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意义] 在知识社会时代,智库需要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进行知识开发和利用,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日益高端专业的决策咨询需求。构建智库知识管理模型能为我国新型智库的知识管理实践提出参考,增强智库知识服务能力。[方法/过程] 采用概念模型法,基于开放式创新范式,结合智库知识活动的基本流程,构建智库知识管理模型;采用实例验证法重点调研15个国际知名智库的知识管理实践,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结合我国智库建设对该模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结论]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智库知识管理是利用内外部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嵌入智库知识活动全流程,以知识内外部流动促进知识创新的过程;模型是由知识基础设施、知识生产、知识创新三部分组成,具备开放性、网络性、动态性特征,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管理应深度整合开放性知识内容,注重专家隐性知识转化;建立广泛的研究合作网络,促进知识流动与共享;増强知识再转化,提升知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3.
李亦超 《图书馆》2023,(9):31-38
将自然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智库生态系统建设,并就中美智库生态系统建设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中国智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提出智库生态系统的概念;借助与自然生态系统类比,构建智库生态系统模型;通过网络调研,比较中美智库生态系统建设现状的差异。中国智库生态系统建设目前存在非政府组织智库发展不健全、各种类型智库公开渠道不完善和不同类型智库合作不顺畅的问题,未来需要在鼓励非政府组织智库发展、拓展不同类型智库公开渠道和加强不同类型智库间交流合作方面下功夫,以实现智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功能性,最终实现智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究智库知识服务创新机制有助于提升智库知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系统分析基于知识融合的智库知识服务创新价值链,在梳理出基于知识融合的智库知识服务创新机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融合的智库知识服务创新机制模型。基于知识融合的智库知识服务创新机制是由智库的多主体知识服务需求、多来源知识服务资源、多样化知识服务成果和知识服务联盟四要素构成,各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智库的知识服务创新发展。该模型揭示在知识融合视角下智库知识服务创新的系统结构和作用机理,为智库知识服务创新的动因、运行、价值创造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指导中国智库的知识服务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国内外知识生态系统理论的相关文献,提出知识生态系统的定义;在综合分析研究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内涵、应用区别及特点的基础上,提炼出本系统模型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对生态系统模型各要素运行规律的分析及阐释,借鉴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方法,构建具有特定适应性的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揭示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利用、增值、流转及其进化的规律,以巩固图书馆的知识交流和共享,促进知识创新,降低获取知识的成本,提升利用知识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智库在国家治国理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智库的知识创新对提升智库服务水平、增强我国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文章首先对智库的知识创新内涵进行界定,对其创新的受制成本制约、基于具体业务及发展阶段等特殊性进行了归纳。其次,对智库的知识创新层次进行了分析,确定智库的知识创新分为项目和组织两个层次,并对两个层次的创新主体、动力、目标和特点进行总结。最后,基于两个创新层次提出了智库知识创新的过程模型。[结果/结论]知识创新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智库需要从组织资源、组织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组织文化等方面提供相应保障措施,从而促进知识的不断创新,增加知识资产,提高智库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尹达  杨海平 《出版广角》2022,(10):30-35
文章在剖析出版智库知识服务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出版智库知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构建涵盖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跨界协同能力、产品传播能力、专家组织能力五个要素的我国出版智库知识服务能力体系,进而提出基于出版智库知识服务能力体系的四大知识服务模式,即元智库服务模式、循证智库服务模式、协同创新服务模式和平...  相似文献   

8.
9.
关于知识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生态学是知识管理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它试图将生态学的有关观点和理论与知识管理相结合来推动组织知识创新水平。知识生态系统理论体系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系统功能、系统内外关系以及知识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发育等内容。知识生态系统论为知识生态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有助于其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曲靖野 《图书馆学刊》2014,(1):28-30,33
阐述了高校知识生态系统构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分析了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并对要素之间的关系分别从知识生态链和知识生态圈两个视角进行了重点探讨,进而构建高校知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阐述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的内涵,从人力、技术、知识、信息、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图书馆知识创新平台构建的可行性,构建包含动力系统、支撑系统、运作系统三个子系统的图书馆知识创新平台,为图书馆与外部知识主体的知识协作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筠  郑荣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4):65-71
[目的/意义]产业智库联盟的运行模式目前存在较为单一的现象,不利于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满足需求方多元化的服务诉求。为此,在已构建的协同创新理念下的产业智库联盟的基础上,探讨产业智库联盟的运行模式。[方法/过程]从成长路径、运作产出模式和服务模式3个方面来探讨产业智库联盟运行模式。产业智库联盟的成长路径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运作产出模式分为问题导向型、项目导向型、公共产品导向型和预见性导向型的运作产出模式,服务模式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内容。[结果/结论]产业智库联盟在不同的成长路径、运作产出模式以及服务模式中提供相应的多元化服务,在促进其自身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产业智库联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畅  李建华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0):143-150
[目的/意义]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情景,探究企业知识整合,为提升企业知识整合效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 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和知识整合进行理论回顾,围绕"创新性"和"生态性"两个本质特征探究知识整合过程与动力,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 在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企业知识整合历经对外知识摄入和对内知识同化两个阶段,在企业创新源动力、产学研合作助动力以及创新环境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文章从创新环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个层面为知识整合的有效实现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萍 《晋图学刊》2004,(5):18-20,36
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是图书馆管理变革中的一种新理念。本文从知识管理的内涵、运作 ,以及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等方面入手 ,论述了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图书馆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促进图书馆由信息管理逐步向知识管理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保障知识交流的通畅,文章运用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理论描绘出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构成。通过各层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交流分析,展现整个知识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以动力机制为牵引、保障机制为基础、管理机制为实现模式、监督机制为效果评价的知识交流机制体系,从而加快知识生态系统内的知识流动和循环,促进知识共享,激发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知识生态构建的小企业知识创新模型,能弥补当前小企业知识创新的不足。模型包括问题库、创意-点子库、知识库、问题库到知识库的映射和映射的评价更新五个核心要素。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用问题库保存对企业有影响的组织外部环境因素,以创意-点子库保存员工、客户、外部智力的隐性创意,以问题节点映射知识的方式整理企业知识,通过评价保证映射关系的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17.
郑荣  孙筠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1):15-23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产业智库联盟的构成主体较为单一,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实现的功能不够全面,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旨在从协同创新理念出发,从多元主体的视角构建和完善产业智库联盟,进而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方法/过程]基于供给侧、需求侧以及整合的视角,结合系统整合和协同创新的理论,通过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探讨产业智库联盟的构建,并从政策和制度、资金、人才和技术、舆论以及服务5个方面探讨构建协同创新理念下的产业智库联盟所需的保障对策。[结果/结论]构建出包括元素层、组织机构层、操作层、服务层和目标层的产业智库联盟,并在目标协同、组织协同创新、操作协同创新和服务协同创新的互动中更好地促进本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什么是情报?什么是智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又常常令人倍感困惑,本文力图从基本概念、基本研究对象、基本指导理论和基本方法论体系入手,对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辨析。[方法/过程] 通过大量历史文献调研和实际相关机构案例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总结、对比分析,并对二者之间的共性及差异性进行深入细致的揭示。[结果/结论] 通过梳理发现,无论是从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指导理论还是方法论体系上来看,无不体现出二者作为处在同一决策咨询流程链条两端的两个"工种",虽然在价值理念、关注侧重点上差异甚大,但彼此依赖又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