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机技术》2006,(1):52-52
200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约为14115万亿瓦时,其中85%来自化石燃料或核能。初级能源的一个最重要的消费者是电力部门。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将增长20%,如无有效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14%。根据《京都议定书》,欧盟承诺2008年至2012年期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90年低8%,为此,可再生能源所占份额要从6%升至12%,并提高能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解决方案不仅仅包括技术手段,还包括改变能源输送和利用的潜在方法。因此,促进能源部门的研究与技术开发是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节能与环保》2009,(6):56-56
德国联邦环境部最近公布了2008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预测值。与1990年相比,德国2008年温室气体减排比例达23.3%。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从2008年~2012年,德国的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应该比1990年减少21%。德国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8%,减少主要得益于煤炭需求的减少以及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长治地区畜禽粪便能源化利用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长治地区2008年畜禽粪便排放量及农村能源利用现状,指出,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工程,在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可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低碳发展下的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情景分析-上海案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国民经济正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由于能源技术相对落后,能源加工及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使得我国能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为探索低碳发展对能源环境的影响,以上海为例,利用LEAP模型对“零方案”情景(BAU)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低碳发展不仅可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明显遏止本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而且可减缓CO2排放增长速度。上海案例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发展与末端治理相结合,2020年上海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将比基础情景减少18%,常规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状况也得到改善,CO2、SO2和PM的排放总量分别比基础情景下2020年的排放量减少了20%、72%和78%。低碳发展对我国中长期能源环境建设具有显著的多重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外能源》2011,(3):105-106
2010年6月.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以及另外30个专家.受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和欧洲可再生能源委员会(EREC)委托,发表了全球能源方案。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能源需求量的80%,这可以大大降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能源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为社会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压力。我国的能源工业,从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看还比较落后,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极其不合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由此而带来煤炭生产中的生态破坏和煤炭消费中的煤烟型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显得特别突出。以我省为例,1995年全省能源消耗总量为2280万吨标煤,其中煤炭耗量占了一半以上。据统计测算,当年全省烟尘排放量21.6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48万吨。大量的污染物排入大气,大气环境质量的恶…  相似文献   

7.
能源消费是人类活动排放CO2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碳减排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约束因素。2012年全世界能源消费排放3.173 4×1010 t CO2,中国能源消费排放的CO2已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6.0%。2012年全世界人均CO2排放量4 510 kg,而中国人均CO2排放量达到了6 093 kg。同年广东省人均CO2排放量为5 224 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推进,广东的单位产值能耗水平逐年降低,能源结构不断改善,使得全省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CO2排放量的增长势头得到抑制,2012年的排放量比2011年略有减少。按目前的发展趋势预测,到2020年,广东CO2排放总量将达到1.606 2×108 t碳当量,比2012年增加9.69×106 t碳当量,人均CO2排放量将达到5 287 kg,略高于2012年的5 224 kg。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则到2020年广东省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比2012年下降2.7%,CO2排放总量将比2012年下降3.5%,人均CO2排放量将由2012年的5 224 kg下降到2020年的4 795 kg,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和能源消费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对未来五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费量和GDP进行了动态预测。建立了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模型和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消费模型,得出经济产出、能源消费及能源强度三个变量之间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及碳强度三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能源最优消费量数据。  相似文献   

9.
日本清洁能源设备公司的工程师最近研发出一种能够从液态有机氢化物提取氧的装置。研发此项技术的工程师称,该装置能将发动机的效率提高30%,同时减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装置的最大优点存于能够利用汽车发动机产生的40%的多余热能,将有机液态氧化物变成气态氢,再混入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中,从而减少尾气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中外能源》2014,(9):100-100
<正>英国政府3月20日表示,因化石燃料用量减少,2013年英国温室气体排放下降了2%。自2013年开始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DECC)发表报告,主要报道能源消费量和排放量。DECC数据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体上一直在下降。政府认为,2013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归因于煤炭用量减少了9%、天然气用量下降了7%。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合理的容量配置至关重要.首先,考虑氢能的利用特性,构建电热氢多能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其次,以运行成本最低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建立一种100%可再生能源综合能源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折衷规划和模糊方法构造Pareto前沿对多目标问题进行求解.最后,基于3个...  相似文献   

