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荷瘤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本文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L型分别感染肿瘤和非肿瘤57BL/6N小鼠,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测发现细菌及L型感 染种植肿瘤的小鼠组,肿瘤转移率和诱癌能力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胆囊细菌L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培养法从常规细菌学检查阴性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组织、胆汁及胆石中分离细菌L型,获得了86.02~100%的检出率。胆囊检出的细菌L型绝大多数是稳定L型,在常规细菌学培养基或L型高渗透压琼脂培养基上不能形成可见的生长现象。沸水浴10分钟可杀死胆囊或胆结石中的细菌L型,多种抗生素能抑制胆囊细菌L型的生长。细菌稳定L型在胆囊中如此广泛存在,可能是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结核菌L型与恶性淋巴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3例恶性淋巴瘤,做细菌L型检测,肿瘤间质内细菌L型感染率为54.72%,抗酸染色阳性率50.94%。结核菌抗体检测阳性率54.72%。提示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咽部活组织中细菌L型的检出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病原微生物培养、电镜、组织切片细菌学检查及L型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64例慢性咽炎组织的细菌L型。结果有42例培养出细菌L型,其阳性率为65.6%;它与切片革兰氏染色L型检出阳性率(67.2%)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射电镜在慢性咽炎组织的间质及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内见皮细菌L型;且L型抗体免疫组化染色亦证实组织中有细菌L型抗原。提示,细菌L型感染与慢性咽炎关系密切,L型侵入组织并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的特征,可能是慢性咽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菌群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学分离培养和L型高渗培养法从1332例感染症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分离细菌及L型。结果:1332例感染标本共检出细菌486株,检出率为36.5%,检出的细菌包括沙门菌,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及奈瑟菌,149例标本中检出细菌L型29株,检出率为19.5%。其中返祖的细菌包括葡萄球菌和奈瑟菌。结论:沙门菌和葡萄球菌及其L型是引起血液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细菌L型的厌氧诱导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条件下以羧卡青霉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形成L型,观察细菌L型在厌氧条件下的形成、形态、生长及时渗透压的敏感性等特性。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在厌氧条件下不能形成L型或其L型在厌氧条件下亦不能返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在厌氧条件下虽能诱生L型,但形成丝状体的构成L型菌落难以传代培养,厌氧培养未见L型圆球体和典型L型油煎蛋样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在含1%~10%NaCl的L型培养基上可生长形成L型菌落或非菌落形式存在的L型巨形体;大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的L型在含2%~6%NaCl的L型培养基上可生长形成L型菌落或非菌落形式存在的L型巨形体。涂片染色或返祖试验证实细菌L型在含0.5%NaCl的L型培养基或常规细菌学培养基上亦可生存。非菌落性L型巨形体和丝形体是细菌L型在琼脂培养基上广泛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40例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细菌L型的检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40例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L型培养的意义。L型检出阳性率为40%,其中纯L型占17.5%,伴L型占22.5%,细菌型检出率为60%。我们分析讨论了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尿液L型形成的原因,提出尿液加做L型细菌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检菌阳性率,而且可以指导临床用药治疗,应作为尿液细菌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不孕症与细菌L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4例2 ̄10年以上不孕症妇女患者做了细菌与细菌L型分离培养,26例培养出细菌及细菌L型,占48%。  相似文献   

9.
子宫异常出血与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子宫异常出血由内分泌紊乱、内膜肿瘤和子宫内膜炎引起。通过对471例子宫异常出血内膜组织的细菌学及免疫组化等研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85.7%)出血者原因不明,其中376例子宫内膜查见L型菌。本组细菌L型感染率为93.8%。提示子宫异常出血(包括绝经后出血)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也很密切。并认为,子宫内膜细菌L型感染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选择作用于细菌胞膜的药物治疗细菌L型感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细菌L型与耳、鼻、咽部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4例耳、鼻、咽式标本细菌L型培养总检出率为78.1%,细菌型为42.2%。表明细菌L型可能与耳、鼻、咽部感染密切相关。L型培养可明显提高常规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与细菌L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通过对98例鼻咽癌组织的切片革兰氏染色L型检查、电镜和L型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研究,发现鼻咽癌组织中细菌L型亦甚常见,切片革兰氏染色有78例查见细菌L型,其阳性率为79.6%;免疫细化染色L型抗原检出阳性率为62.2%,电镜不仅在细胞间质见到细菌L型,而且在癌细胞、巨噬胞细等细胞胞质内也见到细菌L型。提示,细菌L型与鼻咽癌关系十分密切,很可能是鼻咽癌致癌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细菌L型感染与慢性肾盂肾炎江苏省武进县人民医院常州213000孙建中本文报道了28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清洁中段尿L型培养基培养。L型细菌检出率28.5%,临床上慢性肾孟肾炎尿普通培养往往阴性,而且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认为细菌L型感染与肾髓质高渗环境有密...  相似文献   

