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1例胃粘膜黄色瘤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胃黄色瘤,占我院同期胃镜受检查者1.08%。男性18例,女 13例。年龄28-76岁,50岁以上21例。胃部并发病主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51.6%)及慢性浅表性胃炎(22.6%)。黄色瘤好发部位为胃窦(21例),其次体(8例)。病理检查见胃粘膜浅表固有层内聚集较多泡沫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伴肠上皮生者21例(67.7%)。结果提示,胃黄色瘤为一良性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50例胃黄色瘤患者,采取13C或14C呼气试验进行HP的检测,随机选取同时期150例无胃黄色瘤伴随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P感染率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发生率。结果 150例胃黄色瘤组的HP感染率高于150例无胃黄色瘤组(74.67%比60.67%,P=0.010);胃黄色瘤组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30.00%比10.00%,P<0.001)、肠上皮化生发生率(34.00%比20.67%,P=0.010)及胃癌发生率(10.00%比3.33%,P=0.021)均高于无胃黄色瘤组。结论胃黄色瘤患者伴发较高的HP感染率,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  相似文献   

4.
本文统计分析了胃切除标本中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胃疾病包括溃疡病227例,胃癌111例。结果表明上述三种病变在溃疡的检出率依次为90.7%、55.9%和17.6%,在胃癌依次为91.9%、58.6%和37.8%,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在两种疾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非典型增生则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在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中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非典型增生在两型胃癌之间,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提示非典型增生同高分化腺癌的发生有较密切关系。对有非典型增生的溃疡病手术患者,宜注意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柴平汤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唐建林 《华夏医学》2012,25(1):19-21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0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确诊的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Ⅰ级57例,占28.5%;Ⅱ级108例,占54%;Ⅲ级35例,占17.5%。200例患者中重度Hp感染者12例,轻、中度Hp感染者188例。本组93例可见腺体萎缩,占46.5%;77例为不典型增生,占38.5%;30例为肠上皮化生,占15.0%。临床治愈95例,占47.5%;显效77例,占38.5%;好转10例,占5.0%;未愈18例,占9.0%;总有效率为91.0%。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多因素相关;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手段。根本性治疗应该是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同时促进胃黏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对本病应该要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胃黄色瘤在胃镜下见胃粘膜有3-5mm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整稍高出粘膜面的黄色或黄白色的斑块,单发或多发,以胃窦部多见,其它部位亦可发生。光镜下胃粘膜固有层内聚集呈巢团分布的泡沫细胞,过碘酸雪夫、爱辛蓝、苏丹Ⅲ染色均呈阳性,病变与慢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血清脂质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8.
王萍  高柳成 《北京医学》2007,29(12):753-753
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少数见于浅表性胃炎,偶见于正常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属癌前病变.我们于2006年3~10月通过321例胃镜检查同时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发现124例患者伴有肠上皮化生,分析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Hp)和胃癌的关系,探讨肠上皮化生发生的胃黏膜背景,分析肠上皮化生在慢性胃炎人群中的发病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在不正常情况下转变为同胚层另外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又称肠化 ) ,是指胃粘膜上皮及腺上皮在病理情况下转变为肠粘膜上皮及腺上皮。 1883年 Kuppffer在胃粘膜内发现和肠上皮相似的结构 ,当时他认为肠化仅仅是一种胚胎残余组织或单纯的粘膜异位 ;1886年 Schmidt又注意到此结构与慢性胃炎相伴随 ;195 5年Morson发现胃癌可以在肠化的胃粘膜处发生 ,提出肠化和胃癌有关 ;196 6年L auren据组织学特点将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两大类 ,进一步支持 Morson的观点。之后 ,人们对肠化和胃癌的关系进行了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萎胃康胶囊对萎缩性胃炎(CAG)及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的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胃镜和胃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6例CAG及IM、ATP的患者,随机分为朋两组。A组给萎胃康胶囊6粒,每天3次;B组给予维酶素胶囊0.8g(宁夏生化药厂生产),每日3次。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各做1次胃镜检查,在同一部位取材做病理组织学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化验血、尿、粪、便常规,肝脏、肾脏功能检查。结果 两组显效率分别是37.21%、19.77%,有效率分别为52.33%、44.19%。总有效率分别为89.54%、63.96%(P<0.01)。HP:A组由86.05%降至56.98%,B组由89.53%降至75.58%(P<0.05)。内镜病理:CAG显效分别为25.58%、12.79%,有效率分别为54.65%、27.91%,无效率分别为43.02%、59.30%;总有效率分别为79.60%、40.70%(P<0.01)。IM和ATP显效率分别为24.42%、8.14%,有效率分别为54.65%、19.77%;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27.91%(P<0.01)。结论 中药制剂萎胃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癌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贲门癌癌旁组织肠上皮化生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贲门癌(GCA)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爱显蓝-雪夫试剂染色和高铁二胺-爱显蓝染色2种方法分析408例河南GCA高发区GCA癌旁组织IM的分布特征.