12.
李红 《太阳能》2002,(1):23-23
法国环境和能源控制署日前开会,研讨地热开发中的技术问题和政府应采取的政策。 地热是生产热、电能的重要可再生能源,是目前位列水力、生物质能之后的世界第3大可再生能源。2000年全球利用地热共产电49兆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0.4%。地热资源有不受外界影响的固有特征,这使地热电站可以稳定运行。此外,地热开发过程中几乎没有废弃物,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天然气电站的10%。在菲律宾、中美洲和东非一些国家,地热日经成为重要的电力资源,甚至高达国家用电量的50%。 地热在法国是继水利、生物质能、城市固体垃圾之后的…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要实现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的降低50%~80%的目标必须改变目前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方式,指出了目前,能源消费和发展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应对全球公平地能源消费和发展的行动框架和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世界电力和中国电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未来数十年中,大型电厂和可再生能源电厂将均衡地提供电力。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长远来看,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分离和储存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高效、低排放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将有所发展,发电工艺和合成气工艺正在逐步融合。电网运行将日益全球化并变得更加灵活,更注重分布式的能源装置。市场机制和对发电工艺的实施影响正成为影响电力市场的因素,这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能源政策研究》2007,(5):38-43
一、印度节能管理和法律 (一)印度能源利用效率与未来走向 印度是世界第六大能源消费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4%,能源消耗年均增长3.7%(同期经济增长8%),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其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2003-2004年),单位GDP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四川省2000~2009年能源消费资料,对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三项碳排放指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Laspeyres完全分解方法对三项碳排放指标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分解目标的贡献值和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人均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起主导作用,能源强度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7.
在揭示城镇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研究2002~2012年中国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2002~2012年大部分行业的完全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存在递增的趋势,但同时也有部分行业的完全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下降趋势,这些产业部门近年来一方面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增加值比例有所提升,进而使完全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下降。从总体上看,城镇居民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农村居民,而且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幅大于城镇居民。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规模效应和城镇化率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产生持续的正效应,二者都是促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直接排放系数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逐渐增大,表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产业结构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产生负效应,表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对减排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应大力促进城镇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GW030301解决环境问题的潜在手段.DINCERi-brahim.EnergySources.2001,23(1):83~92.洁净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节能技术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潜在手段。文章同时提及了不同国家的两个实例。另外,还从当前现状和未来前景两个方面调查了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环境以及持续发展问题。可以相信,目前研究的结果和建议将有助于实施有效的能源政策。GW030302JZS地域利用可再生能源减轻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巨大的潜力.XinhuaWang,Dahui.EnergySources,2001,23(1):19~26.中国JZS地区(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  相似文献   

19.
《能源与环境》2005,(4):101-101
日前,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向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扩大项目提供8700万美元贷款。外加全球环境基金向该项目提供4022万美元赠款。该项目的目标是帮助中国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大规模地扩大可再生电力供应。该项目预期将把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20万kW以上.把碳排放量减少约8亿t,把悬浮颗粒物总排放量减少8亿多t,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000多万t,把二氧化氮排放量减少600多万t。  相似文献   

20.
傅黎 《太阳能》2002,(2):36-36
●美国为可持续未来能源而奋斗的250多位科学家,包括国家科学院的成员,签名发表了一封致美国人民的公开信。信中呼吁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更多利用天然气、氢能和地热能,削减常规能源的预算,对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协议做出负责的响应,参加纠正国家预算错误方向的运动。●福特汽车公司新研制成功的氢燃料电池车。这种车由氢和空气作用产生电力驱动,排出的气体是水蒸气,是无害于环境的,被称为零排放车(图中是最近在日本展览的样品车)。●2001年5月国际太阳能学会成员的当年最佳贡献奖给予尼泊尔的HannuVirtanen,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