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报道在1型糖尿病中DN的发病率40%~50%,2型糖尿病中DN发生率约20%.糖尿病肾病已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中最重要的原因.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超过5 000万,93%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其中40%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1].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DM早期存在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高内压等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这种改变是DN的始动因素,能诱发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生[2].  相似文献   

2.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 (DM)早期存在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高内压等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而这种改变是糖尿病肾病 (DN)的始动因素 ,能诱发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1 ] 。本文对 37例 DM肾小球高滤过患者有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 ,旨在为早期发现肾小球高滤过患者提供线索 ,对早期干预治疗 ,阻止或延缓 DN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1.1 高滤过率组 对 190例 DM患者行 99m Tc- 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GFR) ,GFR>140 ml/min称为肾小球高滤过率 (高 GFR) [2 ] ,其中 37例均为尿蛋…  相似文献   

3.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加,若糖尿病病情未能很好控制,会逐渐损伤肾脏,导致糖尿病肾病(D iabetic Ne-phropathy,DN)。由DN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已成为我国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465。我院内科近年应用金水宝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DN,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入组标准选取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DN 62例,糖尿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383,早期DN诊断根据MOGENSEN的分期标准[2,3]。62例3次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每次间隔1周以上)30~300 mg/d,血糖7·0 mmol/L…  相似文献   

4.
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飞  赵荣  范依华 《临床荟萃》2000,15(17):789-790
糖尿病肾病 (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 ( Diabetesmellitus,DM)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国内发病率达0 .9%~ 36 % [1 ] ,如何有效防止 DN的发生发展已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2 ]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依那普利为第 2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CEI) ,近年研究表明 ,它能明显降低 DN清蛋白的排泄 ,延缓 DN的进展 [3~ 5] 。我们观察依那普利治疗早期DN 3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选择确诊为早期 DN的患者 6 0例 ,排除药物性、高血压性肾损害 ,无发热、急慢性肾炎、急性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抑制RAS能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起保护作用[1] 。氯沙坦是一种非肽类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拮抗剂 (AT1Ra) ,其降压作用已经肯定。动物实验已经证实 ,它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小鼠的尿蛋白 ,对肾脏有保护作用[2 ] 。我们研究了应用氯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0例 2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患者 ,糖尿病病程 5~ 11年 ,高血压病程 3~ 8年 ,年龄 ( 5 1.5± 13.5 )岁 ,2 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  相似文献   

6.
己酮可可碱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建华  张学平  支忠继 《临床荟萃》2003,18(20):1185-1185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 )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 ,是DM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一旦发现 ,临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我们应用己酮可可碱治疗早期DN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2年 9~ 12月在我科就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 6 0例 ,均符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 (FBG)为 8.8~ 13.6mmol/L ,病程为6~ 2 0年。早期DN的诊断标准 :在DM的基础上 ,两次 2 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 (UAE) 30~ 30 0mg ,排除心力衰竭、尿路感染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疾患。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但并非所有的T2DM肾损害都是DN,还有非糖尿病肾病(NDRD)和DN合并NDRD(DN+NDRD)[2]。国内报道,T2DM患者NDRD患病率为13.44%-82.9%[3],DN+NDRD患病率小于50%[4]。本文总结我院359例2型糖尿病肾活检患者资料并进行病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2型糖尿病(T2DM)肾损害是糖尿病(DM)主要并发症之一[1]。但并不是所有T2DM肾损害都是糖尿病肾病(DN),T2DM还可以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RD,包括单纯DNRD和DN合并NDRD)[2]。T2DM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包括单纯IMN(简称IMN)和DN合并IMN(DN+IMN)]就是T2DM合并NDRD其中的一种病理分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 (DM)患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糖尿病肾病 (diabetesnephrophtly,DN)是糖尿病的三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多数研究认为 30 %~ 5 0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DN。其中国内发病率 :1型DM中 5~ 10年发生DN的发病率为 30 %~ 5 0 % ,2型DM中l0~ 2 0年发生DN为 15 %~ 2 0 %。国外发病率 2 0 %~ 4 5 % [1] 。DN以早期肾小球高滤过 ,肾小球肥大 ,晚期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生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为特征。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所致的终末期肾病 (ESRD)己…  相似文献   

10.
刘冰 《临床荟萃》2003,18(14):822-823
随着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延长 ,慢性合并症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缬沙坦 (代文 )为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 ,是近 10年出现的新药 ,在降低糖尿病肾病血压的同时可减少尿蛋白 ,具有肾脏保护作用[1] 。但其对老年人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疗效如何 ,我们进行了为期 12周的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参照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 (1985年 ) [2 ] ,确诊为 2型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 (Ⅳ期 )患者 2 7例 ,分为高血压组 (14例 )和非高血压组 (13例 )。平均年龄(6 5± 3.6 )岁 ,2 4小时尿蛋…  相似文献   

11.
正的重大改变,糖尿病(DM)的发病率呈渐升的趋势,且具有全球性,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的一些急性并发症经过合理的治疗,患者预后较好,而以糖尿病肾病(DN)为典型代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效果较差,患者预期生活质量指标较低[1]。DN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会逐渐出现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达到高滤过状态,进而出现微量蛋白尿以及间歇蛋白尿,另外持续性的高血压、水肿以及大量蛋白尿,肾功能逐渐衰竭,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发生,最终走向肾功能替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DM)易引起肾脏损害,早期具有可逆性,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是导致DM患者死亡主要诱因。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诊治可以有效逆转或降低其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延缓疾病的进程,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1]。本文旨在探讨血清Hcy和Cys-C联合检测尿β2-MG对DM肾损害早期的诊断价值,为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  相似文献   

