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滤池前端投加粉末活性炭工艺的水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滤池前端投加粉末活性炭(PAC)T艺的水处理效果,模拟其他位置投加PAC时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情况,并与滤池前端投加PAC工艺的去除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说明:在滤池前端投加适量的PAC可以将过滤对COD‰、UV254的去除率提高20%以上,CODMn、UV254平均去除率约为26%、27%;滤池前端投加10mg/LPAC时,沉淀、过滤两个过程对CODMn、UV254的总去除率分别约为40%、55%,与混凝过程投加15mg/I。PAC时取得的效果相当,说明滤池前端投加PAC能更好地发挥其吸附作用,利用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特点和原水中有机物的主要特征,在基础上,探讨了粉末活性炭在混凝过程中的使用问题,主要包括炭型的选型、投加点的选择、投加量的确定和投加过程中的条件控制等。  相似文献   

3.
应用粉末活性炭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采用粉末活性炭处理微污染黄河水。结果表明,不同的投加点处理效果明显不同,选择合适的投加点,最大限度的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对改善出水水质,降低处理成本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粉末活性炭(PAC)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国权  钱庆玲 《净水技术》1995,(4):25-28,27
由于水质标准的提高和受污染水源的不断增加,水厂一般用常规净水工艺难以将水中微量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到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活性炭.常与某些常规净水工艺适当结合,作为一种理想的深度净水手段.受到水处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特点和原水中有机物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粉末活性炭在混凝过程中的使用问题,主要包括炭型的选择、投加点的选择、投加量的确定和投加过程中的条件控制等  相似文献   

6.
7.
为应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的提高,粉末活性炭被广泛用于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深度处理单元。但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低、投加量难以精确控制,导致投加浪费及出水水质不稳定。结合工程实际,分析进水水量、进水水质及进水温度等影响因素,提出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的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预测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厂粉末活性炭投加中存在的人工干预多、投加精度低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工艺要求,设计出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粉末活性炭湿法自动投加系统。系统包括料仓装置、上料装置、制备装置、供料装置及辅助装置等硬件设备;并建立中控室监控系统、上位机、 PLC和无线模块之间的无线传输连接;编写了系统控制程序和人机界面程序;通过采集到的原水COD及进水量等数据,控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实现其投加量的精确化控制和投加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相似文献   

9.
粉末活性炭在净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厂水源受污染的情况,通过静态搅拌试验,对用粉末活性炭处理微污染源水时,粉末活性炭种类的选择、投加点以及投加量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水厂生产应用结果表明,对突发性微污染源水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方法投资相对较小,见效快,对水中的色度、有机污染物和酚类的吸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粉末活性炭用于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反渗透(RO)进水预处理效率,减少膜污染,本文提出一种把粉末活性炭(PAC)应用于反渗透进水预处理的新方法。该法应用粉末活性炭代替颗粒活性炭(GAC),将PAC悬浮流化在料液中;部分PAC在系统中回流;失活PAC进行适时再生。该法解决了颗粒活性炭过滤器可能会带来的生物污染问题。特别是采用PAC回流的方法充分利用了PAC的吸附能力,节省了PAC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吸附对模拟突发敌敌畏污染源水的应急处理效果,利用批式试验研究了水质条件以及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对敌敌畏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敌敌畏的吸附去除效果较好,当敌敌畏的浓度为10μg/L,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吸附4h,原水中的去除率为55.1%。并且,增加活性炭的投加量到30mg/L,吸附2h,出水中敌敌畏的浓度能达到饮用水标准。本研究还得出粉末活性炭在两种水体中敌敌畏的Freundlich吸附模型。粉末活性炭吸附应急处理敌敌畏污染原水技术可行性高,药剂费用为0.09~0.12元/t水。  相似文献   

12.
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模拟突发LAS污染源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文考察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对模拟突发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污染源水的应急处理效果,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的炭种、投加量、吸附时间、混凝剂种类以及投加量对粉末活性炭预吸附消除LAS的影响。进行了为期约一个月,处理规模为4m3/h的中试试验,考察了常规处理对含LAS源水的处理效果,优化了活性炭投加点,并且探寻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对模拟突发LAS污染源水的处理能力。烧杯实验结果表明木质活性炭对LAS的去除效果优于煤质活性炭,优化的投加量为30mg/L,吸附时间30min以上。活性炭吸附后投加混凝剂(PAC)20mg/L可达最佳效果。中试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对含LAS源水处理效果差,滤后去除率低于5%。活性炭投加点宜设在常规处理前端,接触时间45min。采用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应急处理突发LAS污染源水,在LAS超标6倍以下,滤前出水可达标。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应急技术可行性高,处理费用仅0.0255元/m3,为可能突发的水源LAS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KMnO4/PAC应急处理苯胺水源水污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溶液pH、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投加顺序、高锰酸钾氧化时间和投加量对去除苯胺效果的影响,选择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以及一定污染物浓度下,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的最佳经济的投加量,结果表明KMnO4/PAC联用应急处理技术处理苯胺污染水源水是切实可行的,为实际的应急处理苯胺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扬州万福闸水源地闭闸期间的高藻期考察了采用高锰酸钾(PP)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PAC)吸附与常规工艺联用对高藻水的净化效果,优化了PAC的投加位置。试验结果表明,取水口投加1.5 mg/L的PP,混凝前投加15 mg/L的PAC,该工艺与常规工艺联用对高藻水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15.
任崴  武福平 《河南化工》2011,(15):29-32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窖水含浊低温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采用粉末活性炭强化PAC混凝处理。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其与混凝剂PAC单独投加进行对比,研究其强化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AC的最佳投加量为70mg/L,混合搅拌强度300r/min,搅拌0.5min,絮凝搅拌强度60r/min,絮凝20min,静沉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试验水样模拟城市取水水源发生DEHP水污染事故,测定粉末活性炭(PAC)对水样中DEHP的吸附性能,考察PAC炭种、吸附时间、DEHP初始浓度和PAC投加量等因素对DEHP的吸附量和脱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木屑PA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DEHP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适用于DEHP水污染的应急处理。应急处理一般的DEHP水污染事故,DEHP污染浓度超标10~30倍时,PAC吸附DEHP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120 min,PAC投加量为20~80 mg/L,PAC对DEHP的吸附过程符合Henry等温式。  相似文献   

17.
贾丽莉 《净水技术》2012,31(4):119-121
该文研究了1,1,2,2,3-五氯丙烷在粉末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在纯水和原水中5倍国标浓度条件下,投炭量为20 mg/L,吸附30和60 min,水中1,1,2,2,3-五氯丙烷的浓度为0.029 7和0.031 0 mg/L,去除率为81.8%和79.3%。纯水、原水条件下,最大投炭量为80 mg/L条件下可以应对的1,1,2,2,3-五氯丙烷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78和0.61 mg/L。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纤维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综述了活性炭纤维在水质净化、废水处理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强化混凝与粉末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百菌清。结果表明,针对原水中不同浓度百菌清(65.55、212.81、316.89、396.06、543.35μg/L),调节PAC投量(10、20、30、40、50mg/L),吸附30min后,再投加10mg/L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出水中百菌清浓度分别为3.34、2.50、2.58、2.60、2.92μg/L,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此方法操作方便、经济有效,可作为水厂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0.
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实验对黄河原水及经混凝吸附、粉末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混凝过程主要去除分子量大于6000的有机物,去除率达到40%;粉末活性炭吸附主要去除分子量在500~1000和1000-3000,去除率分别达到21.52%和24.15%;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对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物都没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