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包括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未经治疗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反复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对该类患儿的治疗目前仍非常棘手.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以提高畸形效果.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对象1990/2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共收治儿童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3例、未经任何治疗10岁以上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复发6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足畸形僵硬和短足畸形.方法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1例12足.先行跟腱延长和足后路松解,再在胫骨中下1/3处、跟骨及1~5跖骨骨干多平面贯穿张力细克氏针或橄榄针,分别固定于环形、半环形及马蹄形骨外固定器上,并通过多根螺纹杆相互连接成三维立体的骨外固定装置.通过对骨外固定装置各部件间距进行延长、压缩和旋转等调节,以及舟、骰骨的截骨延长,从而矫正畸形足的跖屈、内翻、内收及短足畸形.主要观察指标全部11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5年.随访主要观察足的形态、距小腿(踝)关节活动度、畸形矫正度等指标.结果按Garceau临床疗效分级标准评定优5例6足,良4例4足,可2例2足,优良率达83.3%.有2例2足遗留轻度前足内收畸形,4例4足有较明显的跗骨间关节僵硬,但其步态和负重力线均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好,副作用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伊士支架外固定技术矫治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的护理方法及技巧。方法针对10例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矫治过程中术前出现的心理问题、术后皮肤水泡、针道感染、肌肉挛缩、关节僵硬、骨端延迟愈合、营养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0例重度僵硬马蹄内翻足患者,平均随访3年,延长端骨痂生长良好,均达到骨性愈合,延长过程中未出现畸形复发及延长长度回缩。结论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掌握正确的延长方法,是畸形手术矫治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伊利扎诺夫外固定器和技术在肢体伤残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  崔寿昌 《中国康复》1995,10(3):108-110
应用伊利扎诺夫(Ilizanov)外固定器和技术在肢全伤残康复治疗中,53例患者的59个肢体进行了治疗,其中,肢体延长4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加压固定6例7个肢体、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短4例5个肢体、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加压固定1例,均达到满意康复效果。尤其对严重的胫腓骨粉碎性骨白整复固定,对短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进行加压时延长肢体取得了确切的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胫骨假关节骨髓炎后骨不连,植骨后短缩。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等病例均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31例均达预期目的。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可以在消灭骨缺损的同时矫正肢体不等长,假关节切除后延长与加压可以同时进行。Ilizarov三维相结合可矫正足内翻下垂畸形。双下肢同步延长可治疗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  相似文献   

5.
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矫形外科的常见畸形.以往对于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多采用出生8个月后手术治疗,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5年起应用理疗、手法矫正、塑料踝足矫形器等方法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共2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创用舟骨、骰骨松质骨挖空挤压术纠正儿童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方法:取外踝下弧形切口,采用足舟骨、骰骨开槽,松质骨挖空后挤压融合法结合软组织松解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2例,经过6月到10年随访,10例畸形矫正效果良好,1例马蹄内翻足畸形复发,负重不稳,1例后遗小足畸形。结论:该手术为一种治疗儿童严重马蹄内翻高弓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疤痕挛缩致关节畸形、先天件马蹄内翻足及骨折手术后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的治疗为采用疤痕挛缩松解、游离植皮消灭创面等。我院自1993年9月至1997年10月利用外固定架,通过缓慢牵拉矫正关节李缩畸形,经过39例临床治疗的护理,取得厂满意效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畸形无复发。本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治疗操作方法简单安全等优点。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9例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3~40岁。肘关节屈曲畸形17例,屈曲度为60°~110°,膝关节僵硬屈曲畸形8例;屈曲度为30°~40°,踝关节畸形(马蹄内翻足)14例。带…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其发病翠约占0.1%。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踝关节马蹄.跟骨内翻,随着年龄增加病情日趋加重。从治疗效果分析分为松软型与僵硬型。我院自1996年1月-2001年6月.共施行56例3个月~3岁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矫形术。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细致观察、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 60例行跟腱延长,改良胫前肌外移术,并用后内侧软组织松解 18足,距舟、跟骰关节楔形截骨 21足,三关节固定 15足。术后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 54例 60足 1年 10个月~ 8年,优 27足,良 24足,可 3足,差 6足,优良率 85%。结论改良胫前肌外移术后配合系统的康复治疗,对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个性化软组织松解并胫后肌腱前外置手术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术前部分患儿进行分期石膏矫形,选择合适的切口,针对足部畸形的个体差异情况,对踝足部挛缩的软组织进行彻底松解及肌腱延长,恢复踝足部的正常外形和功能位,使用1~2枚克氏针进行固定,建立踝足部的静态平衡;再进行胫后肌腱转移,重建踝足部肌力的动态平衡。结果27例僵硬型马蹄内翻足患儿手术治疗后,经平均3年随访,患足均能够达到跖行步态,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92.78%,无一例患儿矫形复发。且患肢小腿的肌容量较之术前有明显增加。