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阐明了进气道动态测试实验技术的特点,对该项实验技术在风洞实验中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实验证明,该技术完全满足进气道实验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在进气道动态实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NF-3风洞螺旋浆实验段、收缩段和扩散段在气动上的设计准则、方法和结果。同时了该实验段的声学布局,并对螺旋浆实验段流场进行了校测,采用NACA5868-9三桨模型进行了螺旋浆标模实验,流场校测和标模实验结果表明,该螺旋浆实验段流场品质优良,实验数据精准度达到了国军标的要求,它是目前国内唯一用于螺旋浆空气动力实验研究,并能同时模拟前进比和浆马赫九的风洞。该实验段已正式投入使用,完成了无人驾驶飞机的十余种全尺寸螺旋浆空气动力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翼型低速动态测压实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简述了翼型低速动态实验研究的测试设备和实验方法,给出了NACA0012翼型动态测压的实验结果,初步分析了影响翼型动态气动特性的因素。将所得实验结果与国外实验结果及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实验结果与资料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组成与应用,利用本实验室的短基线场,对定位定向接收机进行实际大地坐标的定位与定向校准实验。给出了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并通过仿真机产生标准信号对接收机进行校准实验,对两种校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典型的管内对流换热实验的第一、第二类边界条件下进行。本文研究了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数据的设计整理方法并给出了实验实例。  相似文献   

6.
高温材料科学实验设备是开展空间材料科学研究的必要支撑。综述了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关于空间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研究现状,重点剖析了国际空间站上典型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技术特点。介绍了中国空间高温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在从最初功能简单、结构单一的模式,逐渐发展成为集材料制备、处理、实时观察、测试和在线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实验系统。进一步总结了空间高温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关键技术,并对中国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给出一种新的二维跨音速柔性自适应壁风洞实验迭代方案,计算方法和实验验证结果。根据实验时实验段上下壁和模型上下表面实测压强分布对风洞内、外流场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计算流线化壁面的形状,进行自适应实验。用该迭代方案,在堵塞比ε=8%,实验段高与翼型弦长比值H/c=1.5情况下,对NACA-0012翼型进行了高亚音速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与国外大风洞无干扰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实验时迭代次数仅需1~2次。实验结果展示了自适应壁风洞实验技术用于翼型跨音速实验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一级轻气炮实验技术,对注装梯恩梯药进行了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冲击实验,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轻气炮延伸炮管。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得到了注装TNT装药的冲击Hugoniot参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之间进行的一次500 MPa活塞式压力计有效面积测试实验。实验参照2009年500 MPa国际比对要求进行,给出了实验方法和数据。实验证明在500 MPa压力下用下降速度方法判断活塞的平衡是可行的,依据实验数据计算对比了压力形变系数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粒子侵蚀的相似规律,给出了粒子侵蚀实验的模拟参数,讨论了相似规律在实验模拟中的应用及实验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1.基本公式 弹性薄板的稳定方程为式中D是板的弯曲刚度;λ是临界载荷因子;为双Laplace算子;N_1,N_2,N_3为板的中而力。 首先确定基本解。即:在无穷域上某一点作用一个单位力时,双调和微分算子的解,即板的挠度。与板的挠度相对应的基本解对应于方程  相似文献   

