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小曲固态发酵在伊犁地区的发酵状态,以小曲固态发酵工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发酵温度、小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糟醅比等影响因素对小曲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小曲固态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小曲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小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对小曲固态发酵后酒醅中酒精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最佳发酵工艺为小曲添加量为0.63%、入槽车温度为20℃、发酵时间为12 d,在此优化条件下,小曲固态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最高为6.41%vol。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不同发酵工艺以及醋醅熏制对薏仁碎米食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固态发酵工艺相比,液态发酵薏仁碎米食醋的多糖含量较低,而氨基酸态氮含量接近,不同固态发酵工艺薏仁碎米食醋的多糖含量接近;在醋酸发酵过程中液态发酵的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固态发酵的多糖含量逐渐增加,两种方法的氨基酸含量变化平缓;薏仁碎米醋不挥发酸以及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为固态熏醋>固态醋>液态醋,固态发酵工艺2制得的食醋中无盐固形物含量最高,未熏醅时为2.86 g/100 mL,熏醅后为9.17 g/100 mL,未熏醅的食醋总酸含量<8%,而熏醅后>10%。固态醋酸发酵和醋醅熏制能显著提高薏仁碎米食醋品质,熏醋醅工艺还能明显改善薏仁碎米食醋的风味。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固态低盐发酵和稀醪发酵两种工艺,对盐水酱醅和套淋油酱醅在发酵分解阶段主要成份-氨基酸态氮,还原糖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套淋油制醅只是在发酵初始阶段对原料分解有一定程序的影响,就整个分解阶段来看,套淋油制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0 前  言食醋固态发酵生产制醅设备,原先是用缸,人工翻醅。所以,“翻缸”是固态发酵食醋生产中的一个专用名词。随着科技生产的进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尝试在食醋固态发酵生产中运用机械生产。在蒸料、淋醋工序基本实行机械化以后,各地试着逐步改革制醅工艺生产设?..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控制生料制醋过程中的固态发酵,对固态发酵的温度、醋醅中的氧含量和车间环境条件等对发酵的影响作了比较详细地阐述,认为把温度控制在35~42℃,这样有利于固态发酵的顺利进行,同时在醋醅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可控制氧的含量,车间管理要按5s的要求进行,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可确保制醋工艺的顺利进行。同时,对醋醅过氧化反应的现象及预防措施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酿酒》2015,(5)
我国传统固态酿酒工艺确定了白酒生产是以预先配置好一定比例的粮、糠、水、曲、母糟以及适当的入窖温度作为入窖发酵的主要前置控制条件。通过对窖池内糟醅发酵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自动绘制发酵温度曲线图,结合发酵温度曲线图预判窖内糟醅发酵情况,在出窖前10天做好下一轮入窖配料准备工作,使入窖糟醅的前置控制条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阐述了中国传统固态酿酒工艺要素与发酵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首次把传统酿酒工艺模式总结为"前置条件控制工艺模式"。  相似文献   

7.
复合酱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香辛为与酱醅混合进行固态无盐发酵及以固态无盐发酵基础酱油与香辛料浸出液复配两种工艺制备复合酱油,风味视香辛料的种类、比例而异,产品质量浸出法估优于混合发酵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固态酿酒工艺确定了白酒生产是以预先配制好一定比例的粮、糠、水、曲、母糟以及适当的入窖温度作为入窖发酵的主要前置控制条件。通过对窖池内糟醅发酵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自动绘制发酵温度曲线图,结合发酵温度曲线图预判窖内糟醅发酵情况,在出窖前10 d做好下一轮入窖配料准备工作,使入窖糟醅的前置控制条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阐述了中国浓香型白酒传统固态生产工艺要素与发酵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将传统酿酒工艺模式总结为"前置条件控制工艺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酵母对混菌发酵糟醅中高级醇生成的影响,将24株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酿造车间的酵母分别接种到未灭菌的液态及固态糟醅中,发酵50 d,检测糟醅中9种高级醇的含量,发现分别仅有1株及4株酵母使固态及液态混菌发酵糟醅中的高级醇生成总量发生显著变化,24株酵母对不同高级醇生成的影响不同,且无种属特异性;与液态混菌发酵糟醅相比,固态混菌发酵糟醅中高级醇的生成受单一酵母菌株的扰动更小,且生成总量较少。结果表明,传统自然固态发酵工艺在弱化外来酵母菌株造成的高级醇生成波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苦养、麦麸为主要原料,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葺养香醋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干酵母添加量0.3%、黑曲霉ZM-8添加量0.6%、醋酸菌添加量0.7%,30℃进行稀醚酒精发酵。固态发酵时控制醋醅含水量为60%、翻酷次数为10次、醅温控制在38℃,固态发酵15d;陈酿、浸淋,最后经调配、澄清得到酸味柔和、营养丰富,具有苦荞特有香气的苦荞香醋。  相似文献   

