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在0.05mol·L-1NH4Cl溶液中,富集电位-1.10V(Ag/AgCl)、富集时间120s、扫速120mV·s-1时,氟哌酸出现一吸附伏安还原峰,峰电位为-1.48V.用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法、交流极谱和恒电位库仑法等手段研究体系的伏安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测得扩散系数D=9.38×10-7cm2·s-1,电极反应电子数n=2,电子转移因数α=0.51,参与电极反应H+数x'=1.体系吸附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式,吸附因数β=3.2×105,吸引因数α=1.2,吸附自由能ΔG°=-31.4KJ·mol-1,实验表明,体系属不可逆吸附波.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H3-NH4Cl介质中,铜—水杨基荧光酮(SAF)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恒电流吸附计时电位溶出行为.讨论了恒电流大小、富集时间和富集电位等对dt/dE~E溶出曲线的影响及测定铜的最佳条件.方法的检出下限达5.0×10-9mol/L.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8-羟基喹啉修饰的铅笔芯电极研究了铜的阶梯阳极溶出伏安特性,并将此法用于人发中微量铜的测定。实验指出,在此修饰电极上,铜的阶梯溶出峰有两个,1#峰电位在-0.03V,2#峰电位在0.27V处。同样的试液和条件下,1#峰总比2#峰的峰电流大。实验研究了测定铜的最佳条件,并测得铜的浓度在4.0×10-8~1.6×10-6mol·L-1范围内,1#峰的峰高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2×10-8mol·L-1。2#峰高与铜的浓度在6.0×10-8~1.6×10-6mol·L-1范围内也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也可用于测定铜。本文还分析了铜在修饰电极上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用微分电容曲线研究了1.4-丁炔二醇在镍电极上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它的吸附与汞电极上的有所不同.它有一种更为平卧的吸附排布,在镍上具有中强的吸附强度,随吸附覆盖度的增加,吸附由服从Temkin等温式变为服从Frumkin等温式,吸附自由能和吸附作用系数基本与电位无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恒电位方波慢扫描法,测量了不同浓度的2,2'─联吡啶在金电极表面的微分电容曲线,从而得到2,2'─联吡啶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电位范围为+0.65~-1.20V(VS.SCE)、吸附类型服从Frumkin型吸附、吸附自由能为-35.86KJ·mol-1。  相似文献   

6.
铜,锌与四(4-三甲胺基苯基)卟啉络合物极谱波均匀络合吸附波,峰电位分别为Epcu=-1.22V(相对于SCE),Epzn=-1.47V,测定了络合比及条件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7.
在0.02mol·L-1HAc-NaAc,pH4.0的底液中,二硝基番木鳖碱(DNS)在汞电极上有一不可逆线性扫描还原峰,(vs.饱和Ag/AgCl电极)。该峰具有明显吸附性。当DNS浓度较小,扫描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DNS的还原所控制,吸附型体为DNS中性分子。测得DNS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2.75×1O-11mol·cm-2,每个DNS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6.04nm2。探讨了吸附伏安法测定DNS的最佳条件。可将非电活性的番木鳖碱硝化转化为DNS,然后用吸附伏安法对番木鳖碱进行间接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新型镀锌添加剂SD-1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D-1在悬汞电极上具有较宽的吸附电位范围,服从Frumkin吸附等温式,属于吸附强度适中的镀锌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极谱测定痕量铜的铜-2-巯基苯并噻唑新体系.在浓度0.40mol/dm3NH3·H2O,0.20mol/dm3NH4Cl,8×10-5mol/dm32-巯基苯并噻唑溶液中,铜-2-巯基苯并噻唑配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上有一灵敏的配合物吸附波.