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是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属高危型白血病,易并发颅内出血、脑栓塞等,病死率高。笔者对20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行白细胞单采治疗,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6~6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8例(L25例,L13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5例(M33例,M2a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7例。白细胞(101~519)×109/L,肝脏肿大2~6cm,脾脏肿大6~18cm。方法:采用美国Baxter公司产Cs3000血细胞分离机、Cs3000专用一次性全封闭管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收集程序,进行初始化。采前检测白…  相似文献   

2.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可迅速去除患者体内白细胞,减轻患者病征,为下一步药物化疗打下基础.笔者2005年1月~2006年6月对15例HLL患者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去除患者白血病细胞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单采治疗过程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单采术联合化疗在高白细胞白血病(HLAL)治疗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方法 使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对37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单采,术后进行化疗,观察疗效,并与同期HLAL单纯化疗的疗效相比较。结果 白细胞单采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下降,在进行化疗后比单用化疗疗效好。结论 白细胞单采能迅速降低白细胞数,提高化疗缓解,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是指去除患者循环血液中异常增多的白细胞,以减少其对机体的致病作用,是一种见效迅速、安全的辅助治疗手段。1997年8月~2005年5月,我们应用白细胞单采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leukemia,HLL)4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40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按标准[1]诊断白血病,就诊时WBC均>100×109/L。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AL)25例(男14、女11),中位年龄35(17~6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  相似文献   

5.
78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白细胞清除术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78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清除术。结果 经白细胞清除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高粘滞血症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3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结论 白细胞清除术能迅速降低白细胞数,减轻高粘滞血症,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白细胞、血小板两系均异常增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联合应用治疗性白细胞、血小板单采术的可行性及方法 .方法使用CS 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0例CML患者用单套耗材进行白细胞及血小板单采,先进行一系细胞的单采,中途腾空产品袋,更换程序及更换相应的分离夹.治疗后查血常规,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用此法单次治疗,白细胞计数下降(55.2±21.2)%;血小板计数下降(47.8±10.2)%;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结论 利用单套耗材联合应用治疗性白细胞及血小板单采术可同时安全、有效地清除白细胞及血小板,是治疗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异常增高CML患者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单套耗材对白细胞、血小板两系均异常增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同时施行治疗性白细胞、血小板单采术的可行性。方法1997年12月至2006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0例白细胞、血小板两系均异常增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单套耗材同时进行治疗性白细胞及血小板单采,先进行一系细胞的单采,中途腾空产品袋,更换程序及相应的分离夹,再进行另一系细胞的单采。治疗后观察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用此法单次治疗,白细胞下降(55.2±21.2)%,血小板下降(47.8±10.2)%,临床症状与体征均获缓解或改善,与单一的白细胞单采术及血小板单采术的单采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用单套耗材同时施行治疗性白细胞及血小板单采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是治疗白细胞、血小板两系均异常增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经济、快速、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白细胞白血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患者周围血象中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时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HLL),发生率约占白血病的10%~20%。HLL属高危型白血病,病理生理基础是白细胞淤滞,临床可发生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早期病死率高达30%~54%。治疗上需迅速降低白细胞数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进一步行正规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白细胞去除术加联合化疗、羟基脲 (HU)加联合化疗及单用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HAL)的疗效的差别。方法 :5 3例HAL随机分为三组 ,HAL1组和HAL2组分别先行白细胞去除和口服HU ,显著降低白细胞后再行联合化疗 ,HAL3组单用联合化疗 ,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30例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NHAL)单用联合化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HAL1组与HAL2组间完全缓解 (CR)率、早期病死率无显著差异 ,白细胞去除和口服HU无严重不良反应 ,其CR率均显著高于HAL3组 (P <0 .0 5 ) ,而早期病死率低于后者。生存率分析未发现各HAL组间有明显差异 ,且各HAL组生存率均低于NHAL组。结论 :白细胞去除术及HU口服对降低HAL患者的白细胞是有效、安全的 ,随后行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近期疗效 ,但对远期生存率尚未发现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按疾病分组,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73例患者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结果:73例患者经过1~7次的治疗性单采,与单采前相比,16例血小板增多患者血小板明显下降(P0.05);25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明显下降(P0.05);28例血浆置换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P0.05)。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总有效率在92.9%~100%。结论: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能有效地去除患者血液中有害(病理性)成分,减少药物治疗的一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 ,老年人白血病有上升的趋势 ,老年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HLAL)在老年急性白血病中占一定的比例不容忽视 ,现就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6月老年HLAL患者 14例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6月我院共收治老年人急性白血病 78例 ,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按照FAB分型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过 10 0× 10 9·L-1者为HLAL ,共 14例 ,年龄 6 0~ 74岁 ,平均 6 4 2岁 ,男 9例 ,女 5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例(L12例 ,L2 2例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  相似文献   