12.
层合圆板三维非线性问题的解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层合圆板三维非线性问题的解析方法。分析了中等大挠度的几何非线性问题,采用摄动方法和变分原理来满足三维弹性理论基本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得到了受横向载荷作用的正交各向异性单层固支圆板和层合固支圆板的高精确度三维非线性解析解,并图示出了板中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该解析方法对于求解层合板的三维非线性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邢誉峰  诸德超 《航空学报》1996,17(Z1):43-47
把分析质点和结构碰撞问题的方法推广用于分析杆结构和板结构的弹性碰撞响应问题。并且对各种边界条件的杆、板碰撞问题进行了规一化处理。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用模态叠加法求解结构弹性撞击载荷的可行性。算例证明了本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袁坚锋  尼早  陈保兴 《航空学报》2014,35(4):1026-1033
为扩充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设计手段,基于Levy形式级数和有限差分法,提出了面内纯弯曲载荷作用下两边简支两边固支(SSCC)复合材料层合板临界屈曲载荷的数值解法。首先,应用有限差分法将挠度函数进行离散化处理;然后利用边界条件扩充方程组,最后将临界屈曲载荷的求解转化为广义特征值问题。通过数值算例分别在各向同性板和复合材料层合板上验证了本文方法,并与有限元方法(FEM)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屈曲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热声载荷下薄壁结构振动响应试验验证与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云东  王建  赵奉同  骆丽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1):2659-2671
由于热声环境下金属薄壁结构表现出复杂的大挠度强非线性振动响应特性,影响结构的疲劳性能与寿命,结合有限元法与降阶模态法对四边固支高温合金矩形薄壁结构的热声响应进行计算。结果研究发现:屈曲后结构出现跳变运动且应力循环呈三角状分布,热声载荷的相对强弱决定了跳变形式。采用改进雨流计数法、Morrow平均应力模型、Miner线性损伤累积理论计算热声疲劳寿命,屈曲前到临界屈曲时应力循环损伤量级显著增大,由10-5增大到10-4,寿命随温度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开展薄壁结构热声试验,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结构的模态频率偏差不超过1Hz,动态应变响应结果的量值相当,验证了薄壁结构热声响应计算方法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林祥都  陈百屏 《航空学报》1989,10(3):178-182
 在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中,不管是线性或非线性,目前广泛采用的仍然是假设位移函数,并以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的位移法,而广义应变法则以广义应变作为基本未知量。  相似文献   

17.
受面内非均匀分布载荷的矩形板屈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旭东  王鑫伟 《航空学报》2006,27(6):1113-1116
薄板线性稳定性分析进行了很多年,发展得较为完善并且有手册可方便查阅。受非均匀面内分布载荷的板因为解析解不易求出,在分析中一般假设应力与边缘处的作用力分布规律相同。实际上此时板内的应力分布却与边缘处的不一样,而且还会产生另外两个应力分量,其影响取决于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非均匀载荷作用时薄板的稳定性问题,给出多种边界条件下的板的屈曲载荷,还给出了相应的基于受均匀载荷薄板屈曲载荷的当量因子。同时发现《飞机设计手册》中薄板受某线性载荷作用时的临界载荷因子不够精确。研究结果为承受非均匀面内分布载荷的板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浩然  衣翃  温玄玲 《航空学报》1988,9(3):177-183
 本文根据多变量拟协调罚函数法构造了15自由度三角形复合材料层合板壳厚薄通用单元。文中以各向同性和等网格加筋板壳的局部稳定性为算例,证明了该单元的有效性,并讨论了结构跨厚比α/h,弹性模量比E_1/E_2、铺设角,铺层数以及边界支承条件与剪切效应和耦合效应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双分层损伤层合板屈曲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菊芬  郑罡 《航空学报》1999,20(6):562-564
采用参考面单元技术,建立双分层损伤层合板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边界条件下,分层尺寸和位置对层合板压屈载荷的影响。大量计算表明,双分层损伤层合板的压屈载荷完全由其最弱的子层确定。在一定的分层位置范围内,双分层和相应单分层的压屈载荷有极好的一致性。给出的压屈载荷的等值线图可以清晰地描述压屈载荷随分层位置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杜庆华  卢习林 《航空学报》1986,7(6):621-635
边界元即边界积分方程方法,可方便地用来解板弯曲问题。本文在局部极坐标下建立公式,采用具有较高协调性的函数插值方案,利用外点技术完全避免边界奇异积分。列举的一系列算例表明该方法输入数据少、机时省、精度高,是板结构强度分析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