该波的峰电位为-0.82V,二阶导数峰电流与铜质量浓度在1~200ng/cm3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体系成功地应用于人发中痕量铜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新型镀锌添加剂SD-1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D-1在悬汞电极上具有较宽的吸附电位范围,服从Frumkin吸附等温式,属于吸附强度适中的镀锌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化学镀铜石墨粉-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粒度4~6μm石墨表面可均匀地涂覆金属铜,在合理的压制压力和烧结温度下,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和致密,石墨在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金属铜形成细小的三维网络搭接,这种组织形态使得材料的导电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铋离子Bi3+存在于酸性硫酸铜电解液中时,对铜电解精炼中阴极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ip、峰电势p的影响,并根据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判断铜沉积反应的可逆性。结果表明:铜沉积反应是不可逆的。Bi3+离子存在于电解液中时不改变铜沉积反应的机理,但却使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ip值降低,峰电势p值向正方向移动.文章还从电化学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Bi3+存在于电解液中时,对阴极铜电极平衡电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溶液中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和铜络合物的吸收光谱。观察了螯合剂EDTA促排人血清白蛋白中络合铜的行为。基于DSCPCF配位场模理对吸收光谱作了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油酸铜配合物的ESR波谱和IR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油酸铜配合物中存在轴对称性,Cu-O键不仅具有离子性特征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共价性特征。应用量子化学的多重散射X_α(MS-X_α)方法计算[CuO_4]原子簇,理论计算的g值与实验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15.
微细石墨粉表面镀覆Cu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镀Cu和电镀的方法,对微细石墨粉表面镀覆Cu层进行了研究,并扫描电镜(SEM)和金相显微镜直接观察了Cu镀层的外貌,结果表明,在石墨粉表面可以直接化学镀覆金属含量达到30-98%,完整、均匀、致室的Cu镀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硫酸盐光亮镀铜组合光亮剂进行了探索,将研制得到的三种组合光亮剂与进口光亮剂进行性能测试并比较。结果表明:研制的三种组合光亮剂性能虽然比进口光亮剂稍逊,但综合考虑,在生产上仍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碳纤维表面电镀铜的工艺和设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电镀铜层均匀、完整、电镀工艺稳定、设备不损伤碳纤维,可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用半径10μm 的铂微电极研究了铜的电化学成核机理.循环伏安实验表明:铜在铂上的电沉积明显分为两个单电子还原步骤,而铜在相同尺寸下的铜微电板上沉积是单步双电子还原反应.理论分析表明:在这两种基体上其成核行为的不同是由于其成核速度及扩散控制差异造成,恒电位阶跃法实验表明:铜在铂上的成核速度大于铜在铜上的成核速度.I-t 曲线的理论分析表明:在这两种基体上铜微品的生长受 Cu~(2+)的扩散所控制.其扩散系数由 I-t~(1/2) 之斜率求得.微电极实验操作简便。重现性优于常规法。理论分析简单,且能获得常规方法难于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DTA和收缩膨胀曲线测定,研究了铜尾矿对水泥熟料烧成中高温液相出现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尾矿作为矿化剂的一种,能降低液相出现温度,并当与氟、硫复合作用时,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地促进水泥熟料的烧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用醋酸铜取代昂贵难求的醋酸铑作原料,合成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很有前途的过渡金属双核络合物光敏荆,用热重(TG)法求得了水合醋酸铜热解过程2个步骤的有关动力学参数:第一步骤对应温度为66~140℃;反应级数n=1;表观活化能E=91.7kJ·mol~(-1);指前因子A=6.65×10~(11)min~(-1).第二步骤对应温度为223~295℃;n=1;E=163kJ.mol~(-1);A=7.95×10~(14)min~(-1).确定了2个步骤的速率常数k对温度T的函数关系式.计算了第二步骤的标准活化熵△_r~≠S_m~(?)=34.2J·mol~(-1)·K~(-1),标准活化焓△_r~≠H_m~(?)=162kJ·mol~(-1).评价了醋酸铜的热稳定性,并确定了用其作原料合成双核铜络合物时的适宜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