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褚晓朝  黄耀添 《医学争鸣》1993,14(5):346-349
作报告拇指完全缺损同时合并第一掌骨及虎口缺损10例的治疗效果和体会。10例全部成活,手功能与外观恢复良好。作认为,采用同时切取第二足趾,第二跖骨,第一趾蹼及足背皮瓣,一次完成拇指,第一掌骨和虎口重建的手术方法,疗程短,患负担小,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分次手术方法。将足背动脉与桡动脉近断端吻合,第一跖底动脉与桡动脉远断端或拇主要动脉吻合重建血运,是解决因第一跖背动脉变异所致的重建拇指或皮瓣供血...  相似文献   

2.
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为第2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提供解剖基础。方法:新鲜成人手标本40个,分别进行血管ABS灌注,血管造影,制作透明标本,观察第2掌背动脉发起、走行和吻合。结果:第2掌背动脉在指蹼间隙与掌深弓的深部穿支有吻合支相连,在指蹼处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这间有吻合。结论:该皮瓣血管吻合部位恒定。  相似文献   

3.
郭松  王曦  李大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180-1180
第一跖背皮瓣系是第一跖骨间隙背侧区的皮瓣[1]。我科自2002年至今利用第一跖背皮瓣修复各种手外伤及足部缺损病例23例,收到明显的效果,现总结体会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4岁。手外伤共17例,其中修复拇指缺损一期拇甲瓣再造供区创面的5例,手部皮肤缺损的共10例,虎口缺损的2例;足部局部缺损带蒂转移6例,其中足背外侧皮肤缺损的2例,足内侧缺损的1例,第一趾毁损伤的3例。1·2应用解剖第一跖背皮瓣也称第一趾蹼皮瓣,是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轴心,第一跖背动脉是足背动脉的延续,在第一、二跖骨间隙的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趾腓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操作技巧。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2例22指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应用同侧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其中采用趾-指动脉和趾-指静脉吻合18例,跖背动脉-桡动脉深支和跖背静脉-手背静脉吻合4例,神经修复均为指-趾神经吻合,供区皮肤缺损采用同侧腹股沟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结果:术后22例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均获成功,伤口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随访6~12个月(平均7.6个月),皮瓣外形逼真,罗纹清晰,出汗、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3.0~6.0 mm,平均4.2 mm。供区植皮完全成活,足部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趾腓侧皮瓣是修饰性再造拇指指腹缺损的首选皮瓣,再造拇指指腹外形及功能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反应波及内的第一跖背皮瓣修复足拇趾高位损伤创面的方法以及跖背皮瓣对其疗效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例高位足拇趾毁损患者行保留第二足趾胫侧皮蒂,以第一趾蹼交通支为旋转点的半岛状皮瓣修复足姆趾创面,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修复高位足姆趾创面7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满意,足部功能保存满意,脚趾无趾骨坏死以及压迫性溃疡的发生。结论:保留第二足趾胫侧皮蒂的第一跖背皮瓣有效地增加皮瓣血运及皮瓣渡过创伤反应的能力,是一修复高位足拇趾毁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发掘修复拇指的简易方法。方法:据对手部皮肤血管解剖所见,形成拇指桡旨背动脉级逆行岛状皮瓣,指固有支脉全指背岛着皮瓣以及虎口岛状皮瓣,结果:解剖发现拇指桡侧指动脉与指固有动脉之间,有纤细交通支绕行于第一掌骨背侧及大针际肌表面;指固有动脉在行程中发出的指背支斜向远侧行走至指背与对侧分支吻合;拇主要动脉及食指桡侧固有动脉均可见纤维分以至虎口区。临床应用上述皮瓣修复拇指14例,全部成功,其感觉、外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第一掌背设计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黄河,吴迪,王义平,等.第一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远端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1):64-65.1,皮瓣面积最大为3.5cm×4.5cm,最小为2.0cm×2.5cm,修复创面最大面积为3.0cm×4.2cm,最小为1.8cm×2.0cm.结果自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们对5例拇指创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及3例虎口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全部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这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血供不足及坏死的情况,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只有1例皮瓣需Ⅱ期整形。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适合部分拇指创面及虎口附近创面的修复,皮瓣具有简单易取、安全、技术要求低、成活率高和外形较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孙青 《河北医学》2003,9(5):423-424
目的:本文介绍了示、中指近节背侧蝶形筋膜皮瓣治疗虎口瘢痕挛缩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症。方法:与其他方法相较,认为示、中指近节背侧蝶形筋膜皮瓣治疗虎口瘢痕挛缩具有治疗时间短,血供充足皮瓣易于成活,可携带桡神经浅支移位,使皮瓣有感觉神经支配,且皮瓣外观漂亮,结果与结论:适于虎口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胡波  骆晓峰  熊雁  杜全印  郭庆山  王爱民 《重庆医学》2007,36(16):1622-1622,1625,F0002
目的 带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方法 对14例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采用带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该皮瓣存活良好,足底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用该皮瓣修复第一跖趾关节掌侧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该皮瓣无需吻合血管,血供可靠,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任括  黄利  方修林  王旭 《吉林医学》2004,25(10):53-53
1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因右足背火坑烫伤1个月、创面不愈收入院。入院检查:右足背内侧跖趾关节处见灼伤创面3.8cm×3.8cm,创面变黑,触之较硬,无痛觉,切去痂皮后见关节囊已坏死,随痂皮脱落,跖趾关节及骨外露。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手术在驱血带下进行。先将右足背内侧跖趾关节处创面扩创,切除全部坏死创面组织,缺损4.1cm×4.1cm;按术前设计,沿第一跖背动脉走行切开第一趾蹼。首先分离出跖背静脉及其相联系的足背静脉,在趾蹼处分离出跖背动脉末段和趾动脉,从远端向近端逆行追踪分离,沿皮瓣设计线切开皮肤,将皮瓣掀起约4.3cm×4.3cm,肌…  相似文献   

