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角膜地形图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后屈光回退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根据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变化预测准分子激光术后屈光回退的一种方法。方法:根据准分子激光术后327眼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值X与临床屈光度变化值Y得出两者关系Y=0.0627X^2+1.1534X,随访过程中根据X算出所矫屈光度,若预矫屈光度大于0.0627X^2+1.1534X+0.5,则作为屈光回退患者,与术后实际屈光回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观测309眼,实际屈光回退59眼,依本方法预测出回退的101眼中日后实际回退47眼,预测灵敏度79.66%,预测特异度78.40%。结论: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术后屈光回退的预测中有一定的意义,可作为预测屈光回退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高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70年代至今,屈光手术经过不断的革新、改进,目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矫正近视的重要方法。由于其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上通过不同方式制作各种角膜瓣后进行激光切削,因而其术后长期的安全性一直是眼科医生担心和关注的主题。本文通过比较临床应用的不同技术方法的利弊,从角膜安全性角度阐述其各自的适应证,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后角膜地形图角膜闪表面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近视度为-1.50~-2.400D的患者176例327眼行PRK或LASIK治疗,观察6个月以上。按实矫屈光度分为二组:I组-1.50~-6.00D有124眼;Ⅱ组-6.25~-20.00D有203眼;并将屈光回退患者91眼作为Ⅱ组。经计算机得出角膜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散点图及相关系数r值。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对临床常见角膜屈光性手术 L 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放射性角膜切开术 (radial kerato-tomy,RK)后屈光回退的矫治效果。方法 自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对 34例 (6 4只眼 )角膜屈光矫治术后屈光回退 >- 1.5 D患者进行 L asik手术再矫治 ,其中 RK术后 9例 (18只眼 ) ,PRK术后 9例 (17只眼 ) ,L asik术后16例 (2 9只眼 )。术前检查、手术步骤及术后用药同临床 L asik手术 ,术后随访 6个月~ 30个月 ,观察视力及屈光变化等。结果 2 1只曾行 L asik术眼掀开原角膜瓣 ,其他 4 3只眼制作角膜瓣 ,过程顺利 ,全部术眼术后 3~ 6个月裸眼视力由术前 0 .0 2~ 0 .2提高至 0 .5~ 1.2。 5 7只眼 (89.1% )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平均屈光度由术前(- 5 .11± 1.97) D降至术后 (- 0 .16± 0 .5 6 )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L asik手术矫治 RK、PRK、L asi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 ,但需深入研究和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飞秒激光定制薄角膜瓣技术、改良表层切削技术、波阵面像差与角膜地形图引导技术、眼球定位及联机跟踪技术,以及老视补偿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未来5~10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仍将是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前筛选出亚临床圆锥角膜,是预防屈光手术后角膜扩张及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关键.为保持角膜生物力学的完整性和更好的视觉质量,可选择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6.
大量临床研究已证明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使屈光不正患者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和生活质量,整体满意度达95%以上。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出现难治性干眼、暗视力差、虚影等不适,且手术后角膜变薄所带来的潜在危险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要理性看待、慎重实施、个性化设计,客观地认识其利与弊。目前主要关注的焦点包括:(1)个性化设计与适宜人群选择对视觉质量的影响;(2)并发症的控制与严重并发症的管理;(3)角膜生物力学改变与术后远期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个合适的、成功的角膜瓣是保证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功的基础.角膜瓣制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去上皮瓣、基质瓣和上皮瓣三个阶段,而制瓣方法也经历了由化学法到机械法和飞秒激光法的转变.制瓣方法的不同使得角膜瓣的特点也各异,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更是不同.随着对角膜瓣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对角膜瓣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对角膜瓣的种类、制瓣方法和其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并发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常可引起视力的严重损害。导致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并发疱疹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准分子激光照射和手术刺激诱发潜伏的HSV活化;术后局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也可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时诊断及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恢复视力的关键,血清抗体检测、病毒培养、角膜上皮刮片、组织细胞切片和Negative染色、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实验室检测均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多重PCR可能会成为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并发HSV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术前曾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病史的患者围手术期局部给予抗病毒药物可显著降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合并HSK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伴角膜雾浊再次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lvekeratectomy,PRK)后,部分病例存在远期屈光回退、角膜雾浊(Haze)影响疗效。我院PRK中心于1996年8月~1997年2月对6例8眼PRK术后屈光回退伴角膜Haze病例行再次PRK治疗,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眼病例为我院PRK中心治疗后随访11.2±1.4mo出现屈光回退伴角膜Haze的近视眼患者,男6眼,女2眼,年龄24.0±4.06a(19~40a)。