结果: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32%(130/408),Ⅰ、Ⅱ和Ⅲ型IM所占比例分别为65%、16%和19%,Ⅰ型多于其他2型(x2=86.146,P<0.05).IM伴不典型增生的比例(88%)高于伴慢性浅表性胃炎(13%)和慢性萎缩性胃炎(30%)(P<0.05).结论:GCA癌旁IM的发生率随癌前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提示其可能是一种重要的GCA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肠化的局部型式及不同表型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评估68例胃癌和67例对照组胃镜下广泛活检标本的肠化,分析肠化在胃内分布的局部型式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肠化在胃内有四种型式分布:局灶型、幽门为主型、胃体型及弥漫型。结论: 不完全型肠化的出现与肠化的范围有关,从贲门到幽门沿胃弯的不同局部型式不完全肠化,胃癌发生比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易  韩盛玺  刘晓岗 《西部医学》2009,21(7):1143-114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的胃黏膜淡蓝色嵴,并与其肠上皮化生的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对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用淡蓝色嵴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8.46%,特异性为91.03%,准确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86.79%,阴性预测值为92.21%。结论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观察淡蓝色嵴,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进行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肠上皮化生在胃癌发生方面的意义,作者采用粘液组织化学染色、核仁组成体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等方法研究了93例胃癌癌旁肠上皮化生的特点。结果显示癌旁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为80.64%,大肠型肠上皮化生检出率58.06%,不完全性大肠型肠上皮化生检出率17.20%;7例早期胃癌中5例伴有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及其各种亚型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肠上皮化生AgNOR数目(2.15±0.49)明显多于正常幽门腺(P<0.01),AgNOR直径(1.58±0.48μm)明显小于正常幽门腺(P<0.05),与胃癌细胞的差别均无显著意义。讨论认为伴有明显异型增生的肠上皮化生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共聚焦内镜(CLE)下胃黏膜萎缩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对伴有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LE对42例既往患有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对黏膜可疑病变处行CLE扫描,分别给出内镜诊断和共聚焦活体组织学诊断。对扫描部位进行黏膜活检,分别对内镜诊断、共聚焦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LE扫描42例患者获得7200帧图像,清晰显示胃小凹结构、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细胞周围结缔组织和微血管网图像。胃黏膜萎缩表现为单位视野内腺体数目减少、胃小凹间隙增宽;肠化腺体中的杯状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易于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显示:普通内镜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44%、16%和28%;共聚焦内镜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87%和88%。结论:共聚焦显微内镜是一种全新的诊断工具,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活体的虚拟组织学诊断,是诊断胃黏膜萎缩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146例白光内镜怀疑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醋酸喷洒组(76例)和内镜下美兰喷洒组(70例),分别采用0.2%美兰溶液或1∶4的上海白醋进行胃黏膜喷洒,可疑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评价.结果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0.2%美兰喷洒后,表现为蓝色着色,与周围黏膜比较,分界清楚;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醋酸喷洒后表现为黏膜白斑,病变区域较喷洒前显示得更为清楚.内镜下醋酸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6%(55/65)、90.9%(10/11);内镜下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48/58)、100%(12/12),与病理诊断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镜下醋酸喷洒和内镜下美兰喷洒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分别为73.7%(56/76)和68.6%(4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美兰染色优于醋酸染色(P=0.009).结论 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都有助于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美兰染色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优于醋酸染色.  相似文献   

18.
对2117 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 HP) 检测和胃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HP 阳性者1428 例,占67 .45 % ,有肠化生者629 例,占29 .71 % 。HP 阳性组肠化生比阴性组更常见,分别为32 .84 % 与23 .22 % ( P < 0 .01) 。这表明肠化生与年龄有关。萎缩性胃炎的HP 感染率及肠化生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提示HP 感染是肠上皮化生的促进因素之一,继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胃粘膜肠化中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Biotin-PNA〉,菜豆凝集素〈Biotin-PHA〉及双花扁豆凝集素〈Biotin-DBA〉等3种凝集素对慢性胃炎伴肠化43例、胃癌癌旁肠化28例、正常胃粘膜10例,进行亲和组织化学法和粘液组织化学法研究。发现PHA、DBA受体在胃癌瘤旁肠化中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伴肠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肠型肠化生中PHA及DBA受体阳性率均较小肠型肠化生高(P<0.05)。提示带有PHA、DBA受体的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