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友》2002,(11)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第三条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并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福利权体系应包括老年人生存权、健康服务权、适当生活水准权、社会参与权、困境老人特别照顾权等五大权利体系.老年人生存权主要由基本生活保障及照护等权利内容构成;健康服务权含括享有健康预防保健服务、基本药物、医疗救助、获得健康保健信息与教育等内容;适足食物权和住房权是老年人适当生活水准权的主要内容;社会参与权囊括了老年人受教育、休闲及劳动等方面内容;困境老人特别照顾权涵盖了基本生活保障、在地老化及免于受虐待等内容.老年人福利权体系的实现有赖于国家义务的明确.国家保障老年人福利权体系实现的路径应是多元的.其中,立法、行政、司法、社会协作应是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核心家庭的迅速增加,机构养老成为部分老年人主动或被动的选择.然而大多数入住民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暴力虐待,这些暴力可以粗略划分为软暴力和硬暴力.机构护工个人素质不高、机构缺乏监管、老年人子女的疏忽都是导致老年人虐待发生的原因.缓解对策主要包括: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二是民营养老机构要加强监管和控制,三是护工要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四是老年人的子女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五是老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寻求积极干预,六是要加强第三方的监督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中老年人经历童年逆境的异质性,利用潜类别分析方法识别出中年人和老年人内部存在五类童年逆境组合的子群体。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童年逆境对中老年多维度健康的单一、累积和组合效应,并比较了其对不同生命阶段多维度健康影响的变化和差异性。研究发现,身体/精神虐待、相对贫困等童年逆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在老年期更加凸显;童年逆境对中年人各个健康维度都存在累积的负面效应,相对于常规型童年逆境的中年人,其他4类童年逆境组合中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差;受死亡选择效应的影响,经历多种童年逆境与没有经历童年逆境的老年人的ADL和IADL并没有呈现显著差异,甚至在不同童年逆境组合的老年人ADL状况中,出现"队列倒置"现象,即相对于常规型老年人,身体/情感虐待型和父母身心障碍型的老年人的ADL状况反而更好。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规,特别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得更为明确、具体。为了让老年人掌握和运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现将其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一、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儿童虐待问题是当前日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最瞩目的社会问题。日本儿童虐待问题分成以下十种类型:母亲虐待型、单亲家庭型、父亲暴力型、母亲育儿疲劳型、育儿知识缺乏型、母亲抑郁封闭儿童型、父母期望过高型、受性虐待母亲不保护型、父母情绪不稳定型、失望父母与任性孩子型。对每一种类型,分别从性格和行为特征、虐待的危险度和咨询援助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针对各种不同的虐待类型,采取心理咨询以及各种积极有效的援助,既有宏观指导意义,又有微观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虐待被监护人、看护人罪,该罪的增加改变了原虐待罪的第一款“告诉才处理”的模式;此外将虐待行为的主体也进行了扩大,由具有家庭关系的人员扩大至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该罪已经历7年的司法实践,虽然在加强对未成年人、老人、患病的人和残疾人的保护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却遇到了主体和犯罪对象认识不正确、“情节恶劣”难以把握等问题。针对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应出台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的行为主体或者去身份化,明确解释该罪的犯罪对象,以及明确界定“情况恶劣”,这样既能够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稳定,又能够有效打击虐待类犯罪,充分保证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新政新知     
《社区》2013,(21):6-7
民政部:养老机构虐待老人等最高或可罚3万 由民政部起草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养老机构有歧视、侮辱、虐待或遗弃老年人以及其他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情节严重者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家庭寄养是替代传统机构养育、更有利于特殊儿童照料和身心发展的福利服务模式。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分为普通家庭和亲属寄养,其核心理念是"稳定"与"儿童利益最大化",提倡寄养儿童与原生家庭融合。进入寄养体系的儿童主要因为受虐待或忽视,难于管教和遭受父母遗弃。美国儿童寄养体系常用的评估标准是从安全性和永久性两个维度中抽取的六项指标,分别为:虐待重发率,寄养儿童虐待/忽视率,重新进入寄养系统率,与原生家庭重新融合时间,获得收养时间,寄养安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肖凌,女,社会心理学家,妇女求助热线主持人。今特应本版编辑所邀,将近年来有关家庭虐待问题档案加以点评,以飨读者。肖凌:家庭暴力也叫家庭虐待,指在家中对妻子进行殴打、虐待、恐吓和折磨。这种虐待包括人身虐待、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阐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之以严、导之以行、授之以渔、示之以范”六个方面 ,探讨了师者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12.
晚清政府确定华侨国民身份、加强华侨社会管理和吸收华侨资本等政策的实施,是其华侨政策从禁侨、贱侨到护侨、重侨的转变。其影响是改变以往华侨与晚清政府两者断裂之关系,加强了华侨与祖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联系,同时华侨社会因之得以整合和统一,这些都有利于华侨对晚清政府政权的政治认同与对祖国之归属感,有利于华侨基于共同文化而认同于中华民族、从而发展民族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道德教育领域里,情感教育理念与模式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成为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之一。情感教育以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为特点。因此,情感教育的实施,必须以对教育对象的尊重意识为前提和基础。尊重意味着在德育活动中,以敬重、平等、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德育对象。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诚信教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诚信具有较高的现代价值,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现实中种种原因造成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应建构大学生崭新的诚信教育的途径:用诚信的理论武装学生,用诚信的人格引导学生,用诚信的环境塑造学生,用诚信的实践规范学生,用诚信的制度约束学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素质内涵丰富,包括企业家诚信、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个人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虽有提高,但仍存在企业家总体文化层次较低、诚信不够、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堪忧,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自身调整仍然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需通过解放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加强专业培训等途径再度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心理与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高等学校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为此,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活动,做好"心理解困"工作;指导他们正视贫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士禛主动接近遗民的准确时间是在顺治十五年后,多交遗民具体是在康熙元年以后,他与遗民交游既非毫无个人原则,亦非没有观念冲突 康熙四年任职京师后,王士禛主动结交遗民的态度不复存在,并对遗民生存方式和文学取向提出诸多批评.尤其是康熙帝的眷顾,构成他与遗民交游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分水岭 王士禛的神韵诗正是建立在对遗民诗的清理和反驳之上,并在与遗民诗的对立与交叉之中,逐渐成为诗坛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地方综合大学非正式群体是高教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客观存在的 ,是正式群体的依托。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它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 ,其功能发挥与外界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必须采取加强导向、促进双向互动、统一规划、抓好梯队、强化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的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而大学生拥有观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农村有他们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基础,正确地培养和引导他们,使之扎根基层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和生力军,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夯夫和美女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中两类人物,从外形到性格审美反差都很大,夯夫由丑渐美,美女由美渐丑。从文化中找寻其中的根由,并挖掘在名著中作家性别歧视的思维定势给作品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