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结果与术前比,PCE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上升(P<0.05),RFIR显著下降(P<0.05),术后3 d RCR、RFER仍显著上升(P<0.05),而RICR显著下降(P<0.05);PCI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下降(P<0.05),RFIR、RICR显著上升(P<0.05);PCIA组术后1、3 d RCR、RFER比PCEA组显著降低(P<0.05),而RICR显著上升(P<0.05);两组各参数在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和恢复作用明显强于PCIA。  相似文献   

2.
3.
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型,利于机体早日康复.此篇综述了不同的镇痛药物、不同的镇痛方式(包括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和多模式镇痛)对机体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比较吗啡和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目的 比较吗啡和氯诺昔康用于术后镇痛对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ASAⅠ~Ⅱ级静脉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1 2例。Ⅰ组用 0 .0 3%吗啡PCA镇痛 ;Ⅱ组用 0 .0 2 4 %氯诺昔康PCA镇痛 ;Ⅲ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测定诱导前、拔管前、术后 2 4h、术后 72h血浆内毒素、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及游离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结果 内毒素含量各组术后均明显升高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组CRP术后均升高 ,但术后 2 4hⅡ组升幅最小 (P <0 .0 5 )。术后 72hⅠ、Ⅱ组IL 2仍降低 (P <0 0 5 ) ,Ⅲ组已恢复 (P >0 0 5 )。术后 2 4hⅠ、Ⅱ组IL 6升幅则较Ⅲ组少(P <0 0 5 )。Ⅱ组L 1 0术后升幅较Ⅰ、Ⅲ组显著 (P <0 0 5 )。术后 2 4hⅠ、Ⅱ组sIL 2R术后升高较Ⅲ组明显 (P <0 0 5 )。结论 氯诺昔康术后镇痛控制炎性应激反应比吗啡有效 ,能较好地维持细胞因子平衡 ,缓解术后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对 1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肠内喂养 ,分别于术前 1d、术后第 1、5、10天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结率 (R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结率 (RRICR) ,并与术后采用部分肠外营养的 1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对比。结果 梗阻性黄疸患者存在着红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术后喂养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能较快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且至术后第 10天RRCR、RRICR分别为 2 8.14± 7.0 5、5 .2 3± 1.63与对照组 2 1.2 0± 8.0 4、7.3 5± 2 .2 0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喂养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有助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术后镇痛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对疼痛机制和方法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提倡积极早期治疗术后疼痛,但不同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对术后呼吸功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术后镇痛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随着对疼痛机制和方法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提但积极早期治疗术后疼痛,但不同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对术后呼吸功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 术后疼痛显著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效的术后镇痛能缓解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并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但术后镇痛药物及镇痛方法亦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目的 综述不同镇痛药物及镇痛方法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内容 探讨不同镇痛药物及镇痛方法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及长期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趋向 需要大量临床研究来阐明术后镇痛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9.
术后镇痛与免疫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术前焦虑、手术导致的组织创伤、术中大量失血、异体血输入、低温、疼痛以及药物等均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增加了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对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意味着术后微肿瘤病灶转移的高风险,因此尽可能采取各种方法减轻手术后免疫功能抑制是围术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麻醉医师了解术后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以及不同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对免疫功能的干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术后疼痛对剖宫产术后病人的心理和情绪影响较大,剖宫产术后给予完善的镇痛有诸多优点,不但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而且有助于产妇采取舒适的体位喂哺新生儿、增加哺乳次数、促进早泌乳,从而达到签早母乳喂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肺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肺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病人30例,年龄30~64岁,随机分为2组(n=15):术后静脉镇痛组(Ⅰ组)和术后硬膜外镇痛组(E组),术后分别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72 h.E组麻醉诱导前于T4,5间隙行硬膜外置管.Ⅰ组药物成分为:芬太尼20 μg/ml、咪达唑仑0.1 mg/ml和托烷司琼0.04mg/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EA剂量1 ml,锁定时间20min;E组硬膜外注射0.25%布比卡因5 ml后行PCEA,药物成分为: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4μg/ml和咪达唑仑0.05 mg/ml.术后记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 h、1 d、3 d、5 d、7 d时测定皮质醇浓度、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水平.结果 与Ⅰ组比较,E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和皮质醇浓度降低,CD3+、CD4+、NK细胞和CIK细胞水平升高(P<0.05),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硬膜外镇痛可改善肺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其效果优于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吗啡持续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价硬膜外吗啡 5μg· kg- 1 · h- 1 复合 0 .12 5 %丁哌卡因持续注入对儿童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 ASA ( ~ )级择期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儿 2 3例 ,行硬膜外复合全麻 ,术毕以 0 .12 5 %丁哌卡因及吗啡 5μg· kg- 1 · h- 1 按 0 .5 ml· h- 1 的速率硬膜外腔持续注入 ,观察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氧饱和度。