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朱学应  王保明  徐宁  何建  陈启斌 《安徽医药》2016,37(12):1488-1491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VATS)在早期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安徽省胸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均为单操作孔VATS行肺叶切除治疗,回顾分析病例资料。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A、B、C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胸引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3.7±51.4)mL,B组为(168.5±47.8)mL、C组为(139.2±35.1)mL,B、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8.6±96.2)min,B组为(150.4±41.8)min、C组为(142.7±38.4)min,B、C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胸引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熟练掌握三孔VATS早期肺癌的肺叶切除基础上,采取单操作孔VATS的学习曲线约需30例,术中出血量减少和手术时间缩短可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范晓东  赵新国  张敬堂 《安徽医药》2016,37(8):1026-1028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的年龄≥75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内固定组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5.3±15.5)min vs(69.5±15.3)min]、下地负重时间[(11±3.3)周 vs(5±1.2)周]及术后ADL评分[(70.3±3.1)分 vs(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出血量[(79±15.9)mL vs(80.1±10.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 vs 16.67%)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5.7% vs 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头置换及PFNA都是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案,但股骨头置换手术较PFNA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关节部位快速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丁世陆  陈松 《安徽医药》2020,41(6):715-716
目的 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术带针胸管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带针胸管引流治疗的52例气胸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住院天数、治愈率、有效率,术前、术后当天和出院时ADL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的中位住院天数为10(8,15)天,治愈率为73.08%(38/52),有效率为100%(52/52),治疗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术前ADL评分为(70.00±19.93)分、术后当天ADL评分为(55.10±17.48)分、出院时ADL评分为(84.33±11.59)分,不同时间点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28,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后当天ADL评分低于术前,出院时ADL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带针胸管引流治疗气胸疗效尚可,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涛涛  陶毅  朱胜  王鸿  随志辉 《安徽医药》2018,39(4):462-464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行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16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等指标,分析疗效并总结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单孔VATS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并康复出院。手术时间(197.8±51.5)min,术中出血量(48.1±70.9)mL,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3.1±1.5)分,术后胸引管留置(2.4±1.0)d,微胸引管留置(6.5±2.5)d,术后住院(7.3±2.4)d,淋巴结切除(12.1±4.6)枚,纵隔淋巴结切除(8.1±3.6)枚,纵隔淋巴结切除(4.7±1.1)站。结论 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NSC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王梅  祖大玲  黄敏 《安徽医药》2016,37(8):1041-1042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疗费用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及优质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7.02±2.51)d vs(11.01±4.33)d、10.53% vs 30.00%、(5 423.13±301.38)元 vs(6 287.38±467.23)元、94.74% vs 7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李根水  刘建  陈剑  杜少鸣 《安徽医药》2020,41(8):917-919
目的 观察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6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SP-VATS),对照组采用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术后炎症指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0.23±16.82)min、术中出血量为(72.00±16.48)mL、术后总引流量为(323.40±34.69)mL、住院时间为(13.93±2.42)d、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为(3.20±0.92)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VATS治疗纵隔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及引流量少、疼痛恢复快等优势,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志辉  朱胜  王鸿  高涛涛 《安徽医药》2018,39(4):486-487
目的 探讨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微胸引管后的引流效果及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术后胸腔镜切口留置内径为24 Fr的胸管引流,B组除了胸腔镜切口留置内径为24 Fr的胸管外,另在腋后线第8肋间留置内径为8 Fr的微胸引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引流量、肺部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胸痛时间(10.2±2.89)d,B组(7.8.±3.48)d;A组共引流(348.2±71.0)mL,B组(403.8±130.4)mL;A组出现6例肺不张、7例肺部感染,B组仅出现1例肺不张及1例肺部感染; A组住院时间(17.17±5.88)d,B组(14.03±3.8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后应用微胸引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汪强  庞奇  宋超  李志强 《安徽医药》2019,40(8):930-933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36例)和标准开胸手术组(32例),胸腔镜手术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标准开胸手术组采用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手术组[(126.73±192.69)mL比(301.30±380.66)mL],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10.89±4.01)d比(14.06±6.61)d],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5.17±2.41)d比(6.75±3.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腔镜手术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3%)低于开胸手术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传统开胸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快速解剖标测方式构建肺静脉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60例房颤患者,依据肺静脉造影方式分为快速解剖标测组30例和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预定消融径线外消融点数、肺静脉隔离率等方面差异。