首次PRK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为一…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干眼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目前治疗屈光不正的主要手术方法。在术后并发症中 ,干眼症普遍。本研究综述了屈光手术后干眼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术后影响、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角膜屈光术后欠矫及回退是影响手术效果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本文从欠矫及回退的原因、治疗方法的选择这两个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角膜屈光术后欠矫及回退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角膜屈光手术产生以来,角膜地形图在该手术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术前对手术效果的预测和特殊病例的筛选,还是术后对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的观察与分析,其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是将角膜地形图运用于角膜激光手术术中监测尚处在研究阶段。我们就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手术的发展、实现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视觉质量包括了除视力之外更高层次的视觉能力,是对所观察物体更为全面的视觉感知。屈光手术主要目的不仅是提高视力,而且要提高视觉质量。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屈光手术的矫正效果大为提升,但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单眼复视、眩光、光圈光晕等光学并发症。本文就光学并发症等影响屈光手术视觉质量的原因及有效控制措施予以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病毒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很多地区已经复工。北京是我国首都,春节后返京人员多,入境人员较多。我们在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的同时,严格根据防护政策,采取科学措施避免交叉感染风险,有序、少量地开展了角膜屈光手术。现对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实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流程和防护策略进行介绍,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术中利用光学相干厚度测量的方法评估飞秒激光制瓣联合LASIK、LASIK与LASEK三种手术中角膜切削深度的差异。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行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的患者103例200眼,其中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50例100眼,角膜板层刀LASIK组30例57眼,LASEK组23例43眼。方法 术中使用实时角膜厚度测量(OCP)技术分别测量制瓣后激光切削前和激光切削后的中央角膜厚度,从而计算实际角膜基质切削深度。比较各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激光系统预期最大切削深度的差异及三种术式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的组间差异。主要指标 理论角膜切削深度、实际角膜切削深度。结果 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17.22±31.13)μm,准分子激光系统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9.52±25.47)μm(t=-12.55,P<0.001)。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16.30±22.93)μm,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4.26±16.37)μm (t=-12.44,P<0.001)。LASEK组OCP所测角膜切削深度(106.72±23.77)μm,预计角膜切削深度(99.31±20.46)μm(t=-4.44,P<0.001)。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预计值比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为(17.69±14.10)μm,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组为(22.04±13.38)μm,LASEK组为(7.41±10.95)μm。飞秒激光制瓣及板层刀制瓣LASIK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较LASEK术式组切削深度差值较大(P均<0.001)。飞秒激光组与角膜板层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 术中实时光学相干厚度测量的方法所测三种准分子激光手术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激光系统预计值大,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床厚度时需考虑到预计值与实际值差值存在。(眼科, 2014, 23: 305-307) 相似文献
16.
现今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等已得到大量证实,也为越来越多的屈光不正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矫正选择,然而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近距离工作困难、视近模糊等视疲劳症状。这一症状虽发生率不高且持续时间较短,但仍有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的视觉舒适度,且对于手术矫正效果较好的患者而言,视疲劳症状可能是影响其视觉质量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屈光状态偏差的原因,为Nomogram值的个性化设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SMILE且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的近视患者200例(400眼)。收集患者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SE)、术前平均角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不同程度残留透镜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8月1—29日于潍坊眼科医院由同一位医师完成全飞秒SMILE手术的患者288例(557眼),对患者行常规随访和围手术期处理。记录透镜残留及处理的情况。结果::288例(557眼)均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飞秒激光在角膜屈光手术的应用主要有两类,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联合基质面行准分子激光切削(FS-LASIK)以及全飞秒激光手术;后者可分为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FLEx)和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本文回顾了与传统LASIK相比,FS-LASIK手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安全指数、有效指数的差别,FS-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等客观视觉质量以及主观视觉质量问卷的影响;与FS-LASIK相比,FLEx对术后裸眼视力、波前像差等客观视觉质量以及主观满意的影响;并对三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以及在角膜知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