11.
保宁醋固态发酵理化指标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监测了保宁醋固态发酵过程淀粉、还原糖、糖化力、醋醅水分含量的变化。保宁醋固态发酵分为糖化、酒化,醋酸发酵,食醋后熟3个阶段,对各阶段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为工艺改革、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酱油生产厂绝大多数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但在浸出工艺上有移池浸出及原池浸出两种不同的工艺.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原池浸出工艺中酱醅水份可提高到58%左右,有利于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主发酵温度由低而高,较为合理,也不受移醅降温的  相似文献   

13.
固态发酵是中国白酒的独有工艺,而发酵基质酒醅间存在孔隙是固态发酵的重要特点,但关于酒醅孔隙对白酒风味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对此,引入土壤领域的孔隙度的概念和方法,建立了反映酒醅基质颗粒间孔隙大小的测定方法;结合白酒实际生产情况,分别研究了稻壳添加量和原料粉碎度对酒醅孔隙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模拟白酒固态发酵过程,研究了不同孔隙度对白酒风味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孔隙度下的酒醅中风味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异,在酒醅孔隙度为32.53%时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含量最丰富,同时得到了不同孔隙度下同一类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以及不同孔隙度下不同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数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张红 《酿酒》2013,(4):46-49
由于采用的原料不同,制曲和糖化发酵工艺上的差异,小曲白酒的生产方法不尽相同。白云边小曲白酒采用固态发酵法,生产以高粱、稻谷为原料,采用整粒原料蒸煮,箱式固态培菌糖化,配醅发酵,固态蒸馏,有完整的工艺体系,香味成份有自身的量比关系,并具有独立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发酵是酱油生产工艺流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最基本的发酵法仅有固态醅与稀态醪,而先醅后醪发酵法有机地把固态醅发酵和稀态醪发酵组合在一起,取醅、醪2种发酵法的优点精华,能带给酱油产量高和质量好效获益.  相似文献   

16.
甲烷与发酵     
绪言在发酵工艺上,发酵温度和pH值的变化,是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尤其固态发酵白酒,温度是牵动一切发酵之首。所以目前的固态发酵法白酒工艺,受自然气温的影响很大。在地居西南的名白酒厂,当热季气温上升到摄氏26度后,超过了低温,就难于实现和保证定温和恒温发酵,造成酒醅发酵不正常,在发酵期中形成升温猛升酸高,甚而造成酒醅酸败恶性循环,出酒率降低,质量下降。去年《酿酒》第2期中的《入窖酸度与出酒率的关系之探讨》一文,是对这一点的治标方法;最近又发现《甲烷与发酵》是治本的方法,对固态法白酒发酵有定温和保持恒温的作用,开  相似文献   

17.
纤维废渣固态酒精发酵及纤维素-淀粉共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造纸厂纤维废渣固态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利用纤维素酶曲和酒精活性干酵母,采用固态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和补料技术,在滤纸酶活用量为20IU/g底物、加水比为4,35℃条件下,酒醅酒度可达5.1(V/W),造纸厂细杂纤维的酒精得率为0.17(W/W)。在废渣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粉,利用纤维素酶曲中的淀粉酶活性进行纤维素-淀粉共发酵,可使酒醅酒度提高到8.7%(V/W)。  相似文献   

18.
纤维废渣固态酒精发酵及纤维素-淀粉共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造纸厂纤维废渣固态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利用纤维素酶曲和酒精活性干酵母,采用固态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和补料技术,在滤纸酶活用量为20IU/g底物、加水比为4,35℃条件下,酒醅酒度可达5.1(V/W),造纸厂细杂纤维的酒精得率为0.17(W/W)。在废渣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粉,利用纤维素酶曲中的淀粉酶活性进行纤维素-淀粉共发酵,可使酒醅酒度提高到8.7%(V/W)。  相似文献   

19.
沈怡方 《酿酒》1997,(5):56-62
传统白酒的蒸馏(三)沈怡方3.固、液结合的串香蒸馏法采用固态长期发酵,然后以小曲酒放置于底锅加热,酒蒸汽经固态发酵酒醅串蒸得白酒是董酒生产的传统工艺。60年代中期将其引用到酒精串蒸固态发酵香醅制成新工艺白酒,开创了固液结合的生产工艺,解决了液态发酵法...  相似文献   

20.
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淋油工艺生产酱油在北方应用较广泛,此工艺为酱醅发酵成熟后,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将酱醅移入淋油池而进行浸泡与提取工作。由于在此工艺中,将酱醅发酵过程中所形成的发酵状态破坏以至造成淋油困难,发酵中分解的有效成份提不出来,从而影响了酱油质量影响了原料利用率。因此我们根据生产中常出现的情况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在制曲和发酵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