结果 快速解剖标测组与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相比:曝光时间减少[(16.18±4.26) min vs(45.64±6.48) min,P<0.05],总手术时间降低[(122.34±13.82) min vs(180.19±12.56) min,P<0.05)],预定消融径线外消融点数减少[(3±1)个vs(16±4)个,P<0.05],肺静脉隔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 93.33%,P>0.05)。结论 快速解剖标测方式构建肺静脉能明显提高肺静脉隔离术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肥胖腹股沟疝患者(≥70岁)围手术期是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在临床路径(CP)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CP中控制好合并症的76例非肥胖高龄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者不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情况及相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5.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5.52±1.28)×109/L vs(5.73±1.59)×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63.91±6.55)% vs(63.77±9.18)%]、C反应蛋白(CRP)[(3.35±0.80)mg/L vs(3.30±0.79)mg/L]及最高体温[(36.59±0.44)℃ vs(36.62±0.36)℃]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5.98±1.37)×109/L vs(6.11±1.66)×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65.22±6.49)% vs(64.98±9.09)%]、CRP[(7.47±0.85)mg/L vs(7.13±0.86)mg/L]及最高体温[(36.84±0.45)℃ vs(36.81±0.34)℃]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及最高体温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P中控制好合并症的非肥胖高龄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可以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与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28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胸腔镜手术80例,经腋下小切口手术48例,分别设定为胸腔镜组和小切口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疼痛指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胸腔镜组与小切口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疼痛指数及术后住院时间上胸腔镜组明显优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可以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杨金华  赵天增 《安徽医药》2018,39(8):951-954
目的 探讨单孔与多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单孔或多孔胸腔镜治疗的109例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多孔胸腔镜术组(对照组)58例和单孔胸腔镜术组(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满意评分,术后随访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及中转开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30天随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多孔胸腔镜术式,单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NSCLC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疼痛水平;但两者在操作用时、术后康复进程、中转开胸风险及并发症风险方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VAMT)和全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对98例分别行VAMT和VATS的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VAMT组手术时间花费少,住院时间较短,费用更小(均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ATM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与VATS相同,并且手术时间花费少,住院时间较短,费用更小,是一种有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发性气胸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2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复发率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短(t=15.78,P〈0.001),手术时间短(t=4.96,P〈0.001),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少(t=3.89,P〈0.001),术中出血量少(t=20.83,P〈0.001),术后引流量少(t=3.28,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t=4.3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开胸手术而言,电视胸腔镜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工切除、缝合或缝扎肺大疱的方法(辅助小切口组),47例采用常规电视胸腔镜Endo—GIA切除肺大疱的方法(胸腔镜组),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留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肺部感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辅助小切口组住院费用低于胸腔镜组(P〈0.05)。结论VAMT肺大疱切除术操作简单、快捷,效果可靠,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合并COPD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VATS治疗继发于COPD的自发性气胸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操作要点及部分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5.6 min,平均出血量为67.3 ml,术后前3 d胸液引流总量为650~1 700 ml,术后胸管留置平均时间为7.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7 d。临床治愈78例(98.73%),术后肺持续漏气23例(29.11%),肺部感染42例(53.16%),死亡1例(1.60%)。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持续性肺漏气和肺部感染是COPD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VATS治疗合并COPD的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适当的运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三孔法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治疗原发性气胸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采用三孔法VATS技术行手术治疗的276例原发性气胸患者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手术时间(41.7 ±2.1)min;均为微量出血;中转辅助小切口手术5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拔管时间(6.7±1.2)d;术后轻度漏气27例,中度漏气9例,无重度漏气;术后继发肺不张7例,肺部感染2例,复张性肺水肿1例;术后随访(10.2±1.7)个月,复发7例,再次手术1例.结论 三孔法VATS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原发性气胸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传统手术治疗(n=39)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n=48)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液体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液体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开胸手术治疗明显降低(P<0.05),两种治疗方式的术后1年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治疗相比,电视胸腔镜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