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境口岸归国劳务人员疟疾检疫防控方法,优化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模式,提高口岸截获输入性疟疾的能力。方法通过医学巡查手段在皇岗口岸从入境归国劳务人员中筛查疟疾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并采集血液样本送检。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1例归国劳务人员为恶性疟疾病例,3例为既往曾患疟疾病例。结论口岸应加强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医学巡查等主动性工作手段,达到快速、准确、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的目的,为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非洲归国劳务人员疟疾发病的处置,探讨阻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建立健全出入境劳务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有归国劳务人员了解既往感染史,给予不同的处置方案,并进行分析。结果对非洲归国劳务人员输入疟疾13例的处置,进一步完善了检地联防联控的机制。结论出境劳务人员在非洲期间疟疾患病率高,归国后复发率高,需加强管理,检地联防联控机制可有效防止输入性疟疾病例在当地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以天津保健中心近期调查的2例输入性恶性疟疾为例,阐明在天津口岸出国劳务人员中开展疟疾知识培训的必要性。方法为病例调查分析,同时收集2010-2013年期间天津口岸出国劳务人员组成情况的数据,并对其性别组成和前往国家组成进行分析。结论是随着天津口岸出国劳务人员数量的逐年增多,我们需进一步加强防治知识培训和其他行为干预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劳务人员感染疟疾的风险,同时实现疟疾感染防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所辖旅检口岸(简称广东口岸)入境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其罹患因素,探讨如何完善口岸疟疾防控措施.方法 对2010-2011年间在广东口岸发现的输入性疟疾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针对其主要特征探讨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 2010-2011年广东口岸共发现40名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37名为恶性疟,3名为间日疟);非洲地区是主要的输入性疟疾疫情疫源地;中国籍赴非洲归国劳务人员成为最主要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来源;绝大多数输入性疟疾患者均乘坐飞机入境;入境时间主要为2010年6~9月和2010年11月~2011年2月:入境时主要症状为头痛、畏寒、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主要罹患因素包括广泛存在的疟疾疫情、恶劣的环境、蚊虫叮咬、患者缺乏疟疾自我防护常识等.结论 全球多个地区尤其是非洲地区疟疾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在外生活时间较长的赴外归国劳务人员等较易感染疟疾,加之我国境内疟疾传播媒介孳生,易感者数量庞大,高发的输入性疟疾疫情对我国的威胁巨大,检验检疫、卫生、商务、外事、劳务等部门应通力合作,采取积极主动的境外控制和境内监管措施,以达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阻断疫情跨境传播,最终在中国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控制本地流行传播。方法对2017年归国劳务人员中检出的疟疾感染者进行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根据疟疾诊断标准,诊断为输入性恶性疟,共四例。结论福清是福建最大的劳务输出地区,每年都有两千多名劳务人员输出,遍布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所以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疟疾检测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控制本地流行传播。方法对2016年归国劳务人员中检出的疟疾感染者进行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根据疟疾诊断标准,诊断为输入性恶性疟,共两例。结论泰安是山东最大的劳务输出地区,每年都有一万多名劳务人员输出,遍布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所以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疟疾检测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对来自疟疾流行区归国劳务人员的医学排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减少疟疾传播的风险。方法对1名自乍德归国的劳务人员进行临床检查,实验室疟原虫检测,并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追踪监测。结果该名来自乍德的归国劳务人员是一名恶性疟疾感染者,同时伴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严重危及生命。结论随着劳务输出的增加会伴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的危险,因此需要从每个环节加强管理,保护外派劳务人员的健康及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输入性疟疾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以2010年至2013年上升态势更严峻。输入性疟疾流行以恶性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种类分布中,第一位是恶性疟、第二位是间日疟、第三位是卵形疟、第四位是混合疟。输入来源地,主要是非洲和东南亚疟疾高流行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南美洲。输入性疟疾传入无季节性差异,全年各口岸均有输入性恶性疟检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输入性疟疾以间日疟为主,集中在5、6月份。职业分布,劳务输出为第一位,占86.7%;商务活动为第二位,占8.3%;其余为散在旅游观光。疟疾感染原因主要是在非洲野外长时间从事劳务作业,且有被蚊虫叮咬史等。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应依法采取相关措施,对劳务输出人员实施出国旅行卫生的健康干预;加强对于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监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山西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控策略,为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发现的2例疑似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2例病例均有疟疾流行国家生活工作史,有间歇性高热、寒战、大量出汗等症状,实验室血液涂片查见疟原虫,疟疾胶体金法初筛疟原虫阳性,综合分析后,确诊为输入性疟疾。结论山西口岸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需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强化各级医疗单位和临床医生对疟疾等传染病的认识,降低境外输入性疟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防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的传播,加强来自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的疫情处置。方法对从赤道几内亚回国劳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发现的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环境卫生处理,探讨输入性疟疾的处置方式。结果确证24例疟疾病例,判定为输入性疟疾。