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无机/有机复合吸水材料具有一定的亲水基团和三维网络结构,吸水性、保水性和释水性优异,是水泥基材料重要的内养护剂之一。通过在水泥基材料中引入无机/有机复合吸水材料,利用其吸-释水特性可自动调节水泥基材料内部相对湿度,促进水化反应,减少水泥基材料自收缩和早期开裂等现象,提高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概述了无机/有机复合内养护剂(CICA)的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以及吸-释水行为;综述了CICA对水泥基材料水化进程、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展望了CICA在混凝土应用的发展前景,为CICA在水泥基内养护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先用铈(Ⅳ)盐引发丙烯酰胺(AM)在纳米纤维素晶体(NCC)表面接枝聚合,接枝产物NCC-g-PAM可稳定地分散在丙烯酸钠/丙烯酸混合单体水溶液中,然后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通过原位光聚合制得聚丙烯酸钠(PAANa)/NCC-g-PAM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等方法对NCC-g-PAM进行了表征,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溶胀实验考察了NCC-g-PAM的添加对高吸水性树脂结构、形貌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C-g-PAM中NCC的晶态结构未改变,聚丙烯酰胺(PAM)的含量为59.54%。PAANa/NCC-g-PAM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具有丰富的网孔结构,NCC-g-PAM中的PAM链与PAANa基体间形成了氢键。与PAANa高吸水性树脂相比,PAANa/NCC-g-PAM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和吸水速率均有所增加,吸水倍率最高可达3000 g/g,是PAANa的3.2倍,吸生理盐水倍率最高可达139 g/g,是PAANa的2.5倍。  相似文献   

3.
先用铈(Ⅳ)盐引发丙烯酰胺(AM)在纳米纤维素晶体(NCC)表面接枝聚合,接枝产物NCC-g-PAM可稳定地分散在丙烯酸钠/丙烯酸混合单体水溶液中,然后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通过原位光聚合制得聚丙烯酸钠(PAANa)/NCC-g-PAM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等方法对NCC-g-PAM进行了表征,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溶胀实验考察了NCC-g-PAM的添加对高吸水性树脂结构、形貌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C-g-PAM中NCC的晶态结构未改变,聚丙烯酰胺(PAM)的含量为59.54%。PAANa/NCC-g-PAM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具有丰富的网孔结构,NCC-g-PAM中的PAM链与PAANa基体间形成了氢键。与PAANa高吸水性树脂相比,PAANa/NCC-g-PAM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和吸水速率均有所增加,吸水倍率最高可达3000 g/g,是PAANa的3.2倍,吸生理盐水倍率最高可达139 g/g,是PAANa的2.5倍。  相似文献   

4.
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各种粘土的加入对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及其反应机理;其中特别总结了作者在凹凸棒粘土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方面的工作;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为有机相,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引入SiO2无机相,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CMC-g-AM/SiO2杂化高吸水性材料。讨论了各影响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傅立叶红外(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可成功合成CMC-g-AM/SiO2杂化高吸水性材料,其最优工艺为:AM与CMC配比为5:1,引发剂用量为1.0%,交联剂用量为0.06%,TEOS用量为10%,反应温度为60℃,得到的材料的最佳吸水倍率为1210g/g,最佳吸盐水倍率为105g/g,该反应单体转化率为82%。  相似文献   

6.
高吸水性HP(MA-VAC)树脂的制备与性质EI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高吸水性树脂-HP(MA-VAC)的制备与性质。讨论了合成反应工艺条件与HP(MA-VAC)树脂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吸水性树脂吸水容量大、吸水速度快、保水效果好、热稳定性高、抗盐性能好,是一种综合性能好的高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7.
原位聚合法制备壳聚糖-g-聚丙烯酸/高岭土复合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机粘土矿物与烯类单体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具有改善树脂吸水性能、增强凝胶强度、降低产品成本的优点。以高岭土、壳聚糖和丙烯酸为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壳聚糖接枝共聚丙烯酸/高岭土复合吸水树脂。以丙烯酸量为基准,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壳聚糖、高岭土等与丙烯酸的不同质量比对复合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壳聚糖和高岭土共同参与了接枝聚合反应。以过硫酸胺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用量0.3%,交联剂用量为0.05%,壳聚糖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13,高岭土与丙烯酸质量比为0.13时,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较好的综合吸液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丝瓜络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而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出高吸水性树脂。分析了丙烯酸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中和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达1500g·g-1,在质量分数为0.9%的食盐水中的吸液倍率达115g·g-1。  相似文献   

