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采用静脉、肌内注射加中药外敷等治疗。结果:综合治疗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神经疼痛的发生。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躯干部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愈后。结果治疗组86例中治愈74例,占86.05%;对照组41例中治愈26例,占63.41%;两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躯干带状疱疹效率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位并紫外线对带状疱疹疾病的影响及治疗机理。有关电位治疗方面国内尚未见报道。方法 以18名带状疱疹患者为实验1组,用电位及紫外线进行治疗,以18例带状疱疹患者为对照1组,用电位和光热复合进行治疗;以12例后遗神经痛患者为实验2组,用电位进行治疗,以12例后遗神经痛患者为对照2组,用电脑中频电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1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实验2组明显优于对照2组。2实验组与2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位并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综合治疗对不同年龄段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5例,按年龄段分为3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睡眠质量,并统计治愈率及有效率。结果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VAS及QS评分都降低,A组降幅最大,B组次之,C组降幅最小,3组治疗后VAS及QS评分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B组、C组的痊愈率分别为90.9%、70.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6.4%、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疗法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中老年患者,效果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非常顽固,难治的痛症,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病人。我院疼痛门诊自1999年9月至2003年2月,共诊治PHN病人89例,采用定位神经节段阻滞疗法为主体的综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6例急性期带状疱疹应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剂、针刺、放血拔罐、微波综合疗法治疗的体会。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相结合方法。结果 26例患者治愈2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自出疹至皮疹消退时间平均(7±0.4)。结论带状疱疹综合治疗病程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复发性感染,临床上以簇集性水疱排列呈带状,沿周围神经走行呈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1,2])。本病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范畴,相关描述可见《外科准绳·缠腰火丹》"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名缠腰火丹"~([3]);《外科大成·缠腰火  相似文献   

8.
何玮 《医药导报》2001,20(6):352-352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2%利多卡因3-5mL,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0.9%氯化钠注射液2mL,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别作神经阻滞,少数病例作硬膜外注射,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维生素B1片,地巴唑片,连服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疼痛完全消失24例,明显缓解6例,轻度缓解3例。对照组分别为2,10,18,3(疼痛无缓解)例。结论: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显效快,止痛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住院患者17例,现将其综合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55~84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无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带状疱疹分布:胸部11例,腰腹部4例,颜面部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疼痛.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0mmol/L 2例,7.1~8.4mmol/L 5例,8.5~14mmol/L 8例,>14.0mmol/L 2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16例,<7.0% 1例.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住院患者17例,现将其综合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55~84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无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带状疱疹分布:胸部11例,腰腹部4例,颜面部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疼痛。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0mmol/L2例,7.1~8.4mmol/L5例,8.5~14mmol/L8例,>14.0mmol/L2例;糖化血红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取用局部封闭,外涂患处,口服药物治疗。结果 63例中,58例痊愈,占92.08%,5例好转占7.72%,有效率达100%。结论 综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 ,中医称“蛇盘疮”“蜘蛛疮”,以皮肤出现集簇疱疹 ,呈带片状 ,伴有疼痛为主要特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收到明显效果 ,现把我们的治疗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 方法1.1 在出现集簇疱疹周围针刺点穴拔火罐 5~ 10分钟 ,局部注射维生素 B1 5 0 m g~ 10 0 mg、维生素 B1 2 0 .2 5 mg~ 0 .5 mg、利多卡因 0 .5 m l~ 1.0 ml,最后在患部进行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以上方法可单独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青壮年患者。也可联合使用 ,用于病情重、年龄大、发病超过一周以上患者。1.2 在治疗过程中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79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治愈23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8例。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常规药物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佟波 《首都医药》2014,(16):68-68
目的:观察中医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0.5mg,每日三次,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0.3g,每日两次;治疗组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给予火针治疗,隔天治疗一次。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量表总分及各项目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疱疹性、累及神经的一种皮肤病。一般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沿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严重者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精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侵犯神经,引起支配区域疼痛及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迁延难愈。我院皮肤科与疼痛科联袂,采用神经阻滞等综合疗法处理病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6年8月~2004年6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并设立48例对照组,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按照患者随机原则选取本科于2006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7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火针疗法,对照组运用毫针刺法。火针疗法隔日1次,5次1个疗程,毫针刺法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两种方法均在1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毫针有更加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正>本院2010—2011年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48岁,左胸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半个月就诊。疼痛呈发作性剧痛,难以忍受,口服止痛药、阿昔洛韦、复合维生素B片效果差,予以T10、T11、T12椎旁注射治疗,每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