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儿童行为因素是多方面的〔1〕,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但专门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影响的报道尚少。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鉴于此,我们调查了太原市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及父母教养方式,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饮食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1500名1~5岁留守儿童的家庭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以及儿童抚养人的喂养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70.1%的留守儿童存在饮食行为问题,其中22%挑食;20%偏食;18%拒食;40%有不良进食习惯.家庭月收入、监护人文化水平、父母离家时儿童年龄及一年中与父母相聚时间都是基层留守儿童行为饮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 基层留守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较多,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最好避免与其长期分离,将有助于缓解基层留守儿童行为饮食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童认知与儿童气质、双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14名3~6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父母进行了儿童行为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的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的良心认知水平受到性别、年龄以及气质的影响,简单来说,年长相较于年幼、女孩相较于男孩的内疚情感和内化行为水平要明显为高,而且儿童的气质特点也能够预测其内疚情感和内化行为的走向性;父母的养育方式同样影响到儿童的良心认知,父母的关心和控制能够正向影响儿童情感,而惩罚和暴力因素则会负向影响儿童的情感认知。结论儿童的认知行为明显受到双亲的养育方式和儿童气质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因此应当从积极的方面入手,正向的提高儿童的良心认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辽宁省城市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1]对1023名4~16岁儿童少年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1.1%。结论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与家庭情况、环境,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文化及职业,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态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象躯体疾患那样有形地影响儿童的健康,却常使父母感到焦虑,使老师感到烦恼。笔者对泉州市1560名学龄前儿童开展了行为问题调查,旨在了解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便及早纠治发育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力水平的差异,为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所小学的1~5年级学龄儿重中选择200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父母问卷)和联合瑞文智力测验筛选行为问题^[1]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分裂样因子异常儿童、交往不良因子异常儿童、强迫因子异常儿童、多动因子异常儿童与正常儿重在译码量表分有差异;抑郁因子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排列量表分上有差异;违纪因子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算术量表分、韦式言语智商、韦氏全量表智商上有差异;分裂样强迫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填图量表分有差异;性问题因子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词汇量表分有差异;残忍因子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常识量表分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方法对82例ADHD儿童和82例正常组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应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CBCL( Children Behavior Check List)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行为评定。结果Conner’s父母问卷和CBCL评定量表中,ADHD组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攻击性、多动因子得分和总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ADHD儿童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应重视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朱焱  张碧昌  吴国艳  田广 《贵州医药》2009,33(11):980-984
目的 探寻贵阳市儿童少年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贵阳市8所不同层次的小学、初中学生3 016名为调查对象.应用Conners量表(家长问卷)及自制父母养育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男女的行为问题具有地区特点;女生的行为问题值得关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和焦虑得分较小学阶段高.家庭父母关系、母亲的情绪、性格以及父母亲养育孩子的方式、父母行为等均与中小学生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父母良好的养育方式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9.
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青山区437名儿童,采用Achenbach氏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8.2%。女孩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孩(P〈0.01),母亲职业、父母关系、学习环境、父母的态度、和父母谈心理话对儿童行为问题有影响(P〈0.05)。结论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关注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7328名小学生进行肥胖筛查,采用对照研究法调查其影响因素。结果:肥胖发生率为11.5%,其中男生13.7%,女生9.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中重度肥胖占肥胖儿童40%以上。肥胖有家庭聚集性,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否母乳喂养、过早添加固体辅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及运动行为等后天因素有关,与婴儿的出生体重无关。结论: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运动行为是减少儿童肥胖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ben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编家庭环境调查表,调查新会城区1 872名2~6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新会城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06%,男、女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以下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4岁以上儿童(P<0.05),学龄前儿童有围产高危因素史、出生后由祖辈带养、不良的教育方式及父母关系、父母低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收入及学习型家庭,其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态度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形成因素,应从家庭教育入手,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增多趋势。儿童行为问题受许多因素影响,家庭对儿童行为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给预防和矫治提供依据,笔者对行为障碍儿童进行了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心理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采用首都儿科研究院设计的"哮喘患儿问卷"、"哮喘患儿家长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分别对126名哮喘儿童及126名正常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了归纳研究,并对2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3个月及6个月的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并测定肺功能.结果 哮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哮喘的不同程度、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善喘的症状、改善肺功能、矫治不良心理行为、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哮喘儿童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矫治不良心理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标化的美国社会适应行为量表(AAMD-ABS)对青岛市的600名6 3/12~12 2/12岁儿童进行了社会适应能力测定,取得了本市小学生该量表的正常值。同时,为对量表进行评估,测定了30名弱智儿童和重复测定了40名正常儿童,证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可在儿童心理行为、弱智儿诊断以及家教中推广应用。对600名儿童所测结果与美国同龄儿童测定结果进行差异分析表明,我国儿童在独立功能、躯体发育、社会化、行为问题方面低于美国儿童,而在语言发育、计数计时、责任性方面则高于美国儿童,并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为对儿童进行教育、改进培养观念与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与社会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等有关[1~3]。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及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4~5],父母作为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不仅为子女提供身体发育的物质基础,还通过家庭教授儿童社会行为规范。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深刻而久远的。本研究试图以大规模的形式对我市城乡儿童和少年进行测评,以期为城乡儿童行为问题的有效心理干预,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九江市某小学8~12岁的436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所用调查表为Moss家庭环境量表和Achen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并从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健全家庭与非健全家庭儿童行为问题的比较以及父母文化水平等方面对两者关系作出评价。结果 436例儿童中有68例至少有1种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60%;非健全家庭儿童,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矛盾较大,组织性或娱乐性较低的家庭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多与家庭、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矛盾等有关,家庭环境的不同对儿童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九江市留守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市小学3~4年级学生2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留守情况分成留守组和非留守组,而后对其采取儿童孤独量表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展开心理测试,并对比分析测试结果。结果统计发现,留守儿童孤独感发生率较非留守儿童高(P<0.05),留守儿童存在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非留守儿童高(P<0.05)。结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更容易发生心理以及行为异常等问题,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父母外出情况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提高父母口腔健康意识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社区内180名儿童进行研究,开展口腔健康行为教育活动,比较活动前后父母口腔健康意识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影响。结果:实施口腔健康行为教育活动之后,父母口腔健康意识明显提升,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也得到改善,龋齿充填率提升,6龄齿窝沟封闭率也明显提升。结论:父母口腔健康意识直接影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9.
吴彩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45+147-145,147
目的:了解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情况,比较发生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途径,对家长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作调查问卷,以Logistic逐步回归研究调查结果。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到61.2%,年龄、性别无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发生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主要是父母了解子女的程度、父母婚姻、城乡及父母管教子女的方法等。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中家庭环境因素很重要,家庭环境改善可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黄莹 《中国处方药》2014,(7):113-114
目的:探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父母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的现实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对53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父母进行测试。结果①父母使用心理防御机制依次是:中间型、成熟型、不成熟型,但均不存在年份差异。②在3年的随访观察中,父母所使用应对方式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相关,且呈正相关。结论在关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父母的心理情况,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如心理疏导、咨询、团体辅导等)对其进行引导,缓解其情绪、行为等问题,促进父母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