12.
张静涵  张晓英 《山东医药》2006,46(35):46-46
自2003年7月以来.我们采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30例高危型白血病患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在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对初诊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首次诱导缓解化疗后巨核细胞 血小板系恢复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rhIL 111.5 3.0mg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 2 6例在标准的DA方案或相似方案化疗结束 2 4h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在蒽环类药物治疗后 2 4h ,皮下注射 ,连用至血小板≥ 10 0× 10 9/L ,最多不超过 14d。结果 :注射rhIL 11后血小板恢复至≥ 30× 10 9/L、≥ 5 0× 10 9/L、≥ 10 0× 10 9/L的平均时间均早于未使用rhIL 11者 ,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rhIL 11可以有效地促进AL患者诱导缓解治疗后外周血小板的恢复 ,从而减少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治疗54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LAL)。方法:对54 例HLAL患者进行白细胞去除术后,进行诱导缓解化疗,同时对30 例HLAL患者行单纯化疗作对照。结果:采用白细胞去除术后,54例患者白细胞中位数由术前的178.0(102.8~395.2)×109/L降到42.2(23.0~80.0)×109/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联合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63%。明显高于对照组CR率17%(P<0.01);早期病死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36.5%(P<0.05);总有效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27%(P<0.05)。结论: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治疗HLAL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可提高CR率、总有效率,降低早期病死率,是治疗HLAL较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 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进行了测定 ,并对其动态变化意义进行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收入我科符合静脉溶栓指征[1] 的AMI患者 30例 ,于发病后 6h内 ,平均 (3 11± 1 2 9)h ,给予尿激酶 (天普洛欣 ) 10 0万U加速静脉溶栓。根据闭塞血管再通标准将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再通组 ;对照组为 2 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IL 6、IL 8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放免试剂盒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检测结果统计…  相似文献   

16.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 HAL )属高危白血病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0 0× 10 9/ L ,早期病死率高 ,临床缓解率低。自19 95年以来 ,我们应用安吖啶联合化疗方案治疗 HAL 2 9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 HAL 患者 51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2 4例 ,年龄 17~ 59岁 ,平均 3 6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 L ) 11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 L )中 M2 6例 ,M5 2 8例 ,慢粒急粒变 6例 ,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 2 9例 ,对照组 2 2例 ,两组的突出表现为高粘滞血症。观…  相似文献   

17.
<正>血小板输注为当前恶性肿瘤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治疗,去除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推广应用,给需要多次输注血小板者,减少由制备与贮存过程中白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而引起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reactions,FNHTR)〔1-2〕。本文对输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后恶性肿瘤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细胞因子(IL-6、IL-8、TNF-β、  相似文献   

18.
探讨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机制。分别测定 5 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2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30例 )、3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并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随机抽取 30例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 ,每组 15例 ,干预 3周 ,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变化 ,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治疗3周后 ,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0 1) ;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组间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单因素回归分析及调整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显著相关 (P <0 .0 5 )。结果提示 ,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了重  相似文献   

19.
鉴于高白细胞白血病(HLAL)患者血液循环中自细胞数过高,常规化疗常引起肿瘤溶解综合征和DIC,影响治疗及预后,2000年1月~2003年2月,我院对11例HLAL患者行白细胞剔除术,术后行联合化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 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了 178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 85例正常对照者的体重指数 (BMI)、外周血白细胞 (WBC)和糖脂代谢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组WBC、BMI、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 ,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降低 (P <0 .0 5 )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WBC与BMI(r =0 .16,P <0 .0 5 )、FBG(r =0 .17,P <0 .0 5 )、TG(r =0 .2 0 ,P <0 .0 1)、LDL(r =0 .17,P <0 .0 5 )等正相关 ,而与ISI(r =-0 .3 4,P <0 .0 1)和HDL(r =-0 .18,P <0 .0 5 )负相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INS、2小时血糖 (P2hBG)、ISI、TG和HDL是白细胞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细胞升高与 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异常相关 ,慢性炎症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和 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