9.
分子筛改性羧甲基纤维素类高吸水性树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经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为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的耐热性能,使用分子筛对高吸水性树脂进行改性,探讨了分子筛种类和用量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后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吸水速率、再生性能和耐热性能,通过对其性能进行比较得出:添加0.5g的13X分子筛改性高吸水性树脂效果最佳,所得产物吸水倍率为675g·g-1,吸水速率、再生性能和耐热性能也比改性前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超声波有机改性丝光沸石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探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活化指数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手段对改性后丝光沸石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改性后丝光沸石作原料来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有机改性丝光沸石复合高吸水性材料,考察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法CTAB有机改性丝光沸石的优化条件为:CTAB浓度34.60mmol/L,超声时间67min,超声温度69℃。将优化条件下的有机改性丝光沸石作原料,得到的球状复合吸水剂的吸水倍率为638g/g。  相似文献   

11.
粘土/聚丙烯酰胺系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在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的基础上添加矿物粉体 ,合成高吸水性复合材料。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淀粉、交联剂、引发剂、粘土、水解度等聚合条件对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 ,制备出的粘土 /有机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及保水性 ,在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及提高材料综合性能方面具有使用价值。其吸蒸馏水及 0 9%NaCl溶液分别为 30 10 g g- 1和 138g g- 1。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岭土为接枝物淀粉为单体,通过水溶液共聚法制备复合型耐盐高吸水性树脂.分别考察引发剂、交联剂、高岭土、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用量对样品吸水倍率的影响,确定最佳配方,制备样品在去离子水、0.9%NaCl和1.5%NaCl中的吸水倍率分别达到1215倍、125倍和105倍.  相似文献   

13.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为单体,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改性黄原胶/膨润土复合树脂。研究了复合树脂对Cu2+的静态吸附行为,并分析了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树脂及吸附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303K、313K和323K温度下,复合树脂对Cu2+吸附等温线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行为可以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吸附后复合树脂的结晶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low energy impacts on composite plates covered with a protective layer. In service,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subjected to low energy impacts. Such impacts can generate damage in the material that results in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aterial strength.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amage severity, one solution is to add a mechanical protection on composite structures. The protection layer is made up of a low density energy absorbent material (hollow spheres) of a certain thickness and a thin layer of composite laminate (Kevlar). Energy absorption ability of these protective layers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load/displacement impact curves. First, two configurations of protection are tested on an aluminium plate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ir performance against impact, then the same are tested on composite plates. Test results from force–displacement curves and C-scan control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and finally a comparison of impact on composite plates with and without protection is made for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15.
采用凹凸棒粘土和氯化钙为主要原料,用溶解-混合法制备了复合吸附剂;采用正压重量法测量了复合吸附剂对氨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吸附剂-氨工质对的制冷特性。结果表明:吸附温度30℃下,复合吸附剂对氨的平衡吸附量为1.1kg/kg,与氯化钙对氨的平衡吸附量相当。在装填密度为600kg/m3,吸附温度为30℃、蒸发压力为0.25MPa、解吸温度为300℃条件下,对氨的吸附量达到0.89~0.92kg/kg,循环吸附量为0.55~0.58kg/kg,是纯氯化钙的1.7倍;复合吸附剂-氨工质对制冷量可达761.84kJ/kg,比氯化钙-氨工质对提高了70%。而且,复合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解吸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接枝丙烯酸类吸水剂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悬乳聚合法、反相悬浮聚合法、溶液法制备纤维素接枝丙烯酸类吸水剂,并在多种条件下对吸水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麦杆纤维素为原料,选用反相悬乳聚合法制备的吸水剂吸水倍率达到了1712(g/g),吸盐倍率达163(g/g).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海藻为原料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产物的结构。考查了丙烯酸中和度、丙烯酸用量、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各因素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树脂的吸水率可达618g/g,吸盐水率(0.9%的NaCl水溶液)达到120g/g,其吸水速率适中,热稳定性和在室温下的保水性均较好,是一种新的环保型高吸水性树脂。FT-IR初步表明了丙烯酸与海藻的接枝聚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铁氧体吸波材料吸收电磁波原理,总结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将硝酸铁、硝酸铝与柠檬酸混合,用自蔓延法制备氧化铁氧化铝复合铁氧体吸波剂,研究其复介电常数变化,发现随着氧化铝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实部逐渐下降,虚部损耗峰则逐渐移向高频。通过控制氧化铝含量,可以调节吸波剂的损耗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四通道单传声器驻波管法测试材料隔声量的原理及其所使用的数学计算公式,研究了不同吸声末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本研究所采用的吸声末端.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高分子聚氯乙烯和层合复合材料进行了隔声量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准确测定小样品垂直入射时的隔声量,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0.
番薯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吸水剂的制备及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番薯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吸水剂,研究了原料配比、引发剂和交联剂等工艺条件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探讨了原料配比对产物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