结果 术后无痛及轻微痛的患儿 2 2 /2 3(95 .6 5 % ) ,中度痛 1/ 2 3(4.35 % )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稳定 ,无明显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分别为 17.39%、8.70 % )。结论 吗啡 5μg· kg- 1 · h- 1 复合 0 .12 5 %丁哌卡因硬膜外持续注入是儿童较为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 58例胸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PCEA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PCEA组病人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维持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对照组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24h和48h血浆NPY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结束时血浆NPY及血清皮质醇浓度均较麻醉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CABG)病人红细胞包蔽吗啡溶液(RBC-M)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拟行CABG术的病人50例,随机分为RBC-M组和PCA组,每组25例。拔除气管导管后2 h, RBC-M组给予新鲜配制的RBC-M溶液,剂量为0.14mg/kg;PCA组用0.01%的吗啡进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负荷量2ml,bolus量1 ml,背景输注速率1 ml/h,4 h限量为15 ml,锁定时间10 min。分别于术前、镇痛前及镇痛开始后1、2、3、8、12、24、36、48 h时对病人疼痛、镇静与舒适状态进行评分。持续观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动脉血气;镇痛前后不同时点测定RBC-M组吗啡血清浓度;记录并发症、吗啡用量。结果与PCA组比较,RBC-M组在镇痛开始后2 h内疼痛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HR和RR降低,PaCO2升高;镇痛开始后的24 h内舒适评分升高,镇静评分降低;吗啡用量降低(P<0.05或0.01),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M溶液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二室模型,半衰期为15.37 h,清除率为2.1 ml·kg-1·min-1,稳态表观分布容积为0.088 L/kg,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7 911.6 ng·ml-1·h-1。结论CABG病人RBC-M进行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术前睡眠紊乱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96例,年龄20~60岁,体重50~80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患者入院前的长期睡眠状况,采用阿森斯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短期睡眠状况.按照术前睡眠紊乱的程度,将患者分为4组(n=24):Ⅰ组无睡眠紊乱;Ⅱ组长期睡眠紊乱;Ⅲ组急性短期睡眠紊乱;Ⅳ组既存在长期睡眠紊乱又存在急性短期睡眠紊乱.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异丙酚和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SpO2 98%~100%,PETCO230~35 mm Hg.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静脉输注尼卡地平行控制性降压,维持MAP 50~70 mm Hg,HR 60~90次/min.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行术后镇痛.术后6h内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维持VAS评分≤3分.当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镇痛补救.记录术后6h内进行镇痛补救的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和Ⅳ组术后6h内镇痛补救率均升高(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Ⅳ组术后6h内镇痛补救率升高(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6h内镇痛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睡眠紊乱可影响鼻内镜手术患者氟比洛芬酯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was introduced in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in order to improve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Techniques of management were developed with effectiveness, safety and practicality as the main objectives. An analysis of the first 1000 patients to use the system is presented. Problems were encountered with slow respiratory rate, monitoring, equipment function and ward management.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hazards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led to improvements in system safety.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technique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after major surgery in this hospital.  相似文献   

17.
左旋咪唑对氯胺酮麻醉家兔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氯胺酮麻醉对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左旋咪唑对其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16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组1)和左旋咪唑组(组2)。所有家兔肌肉注射氯胺酮24mg.kg^-1麻醉,组2同时肌肉注射左咪唑5mg.kg^-1。注药后15全钟折断左臂骨以造成创伤应激反应。分别于注药前、注药后5小时、1天、2天、3天、4天取静脉血,通过测定RBC-C3d受体酵母菌花环形成率和RBC-IC酵母菌花环形成率评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评价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输注丁丙诺啡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进行研究,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00例,年龄18~64岁,ASAⅠ级或Ⅱ级,性别不限,体重50~100 kg,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00例.2组术后分别静脉输注丁丙诺啡0.3 μg·kg-1·h-1、芬太尼0.3 μg·kg-1·h-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术后6、12、24、36和48 h的疼痛程度,于各时点行镇静评分及Prince-Henry评分,监测心率、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B组各时点VAS评分、镇静评分和Prince-Henr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各时点RR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丁丙喏啡0.3 μg·kg-1·h-1可有效缓解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