瘤切除、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瘤数目和大小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的重要因素,对于可行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PI值可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Liang JL  Wan DS  Pan ZZ  Zhou ZW  Chen G  Li LR  Lu ZH  Wu XJ 《癌症》2004,23(5):564-567
复发转移是结直肠癌术后非常重要的预后因素,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是大肠癌根治术后个体化随访和辅助治疗的依据。本文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探讨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1985--2000年收治的大肠癌患者,对其中首次在本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409例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将患者按是否清扫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即第3站淋巴结)分为两组,其中清扫(D3)组857例,非清扫(D2)组552例,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D3组全部患者的1、3、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32%、81.38%、77.04%和73.02%;D2组患者的1、3、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04%、84.12%、79.33%和76.17%;D3组患者的1、3、5和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93%、79.44%、74.52%和70.33%;D2组患者的1、3、5和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00%、82.69%、76.02%和71.80%;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全部患者6~289个月,D3组857例患者中,42例(4.90%)复发,79例(9.22%)转移;D2组552例患者中,30例(5.43%)复发,60例(10.87%)转移,两组复发和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相关分析显示,是否清扫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与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对患者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并非必要,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Che X  Shan Y  Zhou ZX  Zhao DB  Bi JJ  Shao YF  Zhao P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1):864-86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外科治疗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搜集67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资料,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单侧卵巢转移、单纯卵巢转移、肿瘤转移仅限于盆腔内者多行根治性切除。全组67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0%、18.7%和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纯卵巢转移、转移灶局限于盆腔内、单侧或双侧转移、手术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手术方式是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3.531,P<0.001)。结论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应行积极的外科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p27蛋白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Chen AJ  Meng QH  Long B  Yang GL 《癌症》2002,21(10):1075-1077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p27蛋白在组织中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某些肿瘤的预后有关,本研究拟探讨p27蛋白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蛋白在82例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然后用X^2检验检测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Log rank检验p27蛋白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Cox回归模型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p27蛋白在结肠直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3.66%(44/82),低表达率为46.34%(38/82),p27蛋白低表达与肿瘤在肠壁的深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Log rank检验发现p27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Cox模型则显示p27蛋白可作为结肠直肠癌的一个预后指标。结论:p27蛋白低表达与肿瘤在肠壁的深浸润,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27蛋白高表达则相反,p27蛋白可作为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Extensive evidence has suggested that risk factors of cancer development may also modulate cancer clinical outcome. Recent genome-wide association (GWA) studies identified several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predisposing to colorectal cancer (CRC). Given the pivotal importance of these variants in CRC, we sought to evaluate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disease.

Experimental Design

In a well-characterised cohort including 380 Chinese CRC patients, we genotyped seven SNPs identified in previous multi-stage GWA studies and analyse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patient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Results

One SNP on chromosome 15q13, rs4779584 wa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death with a hazard ratio (HR) of 0.3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15-0.72, P = 0.007). Another SNP in a gene-desert region on chromosome 10p14, rs10795668, wa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recurrence with an HR of 0.55 (95% CI 0.30-1.00, P = 0.05). In a stratified analysis, this association was only evident in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HR = 0.32, 95% CI 0.14-0.78, P = 0.01, log rank P = 0.004), but not in those without chemotherapy (HR = 1.08, 95% CI 0.43-2.73, P = 0.87, log rank P = 0.66). Moreover, we found that th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on CRC recurrence was only evident in patients with the variant-containing genotypes (HR = 0.35, 95% CI 0.13-0.94, P = 0.04) but not in those with the wild-type genotype of rs10795668. Further analyses indicated a borderlin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P interaction = 0.05) between rs10795668 and chemotherapy on patient recurrence.

Conclusions

Our data suggested that rs10795668, a CRC susceptibility variant identified by GWA studies, might be used as a biomarker to identify CRC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recurrence after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