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所谓贫困,一般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拥有和消费的匾乏。贫困还具有非经济含义。在当代,贫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日益严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贫困问题也日益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制度原因、个体原因等。贫困现象的存在,总是阻碍社会的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它严重妨碍了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的正常实现,限制了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机会的把握。消除贫困是摆在当代人类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任重而道远。除了制度安排等层面上的努力之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也为消除贫困开辟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同时也潜在着新的矛盾和难题。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贫困,维持城市社会公平、公正,是实现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是体制转轨时的必然产物,其实质是体制的贫困,并且我国城市贫困还具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反贫困举措应就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教育、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村贫困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贫困问题的存在,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简言之就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要考虑当代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其源于环境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战略,是一种思想,也是一项涉及认识、目标和所需行动的政治任务和政府行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解决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出路。而这“三个危机”在固原地区尤为突出。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将其视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加快发展中绝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任何地方的经济发展都要注意提高质量和效益,注重优化结构,都要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离开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成为空谈。  相似文献   

5.
6.
消除贫困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消除贫困的道路、关键点、战略布署、条件、策略与目标等方面论述了这一理论。这对打好扶贫攻坚战,在本世纪末基本上消除贫困,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经济学对贫困缓解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协调主要侧重于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探讨.生态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哲学观从制度根源与开放系统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更深入的阐释.由于贫困恶化、自然资源退化与人为因素影响等相互关联,凸现了生态劣势地区贫困缓解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协调的紧迫性.只有贯彻科学发展观,采取系统、开放的对策,才能有效协调生态劣势地区贫困缓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找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全面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8.
范翠莲 《天中学刊》2001,16(3):26-27
贫困并非老,少,边,穷地区的代名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推进,在城市居民中出现了高达3000多成人的贫困层,正国为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贫困引发的社会磨擦,震动,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农村,所以,城市人口的贫困被称为“活火山”,越来越成为人们和政府广为关注的焦点,消除贫困,即要借鉴外国经难,更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既要靠政府制订优惠政策,又要靠贫困者本人转变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贫困问题的存在,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余秀华  徐菡 《教育探索》2008,(10):128-129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冲突表现为自强与自卑心理相交替、悲观与焦虑心理相并存、过度自尊与淡漠心理相交织。贫困大学生克服不良心态应做到: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冲突;改变不良认知,坚强意志品质;正确评价自我,提高心理素质。消除贫困大学生心理冲突应采取的对策是:帮助帮困大学生心理脱贫,走出精神困惑,努力把贫困大学生培养成创新型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带.民族教育扶贫是民族地区脱贫治本之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生态保护、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保持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保持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档案工作的创新,才能使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才能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档案事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贫困区域分布广、发生率高、程度深,并存在一些特殊困难。打胜河北扶贫攻坚战要从突破区域、突破方向、突破瓶颈、突破途径和突破机制五个方面来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试图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关注人类行为的利益动机和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开发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积极联系,探讨市场机制对西部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很多"不可持续"的地方,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素质,把人力资源当作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16.
教育权利与农村长期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阿马蒂亚.森的能力贫困论,针对我国农民教育权利贫困的现状,分析了农民教育权利贫困、能力贫困与农村长期贫困的内在关系,并结合韩国农民教育的经验,提出解决我国农村长期贫困问题应关注农民教育权利的实现,以期为我国农村脱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被忽视,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和粗放问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则突出体现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达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不协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衔接不畅,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仍存在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实行重点攻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是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的,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然而在我国企业中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意识落后,技术创新风险性高,技术创新基础薄弱,技术创新缺乏战略管理等问题,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自身特点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战略选择。首先是创新技术领域的选择,其次是技术领先和技术跟随战略的选择。本文还论述了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经济适用的技术创新能力积累的途径,选择自主创新研究或对外合作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