结论根据差异性,进行个性化软组织松解并胫后肌腱前外置手术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的方法,能够在患足畸形矫正的基础上,避免畸形复发和保持疗效的有效方法。术前分期石膏矫形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蹄内翻足患儿应用外固定器矫形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患儿9例10足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0足均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及足底持重,有1例1足遗留轻度前足内收畸形,1例2足有较明显的跗骨间关节僵硬,无一例患儿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具有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而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和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胫前肌延长外移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胫前肌延长外移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1例,术后对患者采用G arceau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胫前肌延长外移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优良率95.56%。结论:胫前肌延长外移结合软组织松解、石膏固定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采用中医手法加广泛外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中医手法按摩充分松解挛缩的软组织,用塑形镀锌铁夹板与长条杉木板包扎固定,中药熏洗,功能锻炼,穿矫形鞋,配合临床护理和家庭护理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68例768只足。结果 按优、良、可、差评价疗效,768只足有468只优,240只良,48只可,12只差,优良率达98.4%。结论 采用中医手法加广泛外固定治疗马蹄内翻足,坚持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0例行跟腱延长,改良胫前肌外移术,并用后内侧软组织松解18足,距舟、跟骰关节楔形截骨21足,三关节固定15足。术后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54例60足1年10个月~8年,优27足,良24足,可3足,差6足,优良率85%。结论改良胫前肌外移术后配合系统的康复治疗,对大年龄儿童先天笥马蹄内翻足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对31例47足6月龄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应用Ponseti方法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9个月,平均21个月。43足外观畸形纠正,踝关节背屈〉0°,无内收,无内翻,高弓消失,踝关节功能正常。4足有轻度足内翻,通过胫前肌腱外移术矫正。结论:Ponseti方法是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郑瑞真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108-109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常见的足部先天性畸形。Pon-seti疗法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简单、有效、创伤小、费用低的新疗法。2009年2月~2011年1月,我们对28例CTEV患儿进行门诊护理指导,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共44足,男12例,女16例;3个月以下22例35足,3~7个月6例9足。左侧9例,右侧3例,双侧16例;柔软型26例40足,僵硬型2例4足。开始治疗年龄2  相似文献   

17.
新微型足三维矫形外固定器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应用Il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成人马蹄内翻足,但由于Illizarov部件多、体积大、重量沉,无法应用于婴幼儿。目的:设计一种新微型足三维矫形外固定器,观察其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2004-01/2007-06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用自制新微型足三维矫形外固定器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效果。对象: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06例(130足),男76例,女30例;年龄0.5~3岁,平均1.6岁。左侧80足,右侧50足;双侧24例,单侧82例;出生后经手法、支具、石膏矫形固定治疗未愈81例;在外院手术治疗10例畸形复发;未经治疗15例。新微型外固定器由作者自行设计,河北省衡水康达医疗器械生产厂生产。方法:根据年龄大小、畸形严重程度、首次或再次手术、足部病理变化,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①直接用新微型外固定器矫形固定。②有限软组织手术松解结合新微型外固定矫形固定。③扩大足内后侧软组织松解但不切开足部各关节囊,再用新微型矫形外固定器固定。④软组织松解、结合肌腱移位、肌力平衡,再用新微型外固定器矫形固定。术后固定时间3个月左右。主要观察指标:按Garceau临床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0.5~3.5年,平均2.5年。足外形接近正常,行走时足底负重行走,足关节活动度好86例(94足);畸形明显减轻,但前足仍有轻度内收,足底负重行走,足各关节活动可17例(32足);前足轻度内收,跟骨轻度内翻,足跟内侧部分不着地行走,足各关节活动部分丧失3例(4足)。结论:新微型足三维矫形外固定器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小儿常见畸形 ,治疗方法很多 ,目前一致认为须尽早手术。但对手术方法的选择仍有较大争议。我院 1 990~ 1 999年采用后侧松解并建立肌力平衡的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1 8例 ,2 4只足 ,取得 95 9%的优良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 2例 ,女 6例 ,双侧 6例 ,左足 1 4例 ,右足1 0例 ,共 2 4足 ,年龄 5月~ 5岁 ,僵硬型 1 6例 ,松软型 8例。本组 1 8例患儿入院后均经手法按摩矫正足前部内收及内翻畸形。在氯胺酮麻醉下 ,患肢大腿中部置气囊止血带 ,根据患足畸形程度行后侧松解并胫前肌止点外置术。 1岁以上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手法与矫形足托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6例,接受1个月手法治疗及1年的矫形足托治疗,治疗后评定足部畸形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按疗效评定标准,4例达优,2例达良,达优率为80%。结论: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早期行手法与矫形足托治疗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例大龄儿童先天性双侧膝关节半脱位合并双侧马蹄内翻足、双腕关节屈曲挛缩,应用系列石膏结合矫形器与康复训练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分为3个阶段:先复位双膝关节并屈曲90°,再矫正双侧马蹄内翻足,最后矫正双腕关节垂腕畸形。在每个阶段中先行手法复位,然后系列石膏固定矫正,穿戴矫形器辅助相应的康复训练。在每个系列石膏阶段结束后,日夜穿戴矫形器维持1年,同时参与日常康复训练。结果患儿双腕关节可以背伸35°,双手握持功能良好。双下肢生物力线正常,双膝关节复位并能屈曲90°,双踝足跖屈、内翻和内旋畸形基本矫正,双下肢可以承重站立及行走。结论先天性膝关节脱位的大龄儿童,应用系列石膏矫正结合矫形器与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仍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避免因手术治疗的创伤和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