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鲁国少人才     
一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相似文献   

2.
有"神医"之称的我国古代名医华佗,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养心之道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分析一下华佗的养心之道,可归纳为如下两条:首先是对名利,地位观念的淡薄.<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相似文献   

3.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必须经常活动才能保持健康.祖国医学历来就非常重视通过劳动和运动来增进健康和祛病延年.汉代名医华佗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说:"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并提出了"体欲常劳,劳勿过极"的劳逸适度养生原则.据我国对百岁老人的调查情况来看,其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勤劳好动.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脚是人的"第二心脏".除通过饮食和运动祛寒外,可以通过泡脚对足部进行浸浴和按摩刺激,畅通全身气血,调节各脏腑器官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华佗《足心道》云:"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说明冬天泡脚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活血暖身的作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方朝晖说:"若在泡脚时加入点中草药,养生防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家庭医学》2008,(6):53-54
"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人口总数的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占20%,而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的结论.而在中国,随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永珍 《长寿》2010,(3):16-17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生。他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有一次,一个推车的病人找到华佗,满头大汗,大喊肚子痛。华佗急忙先给他检查。正在切脉中,忽见此人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说:此病是肠痈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幅漫画,题目为"看病冷暴力",说的是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说:一些医院的接诊台正中放着电脑,患者要和医生面对面都很困难,医生和电脑"对话"时间长,与患者交流时间短,没说几句话,医生就开出一堆药,列出无数检查.遭遇缺乏沟通的"看病冷暴力",是许多患者的切身感受.同时还附了一首诗:"患者有虑问痛痒,医者无言急煞人.处方虽薄隔膜厚,仁心最难是交心."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国医生的诞生,要比一个美国医生容易得多。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和美国培养医生的不同教育体系,确实使得中国医生的素质难以掌控,难以一言概之。这使得大家在评价中国医生时,除了拉出华佗、张孝骞之外,常常会拿现在的国外医生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
妇产科的医生经常遇到产妇及其家属的苦苦哀求:"医生,无论如何,请手下留情,不要用剪刀."一提起"动剪刀",有的孕妇就吓得大哭,有的家属也死磨硬缠着医生不要"动剪刀",有的甚至认为医生对产妇不负责,图省事,弄得医生很为难.据调查,产妇及家属怕"动剪刀",除怕手术痛苦外,一个最大的担忧是"动剪刀"会影响术后的性生活.  相似文献   

10.
《rrjk》2017,(13)
<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医生的地位是崇高的,"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不做宰相、大臣了,就去做医生。古代有些名医,如华佗、张仲景,其威望和影响一点也不逊于宰相和大臣。威望高,要求也高。"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术不近仙者亦不可以为医"。即使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是最优秀的学生报考医学院校。在成千上万的行业中,医生是少数几个待遇最高的行业。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富起来了,可是医生的地位却下降了,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政治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三国演义》中,要论忍性,关羽绝对无出其二,最能代表的典故就要数流传至今的"刮骨疗伤"。说,关羽在与曹军的一场恶战中,不幸被流箭射中了右臂,疼痛难忍,众人遍寻名医,后一位自称华佗的医生说"可医治"。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若要根治,便要用刀割开皮肉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然后敷药缝制。"关公就面不改色的忍痛刮骨,后痊愈。按理来说,华佗可以使用麻沸散,但他为何不用?难道是关公真的愿意忍受  相似文献   

12.
在医院消化科诊室,病人小张向医生诉说:"医生,我胃不舒服好多天了,想仔细查一查."医生说:"要不,做个胃镜?"小张:"胃镜好可怕啊,难道没有比胃镜更好的检查了?"医生解释说:"查胃,最准确的还是做胃镜了."小张:"那么粗的管子插进去,想想都害怕.有没有不痛的?"医生:"可以做无痛胃镜."小张:"无痛胃镜是全麻啊,好吓人.我到底该怎么选呢?"  相似文献   

13.
正要说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医生是谁,大部分人会想到华佗、扁鹊,但是除了这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个人虽然没有这两个人耳熟能详,但是这个人大部分也知道,他就是医圣张仲景,甚至可以说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丝毫不在华佗之下。他之所以被人称为医圣便是因为,张仲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攻克鼠疫的人,而且欧洲最早治疗黑死病的方法,就是通过阿拉伯人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的东汉时期,张仲景出身官宦家族,虽然到了他这一  相似文献   

14.
各国国菜趣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西哥国菜:玉米宴 墨西哥人以玉米为主食,国宴也是一盘盘玉米食品."托尔蒂亚"是将玉米面放在平底锅上烤出的薄饼,类似中国的春饼,香脆可口,尤以绿色玉米所制的薄饼最香."达科"是包着鸡丝、沙拉、洋葱、辣椒又用油炸过的玉米卷,最高档的"达科"以蝗虫做馅.  相似文献   

15.
博恩 《医药与保健》2008,16(11):42-42
传说.有一个黄痨病人(黄疸),面色姜黄.眼睛凹陷.极度消瘦.一步一哼地找到华佗说:“先生.请你给我治治病吧.”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还没有找到治疗黄痨病的办法.我对这病也是无能为力呀!”  相似文献   

16.
林之洋 《长寿》2015,(1):42
人皆知华佗是神医,其实华佗也有治不了的病。这不,有一天,一个病人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先生,我病得太厉害啦,请你给我治治吧!"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疸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还没有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啊!"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华佗叹息不已,心情十分惆怅。谁料,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这个病人不但没死,反而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个病是哪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习去。"那人回答说,他没有  相似文献   

17.
张俊 《家庭医学》2007,(1):18-19
有部美国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年轻漂亮的珍妮是一个性格活泼,内心阳光的女孩.当她渐渐发现自己的四肢无力时,便在姐妹的陪同下一起去就医.医生最终诊断为:ALS,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该病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由于病变能导致患者渐进性的肌肉无力及至四肢瘫痪、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结果四肢犹如被渐渐冻住一般,所以又称为"渐冻人"……当医生讲述完这些病情后,珍妮的姐姐奇怪地问医生:"您不开处方吗?"医生说:"我也想开处方,可这是一种目前世界上都无能为力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曾经为茗香茶庄写过一副对联,日:"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自己的散文集成册,也用过《忙里偷闲》与《苦中作乐》为书名. 忙和苦真的那么可怕吗?未必.相反,人一不忙,就开始胡思乱想,自我中心起来. 子女为什么不来看我?邮差为何不送信上门?每天派的报纸,怎么迟了十分钟?看病时,医生为什么不即刻为自己检查?  相似文献   

19.
听说太原新医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特别好,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他(她)们用听诊器给病人听诊前,都会用手把听诊断器焐热."别看就这么一件简单的爱心小事,却让众多患者心里热乎乎的.他们说,为看病走过不少地方,但这可是新医医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黄痨病人,面色姜黄,眼睛凹陷,瘦成了个刀螂。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找到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都还没找到治黄痨病的办法,我对这种病也是无能为力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