11.
吴刚 《中外医疗》2014,(21):73-74
目的:探讨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虎口挛缩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4例虎口挛缩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结果34例虎口挛缩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优良率达85.3%;治疗后患者虎口宽度和虎口角度分别为(44.5±1.5)mm,(84.5±1.0)°,优于治疗前的(17.5±1.0)mm,(18.5±2.0)°(P〈0.05)。结论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能有效治疗虎口挛缩,皮瓣成活率高,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但同时还应当注意做好虎口挛缩复发因素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逆行皮瓣术式的可行性及其对拇趾背侧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10年6月,笔者对6例拇趾背侧烧伤的患者,应用第一跖背逆行皮瓣进行修复。对于第一跖背血管为Gilbert Ⅰ或Ⅱ型的患者,形成靠第一跖背血管远端及其于跖趾关节附近.发出的较大皮支和腓深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共同营养的第一跖背逆行皮瓣;对于第一跖背血管为GilbertⅢ型者,形成仅靠腓深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营养的第一跖背逆行皮瓣。皮瓣面积为4cm×3cm~5cm×4cm,供瓣区移植皮片修复。结果本组移位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次性愈合。4例患者获得1个月-1年的随访,皮瓣色泽、质地较好,拇趾背侧和供瓣区的外形及功能较满意。结论本术式降低了分离难度,还大大降低了对第一跖背血管和第一骨间背侧肌的破坏程度,且可避免遇到Gilbert Ⅲ型血管时放弃手术的缺憾,从而扩大了皮瓣的应用范围,是修复拇趾背侧烧伤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例拇指及虎口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根据不同的缺损及患者要求分别进行了皮瓣转位、带血管蒂的口止母甲皮瓣及游离植皮等手术,疗效满意。阐述了拇指及虎口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及带血管神经蒂皮瓣转位的优点,指出了术中应注意事项及术后的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第Ⅱ指蹼分叶岛状皮瓣的血供,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60例成人手的血管标本,进行肉眼观测。结果:第Ⅰ掌产级动脉供应食指背面烧侧皮肤,第Ⅱ掌背动脉供应食指尺侧及中指桡侧皮肤。两动脉的分支在食指背侧吻合成网。结论:第Ⅱ指蹼分叶岛状皮瓣由第Ⅰ、Ⅱ掌背动脉供应;带第Ⅰ或第Ⅱ掌背动脉血管蒂的分叶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成活率高,达90.9%。  相似文献   

15.
Multiple toes trans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restoring the prehension of the hands.Generally, the thumb, index and middle finger are reconstructed by transferring a free big toe skin-nail flap with the second and third toes from a same foot.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 superficial veins on the dorsum of the foot, the dorsalis pedis artery, and the first dorsal metatarsal artery are resected to be used as the donor pedicle. The arterial pedicle is freed up to the dorsal digital artery of the big and second toes. Both the second and third toes are supplied by the dorsal digital artery of the second toe on the tibial side. By using unilateral toe donation to reconstruct a digitless hand, we can preserve the normal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contralateral foot.[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种带蒂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外露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0例不同原因、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病人,分别应用带血管神经蒂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尺动脉腕上支皮瓣、骨间背侧岛状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供区及受区无溃疡,无明显色素沉着,外观良好,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带蒂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灵活,相对游离皮瓣简单,成功率高,修复后组织结构、厚度、韧性、色泽与原组织相近,能最大程度恢复手部的外观、功能,创伤小,对生活护理小。但对手指缺损要求再造、带蒂皮瓣无法覆盖创面及无可用的带蒂皮瓣修复创面等病例,游离皮瓣仍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0只成人尸体手的显微解剖,发现中指背侧也可形成岛状皮瓣,其营养血管为第二掌背动脉。该动脉在鼻烟窝基底尺侧起自桡动脉腕背支,走行在第二骨间背侧肌表面的筋膜层中,在掌骨底远侧及掌指关节水平均与掌侧血管有吻合。该动脉供血可达中指背基节中远1/3交界处,两侧可达侧中线。皮瓣的静脉回流由两条伴行静脉完成,皮瓣神经为走行在皮下脂肪中的桡神经浅支。临床应用3例,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8.
Reconstructionofthumbtogetherwiththefirstmetacarpusof10casesusingthemodifiedmethodoffreetransfersofsecondtoeandcompositetiss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