13.
应用病原微生物培养、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L型检查和L型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对175例标本(慢性扁桃体炎111例、慢性咽炎64例)进行细菌L型检测。结果显示,培养的114例标本中有86例培养出细菌L型,其阳性率为75.4%;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有146例(83.4%)查见细菌L型,两者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金葡菌CowanⅠ株L型抗休标记阳性率为58.3%。提示,细菌L型感染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关系密切。并认为,细菌L型感染是扁桃体切除后发生慢性咽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米雅BM细粒治疗感染性腹泻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活性酪酸菌为主要成分的“米雅BM细粒”治疗经细菌学确诊的感染性腹泻48例,总有效率8750%,总细菌清除率8125%;其中菌痢36例,有效率9167%,优于对照药物诺氟沙星(NFLX);细菌清除率8333%,与NFLX相当,未见毒副作用,并对米雅BM的药理作用及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细菌L型与喉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85例喉癌重新切片,进行细菌L型检查,结果发现有65例革兰氏染色L型菌阳性,其阳性率为76.5%。53例(64.7%)L型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和革兰氏染色L型菌均阳性,两者总符合率为83.5%。细菌L型呈多形性,分布于癌巢、癌间质,常聚集成堆,也可呈散在性分布。58例(68.2%)癌细胞胞浆内也见到L型菌。提示细菌L型感染与喉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等技术,对69例鼻咽癌进行细菌L型和突变型P53蛋白检测,并以2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作为对照。结果发现,革兰染色鼻咽癌细菌L型检出率为79.7%,与免疫组化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69.6%)具有一致性(P>0.05)。鼻咽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2%,与粘膜慢性炎的P53蛋白表达(1/20)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且L型阳性病人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78.2%)明显高于L型阴性病人(14.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果表明,细菌L型感染与突变型P53蛋白过度表达存在着明显相关性。提示,细菌L型感染参与了P53抑癌基因的失活,基因突变可能是细菌L型致鼻咽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常规细菌培养的同时,加做细菌L型培养,结果表明:L型感染在下呼吸道呼吸道各种感染性疾病中均占有一定比率,总阳性率为44%;-内酰类抗生素的使用率在L型与B型之间有明显差异,提示;一内酰类抗生素对L型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随诊观察发现B型与L型可以相互转化,同种细菌的B型和L型也可同时存在,高度提示体内L型产生主要由细菌变则来,本文还对L型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50例行肺切除术中,分别采集病肺、支气管切缘、健侧支气管内分泌物450份,做常规细菌和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分离出需氧菌和真菌60株,厌氧菌12株、细菌L型42株。菌群主要分布在病肺内约占50%。需氧菌种中G+球菌占61.7%,葡萄球菌多见;其次G ̄+杆菌占23.3%,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厌氧菌占细菌型16.7%。细菌L型特点与细菌型一致。围术期选择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抗生素,以杀灭细菌型及细菌L型感染。  相似文献   

19.
细菌及其L型感染诱发小鼠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金葡菌、结核杆菌及其L型分别感染荷瘤和不荷瘤的C57BL/6N小鼠,结果表明感染各组小鼠的主要脏器均不同程度地表现L型感染所致的慢性间质性炎,而缺乏原菌病变特征。感染各组共有15只小鼠诱发出肿瘤,占12.5%,而单纯荷瘤及正常对照组却无一只小鼠诱发肿瘤,提示细菌及L型感染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应用分离培养与免疫组化检测子宫颈癌中的细菌L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微生物培养、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侧宫颈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细菌及L型培养阳性率为5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为主(26%),革兰氏染色L型检出率为66/,免疫组化L型抗原阳性率为68%,L型主要分布于间质和癌细胞内。提示L型感染与宫颈癌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