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情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沟通技巧,主要包含认知和行为两方面,以用于将对患者的理解传达给患者。因此共情可以通过加强认知结构和行为表现的后天培训得以提高。本文综述了共情、共情能力的概念,共情在护理中的作用、应用以及大学生共情能力的测量工具,目的在于了解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的研究现状,有针对地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康丽娟  张新宇 《全科护理》2012,(35):3346-3348
综述了共情概念、内涵及国内外共情研究进展,认为共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但国内对于各类人群的共情现状的研究较少,主要为护士、教师等,且多为经验性研究,没有对共情培养模式的相关性研究,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共情理论和国内实际情况开展对护生共情培养模式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教育中,以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3.
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内心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共情分为初级共情和高级共情两个层次.共情是深入病人内心世界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需要经过积极倾听、感同身受、恰当回应等阶段.心理护理要达到准确共情,需要有共情的意识与态度,掌握共情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护理实习生临床共情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护生临床共情能力,为加强临床共情能力教育和培训提出方向。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三甲医院231名实习护生进行整体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生临床共情能力总体水平一般,其中认知共情更是薄弱点,此外,临床共情能力与认知共情及语言共情关系最为密切。结论:进一步加强对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临床实践开展,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述国内外疼痛共情的研究进展,为疼痛共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疼痛共情理论模型、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疼痛共情理论模型主要包括知觉-动作模型、疼痛共情认知模型、早期评估模型与后期评估模型、疼痛共情的沟通模型;疼痛共情的的评估工具包括普适性的评估工具和疼痛共情专用评估工具;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包括疼痛者因素、观察者因素和两者关系因素等3个方面。结论 有关疼痛共情的理论模型较多,但学者们尚未达成共识。在疼痛共情的评估工具中,疼痛共情量表(the Empathy for Pain Scale,EPS)使用便捷,值得进一步推广。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可从疼痛者、观察者、两者关系3个方面分析,但相关定量研究较少,今后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培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 通过共情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21名参加共情能力培训的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参加共情能力培训后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与患者就诊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通过培训,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增强和技能的...  相似文献   

7.
刘君 《护理研究》2010,(8):2228-2229
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内心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共情分为初级共情和高级共情两个层次。共情是深入病人内心世界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需要经过积极倾听、感同身受、恰当回应等阶段。心理护理要达到准确共情,需要有共情的意识与态度,掌握共情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邱玉芳  杨辉  宋丽萍 《护理研究》2007,21(21):1890-1892
共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本文综述了共情,护士共情能力的概念、意义、作用,以及国内外护士共情能力培养的方法、效果,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护士共情能力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民政医院护士共情现状,探讨影响护士共情能力的因素.方法 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中文版,对某省级民政总医院的415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民政医院护士具有较好的共情能力,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科室的护士共情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学历、不同职务的护士共情得分差异并不显著.结论 杰弗逊共情量表对我国的护理人员具有适用性,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还应注重对护士共情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共情的概念及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相关因素以及提升其共情能力的干预措施,以期为护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急诊护士共情疲劳的研究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共情疲劳和共情能力的概念、不良影响、急诊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预防与干预措施。认为急诊护士更易产生共情疲劳,未来研究应加强急诊护士共情疲劳预防与干预模式的探索,以提升护士职业满意度、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护女生的共情现状,探讨共情现状的形成以及提高共情能力的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团体施测,使用杰弗逊共情量表( JSE - HP)对262名高职护理女生进行测量.结果:非独生子女在观点采择上明显高于独生子女(P<0.05);各年级中大三护生在共情上得分最高,大三护生在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及共情方面的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大一、大二护生(P<0.05);月生活费水平低的护生在情感护理和换位思考上明显高于月生活费水平高的护生(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共情的自我和他人融合理论.以往经历可以增强共情者的感知相似性,有助于共情者的自我和他人进行融合,促进共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现状,分析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4月选取南京某医院精神科护士19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结果 190名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均分为(77.91±10.16)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学历和职称是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科室性质在情感护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仍有待提高,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水平有显著差异,医院管理者应注重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培养,提高共情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提高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杰斐逊共情量表中文版对某护理学院208名全日制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进行调查,并从共情得分较低的学生中招募11名学生作为干预对象,接受6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共情能力得分。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学生的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医院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培训护士共情能力,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850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对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76.29±9.07)分。性别、年龄、职称、护龄、科室是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共情能力有待提高,医院管理者应通过加强相关培训、健全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提高护士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宁疗护护士的共情真实体验,为提出共情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采用立意抽样法共选取来自全国8个地区12家安宁疗护单位的26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分析资料提炼出2个类属10个主题,即职业获益、情感反哺、感知价值、感悟人生、共情提升、情感升华、负性情绪感染、情感难以抽离、情感卷入生活及产生共情疲乏。结论安宁疗护护士共情体验复杂多样,应探索共情消极体验的应对策略,促进护士共情向积极体验方向发展,提高共情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共情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辉  安秀琴  宋丽萍  邱玉芳 《护理研究》2008,22(17):1512-1513
介绍了共情的概念、共情的测量工具,详细阐述了从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及多维角度测量共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共情和沟通能力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支持性沟通量表,对137名护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护理研究生共情和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结果:护理研究生共情总分为(111.79±15.34)分,沟通能力得分为(71.41±7.90)分。共情与沟通能力总分相关系数为0.370(P<0.01)。结论:护理研究生共情和沟通能力处于中上等水平,共情和沟通能力呈低中度正相关。教育者可通过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提高护理研究生的共情水平,进而提高其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rlando互动程序理论在提高护士共情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将100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共情能力培训,观察组在培训过程中使用Orlando互动程序理论指导护士进行共情护理,两组均每周培训1次,每次60min,培训期为8周。干预前后使用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中文版进行测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护士的共情能力均有提高,观察组共情能力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lando互动程序理论对护士的共情能力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指导护士更好地实施共情护理。  相似文献   

20.
共情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辉  安秀琴  宋丽萍  邱玉芳 《护理研究》2008,22(6):1512-1513
介绍了共情的概念、共情的测量工具,详细阐述了从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及多维角度测量共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