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技术,探讨年龄、疾病及种族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274例患者颈动脉检测血管内径、血管的内-中膜及斑块,观察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及种族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P<0.05);而种族间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定期对其实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致病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在我院2010年1月~10月脑梗死住院患者中选取90例在1周内进行颈部梗死侧和非梗死侧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对两侧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2.2%,其中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7.9%,非梗死侧检出率为26.9%,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对高危人群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86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与否,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将高血压患者分为1级、2级、3级.所有患者空腹12 h后查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的年龄及吸烟者占的比例均比无斑块组的高.斑块组的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斑块组的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并且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斑块发生率也逐步提高.颈动脉斑块与血脂相关性不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密切相关,与血脂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各相关危险因素与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180例,分为斑块组(n=86)和无斑块组(n=94),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检测静脉血中血脂相关指标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斑块组相比,斑块组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饮酒史和血脂生化检测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脂蛋白[Lp(a)]、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增高(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史和LDL-C、载脂蛋白B(ApoB)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Lp(a)、TC、T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颈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的发生,其中高血压、糖尿病、Lp(a)、TC、TG是导致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HDL-C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我们自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对38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冬梅  杨春梅 《海南医学》2008,19(11):42-4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6例年龄在31~86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颅外段颈动脉.并与多项相关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69.4%,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血压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非硬化组;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血尿酸高于非硬化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向胆固醇、APO-B无显著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心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亦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血尿酸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无疑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颈动脉位置表浅 ,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因此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尤为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血管 ,特别是弹力型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主要与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各种损伤有关。其一般过程包括 :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局部单核细胞和 或血…  相似文献   

9.
唐妍妍 《医学综述》2012,18(16):2728-272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79例患者分为斑块组201例,非斑块组78例,所有患者都记录既往有或无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饮酒史,并进一步检测血糖及糖耐量、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明显增多(P<0.01);与无斑块组比较,年龄、吸烟、脑梗死、高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吸烟、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及与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的关系。方法:入选的83例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根据结果分成A组即CAS组(颈动脉IMT≥1.0mm和/或颈动脉斑块)及B组(颈动脉IMT<1.0mm及无颈动脉斑块),分析两组各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产生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中血脂代谢紊乱、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纤维蛋白原(FIB)较B组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男性、LDL-C、IL-6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AS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炎症因子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评价血小板活化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B超检测颈动脉,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共4组,且同时测定CD62p、CD63,并进行颈动脉弱样硬化评分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CD62p:不稳定性斑块组较其余三组均增高,P<0.05-0.01,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增高(P<0.01)。CD63:不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内中膜增厚组增高(P<0.05),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增高(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D62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权活化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辉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74-107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0例,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的血管内-中膜厚度,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管组(IMT≤0.9mm),硬化血管组(IMT〉0.9mm),并询问病史,测量血压及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脑梗死与TIA的CAS发生率有显著差别。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在CAS形成中的作用高于其它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CAS的发生率高于TIA,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是导致CAS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胡亚娟  刘燕辉  王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88-2690
目的了解北京妙峰山地区乡村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病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妙峰山地区3个村中随机选择600例5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对13项与CAS患病有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S检出率为48.33%,主要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结论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是北京妙峰山地区乡村居民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相关。血浆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立卧位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立位肾素水平的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卧位血管紧张素Ⅱ、总胆固醇、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高密度胆固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独立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霞 《黑龙江医学》2009,33(3):178-180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检测38例脑梗死患者和32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管内径、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血流速度,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结果38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者检出率21%。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复发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135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硬化程度及其危险因素,对其进行追踪观察,了解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有斑块组复发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复发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茹  王蔚蔚  白冬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11-612,614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来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正常人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和血流频谱测量。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上述患者按照不同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面积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性(P<0.05);同时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够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特别适用于体检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观察,值得广泛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C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87例患者(72.5%)检出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4.17%。高危因素有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后者足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