结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快速处理疫情是防止输入性疟疾播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广西上林县国外返乡人员疟疾病例监测结果,为今后的疟疾防制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该县各医疗机构2010-2014年国外返乡人员疟疾监测资料,采用Excel2004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县自2010年开始有从非洲的加纳等国感染恶性疟病例的返乡务工人员,其病例数量仅为8例,2012年每月均有恶性疟病例发现,全年共发现116例各种疟原虫感染病例,占广西全年总疟疾病例数的52.97%(116/219)。2013年每月同样均有疟疾病例发现,但该年的6、7两个月内疟疾病例急剧增加到762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2.43%(762/1052)并以恶性疟为主。 结论 该县国外返乡人员中的疟疾发病率高需继续保持对当地国外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和防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建筑业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个建筑工地的农民工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26人,男性101人,占80.16%;女性25人,占19.84%;平均年龄36.2岁。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低,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广播电视、宣传画册、报刊杂志、知识讲座、医生咨询,分别占48.41%、31.75%、9.52%、6.35%和3.97%。安全套使用率只有11.90%。[结论]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他们中少数人的高危行为已经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前往疟疾疫区的出国劳工开展有关疟疾防治知识宣教干预,对干预前后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建立有效的疟疾宣教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书面宣教材料分别对同一出国劳务人群干预前后对疟疾防治知识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劳工进行干预后,研究对象得分为6.23±1.59,比干预前(4.37±2.17),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3P0.001);干预后,劳工对疟疾相关知识各问题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并且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历、职务、年龄、职业、出生地等劳工,经过干预后,干预前后得分变化差异未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出国劳工疟疾防治知识的宣教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宣教方式对出国劳工进行干预是有效的,值得提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辽宁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口岸2005—2012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结果2005—2012年共检出疟疾19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3.60/10万。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间日疟为主,其中11例患者有疟疾史。19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主要是中青年,多为劳务人员和船员,多数来自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结论根据辽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前往疟疾疫区的出国劳工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状况,为建立有效的疟疾宣传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6—11月到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出国体检的265名前往疟疾疫区的劳工(不含船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前往疟疾疫区的劳工265人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46.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7.9%。出国后将从事野外和户外工作占46.4%。有6.9%的人认为疟疾为非传染病,36.0%不清楚疟疾是否有传染性;仅49.4%知道蚊虫与疟疾相关;47.5%知道发热为疟疾的主要临床表现;仅22.9%的人知道目前常用的防疟方法是防蚊和携带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治疗药物,19.2%的人知道可口服药物进行疟疾预防。〔结论〕出国劳工对疟疾防治知识认识匮乏,在出国劳工中开展疟疾宣传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回国劳务人员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回国劳务人员疟疾病例输入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回国劳务人员不明原因发热者自愿到新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9-2011年自愿检查17人中,共检出疟疾13例,恶性疟12例,间日疟1例.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疟疾疫情监测及口岸检疫查验,及时掌握内外疫情信息,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出国劳务人员疟疾基础知识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徽国际旅行保健中心抽取1 016名出国劳务人员,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疟疾基础知识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安徽出国劳务人员以男性为主(96.95%),平均年龄39.16岁,主要前往非洲和亚洲地区,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居多,疟疾基础知识知晓率为49.01%,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98%,仅有1.48%知道疟疾主要分布在全世界,14.76%的知道疟疾发病的主要症状,21.16%知道预防疟疾的有效措施是防蚊叮咬,29.82%的人能够正确携带防护用品。结论出国劳务人群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一定的疟疾基础知识和防治知识水平,但仍然缺乏必需的防护意识,提示对该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防止疟疾传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某公司驻尼日尔项目员工疟疾相关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更好地进行疟疾相关健康教育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在文献、前期相关研究以及OGP疟疾防控指南的基础上构建疟疾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某企业驻尼日尔公司全体员工480人进行疟疾相关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驻尼日尔项目员工疟疾相关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8.3%,其中疟疾行为相关健康素养具备率最高,为61.2%,其次是知识相关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8.3%,态度相关健康素养具备率为33.8%,行为健康素养具备率最低,为25.6%。不同组别的年龄、驻项目时间、文化程度和自评健康状况间疟疾健康素养具备率均存在显著差异。Logistics逐步回归,结果发现年龄(P<0.001)、文化程度(P=0.001)和是否曾经患过疟疾(P<0.001)是影响疟疾健康素养主要因素。结论 驻尼日尔员工疟疾相关健康素养偏低,应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控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