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研究和钻研数学试题,有一题多解的意识,善于一题多变,掌握编题变题的技巧,认真归纳经典题型的解法,使多种解法归一为一体,形成通性通法,让多题归纳成一类形成一解,这样解题思路和思维就会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成为一个整体,加深对数学知识体系化和网络化,不断提炼解题编题技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和编题技能的独创性.总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一种能力,学生有联想的思维活动,真正形成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方茹  杨国俅  王勇 《大学数学》2014,30(6):89-92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的具体表现.利用导数求极值法,变量代换法,等价变换法,不等式法等给出一道高等数学题的九种解法,以此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光峰 《数学通报》2001,(5):F002-F002,1,3
1 数学开放题研究的历史1 1 介绍引进国外开放题研究的成果阶段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的研究最初是由日本率先进行 ,1 980年第 4期《外国教育》上发表了泽田利夫的研究成果 ,其内容包括开放题的涵义、数学开放题举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数学开放题教学的优缺点 .1 988年 ,王慧斌在《外国教育资料》上介绍日本的开智法 ,其中也涉及到数学开放题的一些知识 ,如开放题应该具备的条件 ,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开放性等 .1 994年 ,胡启迪写文章也介绍了日本的一堂开放题教学课 .1 2 运用开放题进行测试阶段1 984年 ,浙江教育学院戴再平首先运用…  相似文献   

4.
彭亚  高明 《中学数学》2022,(17):67-6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解题,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一题多解.因为一题多解能使学生真正地洞悉知识的本质,突破常规思维,破解定式思维,发展高阶思维进而进行深度学习.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学会学习,掌握真知.  相似文献   

5.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审视了分析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甲卷理科第21题,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寻求该题的多种解法;并就该题进行变式探究,意在通过多题一解,抓住问题的本质.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相互结合与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孙志东 《数学通讯》2023,(11):42-44+48
对2022年武汉中考数学第16题的背景及解法进行了深度探究.采用发散思维与求异创新思维得到8种不同的解法,并探索、归纳出5个变式题及3个推广题.  相似文献   

7.
秦学峰 《数学通讯》2000,(10):38-39
每逢考试之后 ,常有出人意料的结果 ,一些被认为满有把握的“熟题”得分率反而较低 ,有人把这种失误归结为“不细心”、“马虎”、“太紧张”等 .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确切的 .这种现象并非个别人所表现出来的偶然现象 ,而是一种潜在的规律———“熟题效应” .所谓“熟题效应” ,是指思维受原题的束缚、跳不出原题的框框 ,对题中变化的条件视而不见 ,仍按原思路分析、解答问题的一种现象 .弄清“熟题效应”的根源 ,对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提高解题的准确度将大有好处 .现将常见的几种现象列出来 ,和大家一起研究 .1 条件变化 ,视而不见有些同…  相似文献   

8.
张俊 《数学通讯》2024,(2):50-53
考试中离不开背景公平、富有新意的解析几何原创试题,从经典的成题出发,通过改造深化是得到新题的重要方法.以一道经典的解析几何题为例,介绍如何对成题进行改造,并将之设计为新题的主要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本文中将基于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深度学习理念,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从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三个方面构建“一题一课”复习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浙江省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23题,以“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中的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与应用,考查了学生一题多证,一题多变的解题和编题能力.该题源于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第66页14题,起点低、坡度缓,且解法灵活多样,可以有效地对不同思维能力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第(2)小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现通过梳理该题第(2)小题的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力求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证的创新思维,揭示基本图形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洪坚 《数学之友》2023,(14):79-81
本文通过一道圆的相关题目,引导学生学习辅助线的多样添法,利用“一题多解”,归纳总结出圆中计算求值的基本方法,渗透、活化所学的知识,达到“讲好一题,带活一片”的效果.有关圆中计算求值的一般方法有:一、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求解;二、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三、寻找其他量,利用等量关系转化.讲好一道题,归纳多种解法,比较解法的优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杨金增 《数学通讯》2023,(22):19-23
“一题一课”是微专题复习的一种形式,兼具自身的定位功能和新高考导向的双重价值,它以“精选根题,注重拓展,合理追问”为基本特点,从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或模型出发,通过不断变式、变换问题呈现方式,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一题一课”的价值及认识、如何开展、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李波  李启超 《数学通讯》2022,(13):24-26
本文介绍最小数原理及其应用,并说明如何借助这一原理解决一类数学创新题(包括2020年北京高考数学第21题和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末考试第21题及其变式题).  相似文献   

14.
郭学军 《数学通讯》2004,(11M):13-13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如何搞好开放题的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界把21世纪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定位在“基础 创新”,而数学情景题的解决正能体现这一理念,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之相呼应,高考命题加大了情景题的考查力度,成为区分学生能力水平的把关题型之一.  相似文献   

16.
做题要勤于思考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这样才不至于陷入题海。所谓做题要精 ,就是我们每做完一个题都要想一想 :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从这道题还可引伸出什么结论 ?多思考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只有多思考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本期我们对上学期期末考试一道试题举行了一次讨论课 ,通过讨论与总结感受到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奥妙 .试题 设 f ( x)在 [0 ,1 ]上具有二阶导数 ,且 f″( x) <0 ,求证 :∫10 f ( x) dx f ( 12 ) .分析 考虑到题目涉及 f ( x)、f ( 12 )与 f″( x)的关系 ,首先联想到利用泰勒公式 .证一 将 f ( x)在 x0 =12 …  相似文献   

17.
郝仲杰  李启超 《数学通讯》2022,(9):56-57+66
本文介绍离散介值定理,并借助其解决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创新题.  相似文献   

18.
蒋亚军 《中学数学》2023,(3):85-86+97
通过一节关于椭圆中两直线斜率和(积)为定值与直线过定点的复习课,围绕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发对“一题一课、多解变式”复习课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新颖的信息、情景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高考的改革使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推出了一批新颖而又别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新题.本文采撷2011年高考数学客观题中的创新题型并予以分类赏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1 类比归纳型类比归纳型创新题给出了一个数学情景或一个数学命题,要求用发散思维去联想、类比、推广、转化,找出类似的命题,或者根据一些特殊的数据、特殊的情况去归纳出一般的规律.这是新课程较为重视的类比推理、归纳推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从不变中找规律,从不变中找变化.  相似文献   

20.
孙彩云 《数学之友》2022,(11):75-76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更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双重教育,强调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将核心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位,优化教学设计、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设计数学创新题的方式拓展高中生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实施个性化教学方式,以学引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