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进  高飞  雷普  王贵荣  许平  徐虎  卜小斌  董滢 《安徽医药》2016,37(11):1381-1383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端结石且行微创取(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微创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组32例、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组29例及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组19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RLU组结石长径长于URL组和MPCNL组(P<0.05)。3组手术时间比较,RLU组 > MPCNL组 > URL组(P<0.05)。3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MPCNL组 > RLU组 > URL组(P<0.05)。MPCNL组和RLU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均高于URL组(P<0.05),但MPCNL组与RLU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需行ESWL治疗的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URL和RLU均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对结石体积较大或URL失败患者,可选择MPCNL;对于URL或MPCNL手术失败者,可考虑采用RLU。  相似文献   

2.
方志启  武立新  李龙  刘祥鹏  申广  潘鹏飞  杨诚 《安徽医药》2020,41(12):1424-1426
目的 探讨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结石清除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弹道组60例及联合组40例,弹道组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组采用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两组术中一次性碎石率、结石清除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联合组一次性碎石率、结石清除有效率均高于弹道组(76.6%、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血尿延长发生率较弹道组高、输尿管损伤发生率较弹道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弹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一次性碎石率高、结石清除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08例接受LCBDE的患者临床资料,按胆总管缝合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45例和T管引流组63例,比较两组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术后随访1~6个月,彩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估胆总管结石残余和狭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比11.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小于T管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总管狭窄。结论 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节省住院费用,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齐超  孙小可  毕艳敏  陈鑫  刘占坡 《安徽医药》2017,38(11):1479-148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廊坊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泌尿外科择期腰硬联合麻醉经尿道输尿管结石碎石取石手术且接受术后镇痛患者21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70例。3组患者均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镇痛药液配比:A组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50 mg+托烷司琼6 mg+0.9%氯化钠配置成100 mL溶液,B组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75 mg+托烷司琼6 mg+0.9%氯化钠配置成100 mL溶液,C组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00 mg+托烷司琼6 mg+0.9%氯化钠配置成100 mL溶液,3组均无背景输注速率,患者自控单次输注2 mL,锁定时间均为5 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amsay镇静评分法比较3组患者术后4、8、16、24及48 h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B、C两组患者术后4、8、16、24及48 h 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4 h、8 h Ramsay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48 h内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5,P<0.05),C组患者恶心发生率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显著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8,P<0.05)。结论 镇痛泵自控单次给药1.5 mg用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李磊  程华根  汪勇  王传圣 《安徽医药》2018,39(6):697-70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一期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尿培养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六安市中医院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一期行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患者120例,按术前尿培养结果分组,阳性患者为A组(35例),阴性患者为B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脓肾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脓肾发生率(20.00%)高于B组(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输血率和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器官损伤、感染性休克、肾动脉栓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的PCNL一期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尿培养阳性是有效可行的,但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合理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王炎  赵红 《安徽医药》2017,38(6):743-744
目的 总结硬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经验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硬性输尿管镜治疗8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原位碎石成功81例(93.1%),平均手术时间(34.9±12.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1.5)d。手术中,1例患者术中碎石见输尿管脓液,4例患者结石漂移至肾盂内,1例患者出现输尿管穿孔。结论 硬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孕期腹腔镜与孕期宫颈经阴道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非孕期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治疗(A组)和孕期宫颈经阴道环扎术(B组)治疗,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情况及远期随访情况。结果 较B组,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流产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足月分娩率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胎儿活产率、分娩≥ 34周占比、新生儿转NICU占比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剖宫产术中拆除环扎带者20例(66.67%);B组患者均在孕37周来院待产时顺利且成功拆除环扎带。所有患者分娩后均随访6个月,未出现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等情况。结论 较孕期宫颈经阴道环扎术,非孕期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临床疗效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3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94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案,分为鼻侧切组(n=26)、鼻内镜组(n=35)、柯陆氏组(n=33),鼻侧切组采用鼻侧切手术,鼻内镜组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柯陆氏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柯陆氏手术。分析3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鼻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其他两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鼻侧切组(P<0.5)。柯陆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鼻侧切组(P<0.5)。鼻侧切组术后第6、24、48小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第1、2天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鼻侧切组总复发率高于鼻内镜组(46.2% 21.2%,P<0.05)。结论 与鼻侧切手术相比,单纯鼻内镜手术与鼻内镜辅助下柯陆氏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睡眠质量高等优点,其中单纯鼻内镜手术较鼻侧切手术具有更低肿瘤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结石残余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6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查结果分为无残余组(184例)和残余组(3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可能引起结石残余的相关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石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患者中,总结石残余发生率为14.8%,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结石最大截面积、结石累计肾盏数目、既往结石手术史、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肾功能不全、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结石最大截面积、结石累计肾盏数目、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术中出血并发症是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结石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结石残余由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最大截面积越大、结石累计肾盏数目越多、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以及术中伴有出血并发症,术后结石残余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0.
