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代谢综合征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17例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为单纯代谢综合征组,33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为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组,19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分别应用比色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ox-LDL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关系。结果单纯代谢综合征组及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组的SOD、GS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丙二醛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但单纯代谢综合征组及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组间无统计学意义。ox-LDL在正常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及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组依次增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5.97±5.18)μg/dl、(24.68±12.00)μg/dl、(41.45±35.8)μg/dl](P〈0.05)。ox-LDL与GSH负相关(r=-0.284,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密切负相关(r=-0472,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及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强,氧化应激可能通过加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及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喜朝  张惠军  莫华 《中国医药》2007,2(10):587-58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47例胸部不适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33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1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特点。结果冠心病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险因素中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发生率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多种代谢异常严重,应重视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雨虹 《江西医药》2012,47(4):317-318
目的 探讨更年期冠心病患者性激素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观察组(冠心病组)37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43例,测定血清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T、P、3SH、LH在两组之间相比也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是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更年期妇女冠心病患者雌二醇水平降低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冠心病发病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 M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MS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心率、体质指数( BMI)、腰围及血清生化指标〔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空腹血糖( FBG)、血肌酐( SCr)、尿微量蛋白( MUA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BMI低于对照组,腰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TC、TG、FBG、SCr、MUA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M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压、心率及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晶璞 《河北医药》2016,(6):891-893
目的:探析荷芪散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38例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荷芪散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腹围、体重指数、收缩压、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腹围、体重指数、TG、LDL、TC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腹围、体重指数、TG、LDL水平优于对照组( P <0.05),但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使用荷芪散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监测指标,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26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前者对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影响较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我院神经内科的诊断为脑梗塞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后是否发生死亡分为31例死亡组和239例非死亡组。记录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血压、尿酸指标。结果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年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非死亡组男性比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积极干预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郭素坤  黎丽  韩莉  于士蕊  张彬 《医药导报》2012,31(8):1005-100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中老年高血压前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中老年高血压前期代谢综合征患者4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0例,均干预生活方式,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0.5 g,tid)与辛伐他汀(10 mg,qd)。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CMT)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上述指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随诊心血管发病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P<0.01)。结论在干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可作为中老年高血压前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代谢综合征( MS)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MS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糖脂平汤药口服,对照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胰岛素作用指数( IAI )、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hs-CRP和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完成临床试验的65例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后2组的IAI水平均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的HOMA-IR水平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hs-CRP均有轻度升高,治疗后2组的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的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脂平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可以降低炎症因子hs-CRP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章群  马骥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86-108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炎性反应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4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每天加用辛伐他汀40mg,1次/d,治疗8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脂联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均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辛代他汀可减轻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炎性反应,对胰岛素抵抗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廖日红  谢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181+183-181,18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1年3月于本院就诊并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9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选择9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对两组人群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IMT厚度较对照组呈明显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89.5%,对照组为58.9%,两组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为47.6%,对照组为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闭塞率研究组为50.0%,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其颈动脉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可见,代谢综合征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一氧化氮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的情况,并探究药物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服药前后血脂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服用相关抗精神病药物前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后其LDL-C、TG、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与对照组患者近似(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较为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情况,且在服用相关抗精神病药物后,其TC水平将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观察宁神温胆汤治疗奥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奥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维持奥氮平原治疗方案不变,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宁神温胆肠,两组疗程均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末、24周末外周血清瘦素、血糖、胰岛素、脂联素水平和体重指数(BMI),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治疗8周末、24周末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8周末、24周末时对照组瘦素、血糖、胰岛素水平及BMI值均较前显著增加(P<0.05),脂联素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24周末的TESS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宁神温胆汤可有效控制奥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瘦素、血糖、胰岛素的水平,且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李金桂 《北方药学》2014,(11):66-6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代谢综合征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降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控制体重常规治疗及合理饮食控制及锻炼;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血府逐瘀汤。结果:根据证素辨证法,代谢综合征的血瘀证素积分治疗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代谢综合征血瘀证,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绝经前和绝经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318例,根据是否绝经将患者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组,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绝经前与绝经后组代谢综合征和肥胖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前组脂代谢异常发病率高于绝经后组(P <0.05);绝经后组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在绝经前后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是否有代谢综合征分为两组,两组间FIGO分期、病理分级、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样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相当,代谢综合征患者肿瘤侵袭性强,与子宫内膜样癌预后不良相关。绝经前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代谢综合征以肥胖、血脂紊乱为主,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低,临床应重视代谢紊乱的纠正、雌激素的拮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代谢治疗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肌代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LVESD、LVEDD、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VESD、LVEDD 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心肌代谢治疗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高,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腔隙性脑梗死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人标准诊断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与腔隙性脑梗死(LACI)的关系。方法373例门诊及住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LACI组,其中男性亚组203例,女性亚组170例;278例门诊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亚组140例,女性亚组138例。观察代谢综合征在LACI组中男、女性亚组和对照男、女性亚组的患病率、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水平以及代谢综合征对LACI的危险度。结果LACI组男性亚组和对照组男性亚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8.9%和1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CI组女性亚组和对照组女性亚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45.9%和2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男性空腹血浆葡萄糖外,LACI组男、女性亚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水平与对照组同性别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代谢综合征使男性和女性LACI的发病分别增加3.25和2.65倍(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与LACI关系密切,代谢综合征是LA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调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于2015年4—7月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资料,调查我院普通病房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情况,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法分析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影响因素。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780例,其中伴代谢综合征者(病例组)280例,占35.90%;非代谢综合征者(对照组)500例,占64.10%。病例组BMI、SBP、DBP、TG和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SQL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S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与性别、年龄、病程、抗精神病用药具有紧密的关系,其中女性、年龄>40岁、病程>10年及服用氯氮平或奥氮平治疗的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比例显著增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及服用氯氮平或奥氮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临床指标异常改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中女性、高龄与病程>10年及服用氯氮平或奥氮平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上述危险人群应警惕代谢综合征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全科医生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2月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谢综合征管理库中120例患者进行自编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根据量表结果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除了偏执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SCL-90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患者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则明显低于常模。结论: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全科医生应重视其心理问题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