13.
高鑫  谷红霞 《临床医学》1996,16(5):40-41
我们自1992年始应用开搏通治疗糖尿病肾病16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6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根据Megensen分期标准,均为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期(4期)。其中Ⅰ型糖尿病6例,Ⅱ型糖尿病10例。年龄30~68岁,平均51.8岁。16例病人血肌酐、尿素氮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肾穿刺活检在诊断T2DM合并肾损害时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T2DM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肾穿刺活检的病理资料。结果 177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占同期全部肾穿刺活检患者的6.7%(177/2653),其中女性56例,男性121例。患者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3.4岁。病理诊断糖尿病肾病(DN)62例,非糖尿病肾病(NDRD)106例,DN合并NDRD 9例。62例DN中,I型DN 2例,IIa型5例,IIb型8例,Ⅲ型41例,Ⅳ型6例。106例NDRD中,Ig A肾病27例,膜性肾病2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1例,高血压肾损伤7例,肾小管间质性炎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和局灶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各5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性肾损伤4例,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3例,淀粉样变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各1例。9例DN合并NDRD中,Ⅲ型DN+Ig A肾病、IIa型DN+膜性肾病和Ⅲ型DN+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各2例,Ⅲ型DN+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Ⅲ型DN+ANCA相关性血管炎性肾损伤和IIb型DN+Ⅳ型狼疮性肾炎各1例。结论 T2DM合并肾损害可以是DN也可以是NDRD,还可以是DN合并NDRD,不同的病理类型在临床治疗和预后上有很大的差异。肾穿刺活检可以从组织学上明确诊断,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类型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分型,探讨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1998年12月-2008年12月53例接受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15例,平均52岁,糖尿病病程0~22年,平均5年。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和肾脏损伤程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以中老年多见,年龄50-74岁,其中糖尿病肾病(DN)34例,44.1%的患者肾脏损害出现在发现糖尿病5年后;非糖尿病肾病(DM+NDRD)16例,81.3%的患者肾脏损害出现在发现糖尿病5年内;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DN+NDRD)3例,平均糖尿病病程均〈5年。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的肾脏病理类型多样,除DN(占64.2%)外,17.0%的患者为膜性肾病,7.5%的患者为系膜增生性肾病。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以DN为多,亦可出现DM+NDRD或DN+NDRD,通过肾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肾脏体积大小,旨在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测DN患者微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DN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及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2010年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381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47~73岁,糖尿病病史5~20a,平均空腹血糖(9.92±3.13) mmol/L,平均血压(145±30.1/87±6.9)mm Hg.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的严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DN[1],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25%~50%[2]。DN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期)的肾脏病理改变多可逆,故患者如能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阻止其病情向不可逆的终末期肾脏病发展,甚至可逆转病变进展[3]。目前,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分为临床DN组45例(UAER300 mg/24 h),早期DN组53例(UAER 30~300 mg/24 h),单纯2型糖尿病组50例(UAER30 mg/24 h);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记录4组一般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P、Nesfatin-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N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S1P、Nesfatin-1诊断DN的价值。结果临床DN组、早期DN组血清S1P水平[257.61(193.43,304.21)、286.24(217.81,325.81)μg/L]均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345.19(304.78,397.22)μg/L]、对照组[365.03(309.38,397.47)μg/L],Nesfatin-1水平[1.98(1.78,2.68)、1.71(1.53,2.03)ng/L]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1.35(1.07,1.55)ng/L]、对照组[1.29(0.90,1.57)ng/L](P0.05);临床DN组S1P水平低于早期DN组,Nesfatin-1水平高于早期DN组(P0.05);单纯2型糖尿病组S1P、Nesfatin-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1P(OR=0.789,95%CI:0.654~0.953,P=0.014)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的保护因素,Nesfatin-1(OR=3.031,95%CI:1.366~6.726,P=0.006)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P以316.55μg/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DN的AUC为0.821(95%CI:0.749~0.879,P0.001),灵敏度为81.63%,特异度为73.99%;血清Nesfatin-1以1.49 mg/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DN的AUC为0.843(95%CI:0.774~0.897,P0.001),灵敏度为87.76%,特异度为74.03%。结论 DN患者血清S1P降低,Nesfatin-1升高,二者可作为DN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测定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持续高血糖使非酶糖酰化速率加快 ,导致组织缺氧 ,血液粘滞度增高[1] ,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P 选择素等血管活性物质[2 ] ,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变化 ,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引起肾损害。本文通过定量检测尿中微量蛋白 [包括白蛋白(mAlb) ,IgG],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探讨其在糖尿病肾损害中的临床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1)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15 2例 ,其中男85例 ,女 6 7例 ,平均年龄 43 2± 15 5岁。 (2 )对照组 6 5例 ,健康献血员。1 2 尿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血液透析及其血糖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糖尿病肾病 ( DN)已渐成为我国慢性肾衰竭( CRF)常见的病因之一[1 ] ,透析则为必不可少的替代治疗。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糖尿病尿毒症透析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得到延长 ,但 DN进入终末期肾病 ( ESRD)后 ,控制血糖和血压任务更加艰巨 ,且很难选择最适宜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2 ] 。我们自 1996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1月对 12例 DN患者采用血液透析 ( HD)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为探讨 DN尿毒症期 HD的经验 ,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肾衰竭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