许安平  陈琛 《安徽医药》2016,37(8):982-984
目的 对比分析双髋关节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临床疗效,为同期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铜陵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同期置换组与分期置换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结果 同期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均低于分期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期置换组患者CRP水平高于分期置换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双髋关节置换较分期置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J管联合坦索罗辛在盆腔肿瘤治疗中预防输尿管副损伤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9年9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盆腔肿瘤手术病人404例,分为预置管组120例,未置管组246例,单纯口服坦索罗辛组38例.预置管组术前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留置双J管并保留至术后盆腔放疗结束,联合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未置管组未预置双J管;单纯口服坦索罗辛组在盆腔肿瘤手术术后单纯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比较三组临床资料、术中输尿管损伤情况及术后放疗并发症.结果 预置管组术中输尿管损伤2(1.67%)例,未置管组损伤13(5.28%)例,两组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放疗后,预置管组89例中有2例出现输尿管狭窄导致肾功能损伤(2.25%),未置管组162例中有22例(13.58%),单纯口服坦索罗辛组38例中有6例(15.79%),预置管组与另外两组术后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J管联合坦索罗辛在盆腔肿瘤术中对提高术中输尿管的辨识,减少术中输尿管损伤及术后输尿管纤维化狭窄,降低放射性输尿管狭窄致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减少术后留置双J管尿路刺激症状,促进输尿管损伤康复,保护肾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冲击波碎石与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苏州市市立医院北区泌尿外科以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行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5),分别于行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采用平衡计分方法对体外冲击波碎石和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URL和SWL清除结石的总有效率相当,疗效上URL略优于SW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L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显著短于URL组(P<0.05);SWL组的住院时间和经济费用低于URL组;SWL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URL组。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显著优于输尿管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而输尿管取石术可有益弥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廖解志  杨荣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97-1798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9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MPCNL;对照组45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URL).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12.5±12.4)min、手术出血量(51.3±3.7)ml,多于对照组[(34.8±10.5)min、(12.5±4.6)ml](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5.6%、碎石率为97.8%,均高于对照组(71.1%、91.1%)(P<0.05).结论 URL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优于MPCNL,但在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方面较MPCNL低.两种手术均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两种手术方式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经皮肾镜组(PCNL组)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组(URL组),两组各60例,分别对术后各项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N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肉眼血尿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长于URL组,但术后3d结石清除率及术后30d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经URL组,各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较URL有明显的优势,虽创伤较URL大,但其结石清除率高,仍应成为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经尿道输尿管碎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统计患者的结石清除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d、1个月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清除率高,患者并发症少,创伤小,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IU)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IU),对照组行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UL),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39例结石清除,占97.5%;对照组37例结石清除,占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4.19±18.92) ml、(2.11±0.36)d、(2.36±0.28)d、(6.90±0.46)d,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1.29±0.3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U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输尿管镜术急诊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的疗效。方法 总结应用输尿管镜取石、碎石术治疗 1 0 7例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患者的资料 ,并对提高单次取石和碎石成功率进行讨论。结果  86例输尿管结石原位 1次取石、碎石成功 ,1 6例结石被冲入肾盂 (有 2例继在肾盂内行钬激光碎石术获成功 ) ,2例发生输尿管穿孔改行开放手术 ,3例因输尿管下段特别细小经输尿管扩张 1周后再行内镜治疗成功。术后结石梗阻解除率为 95.3% (1 0 2 /1 0 7) ,单次取石或碎石成功率为 82 .2 % (88/1 0 7)。术后残石排净时间平均 2 .1周 ,术后无明显血尿、梗阻性脓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术可作为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泌尿外科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172例方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现代泌尿外科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最优治疗方案。方法对需要手术治疗的17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依据不同结石位置,选择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UL)及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L)治疗,并针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成功率与相关文献采用输尿管镜碎石的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视结石部位选用MPCNL或LUL平均成功率98.0%,较其他文献报道采用输尿管镜碎石的成功率明显提高,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成功率93.0%,达到国内同级水平。结论需手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中,盂管交界段建议采用MPCNL.肾下极段采用LUL.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采用UR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后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体会。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11月入住该院泌尿科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0例,随机分为后腹腔镜治疗组(n=20)和输尿管镜治疗组(n=2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结石大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后腹腔镜组与输尿管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5±10.2)和(45.2±5.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0±25.4)和(3.5±0.5)mL,卧床时间分别为(1.8±1.2)和(1.0±0.5)d,住院时间分别为(5.5±1.7)和(2.5±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与输尿管镜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100%vs 100%,P<0.05),后腹腔镜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输尿管镜组(100%vs 80.0%,P<0.05),后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输尿管镜组(10.0%vs 20.0%,P<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较输尿管镜碎石术疗效确切,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发生少,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