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为中医教学与临床提供了一份颇具特色的参考文献.现就体会所及.谈谈我们的看法。陈氏认为:学习《伤寒论》务必从原文中痛下功夫.原文三百九十八条,条文字句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演绎关系,其章节起止照应,正如王肯堂所谓:“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鳞甲森然.”陈氏运  相似文献   

2.
浅述陈修园对《伤寒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修园 ,清代医家 ,福建长乐人。生于医学世家 ,对《伤寒论》颇有研究 ,在伤寒学派中影响很大 ,一生著作甚多 ,撰有《伤寒论浅注》、《伤寒论医诀串解》、《伤寒真方歌括》、《长沙方歌括》等书。治《伤寒论》之学者 ,始于晋唐 ,盛于宋金 ,而形成流派则自明代方有执倡言错简之后 ,形成错简重订、维持旧论和辨证论治三大流派。其中辨证论治一派又分为以方类证、按法类证及分经审证三派。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各有不同 ,陈修园不仅是反错简、持旧论中最有影响的一家 ,而且对于《伤寒论》的应用采用分经审证一法 ,亦最有现实意义。其对《…  相似文献   

3.
张晓艳 《中医研究》2011,24(7):15-17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历代注家甚多,其中清代医家陈修园所注之《伤寒论浅注》,因其深入浅出,论注精辟而为后世推崇。他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故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等篇,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浅注补正》(下称《补正》)是晚清蜀中名医唐宗海容川所著。唐氏在医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血证的阐发和中西汇通的学术主张;其所著《血证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在医界颇有影响。因为这个缘故,《补正》一书较少为人注意。实则该书亦很有特色,值得研讨。兹就管见所及试析如次。一、谈气化,不崇尚虚说自张志聪倡用运气之说阐释《伤寒论》后,张令韶、陈修园、黄元御等继而和之,遂  相似文献   

5.
“维护旧论,分经审证”,是任应秋教授对陈修园研究《伤寒论》的评价。陈修园作为一个医学普及家而著称于世。他的十六种著作,从基础到临床,基本齐备,对普及祖国医学起了促进作用. 陈氏的学术思想,侧重于仲景学说的研究,对张仲景推崇备至。尤其是对《伤寒论》的钻研,更为深透,先后著作有《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决》、《伤寒真方歌诀》、《伤寒医决串解》等  相似文献   

6.
由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伤寒论》专家陈亦人教授主编的《伤寒论译释》(以下简称《译释》)第三版,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认为,三版《译释》有如下几个特点:1 提纲挈领,执简驭繁《译释》分上、下两编.为了学习《伤寒论》者的方便,作者首先在上编对《伤寒论》进行了总的概括,对《伤寒论》中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编分《太阳病篇》、  相似文献   

7.
张兴  叶红 《江西中医药》2009,40(10):6-7
子午流注是中医针灸学常用的技术,早在《灵枢》等书略有记述,宋元间出现了子午流注针法,主张依据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穴位,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四时气第十九》中:“岐伯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  相似文献   

8.
读《伤寒论》者,常易忽略方后注。其实,方后注内容丰富,用意精巧,是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和处方用药规律的组成部分。试作探讨如下。一、关于煎法1.时间《伤寒论》药物的煎煮时间是以煎去溶剂的数量多少作为标准的。即通过控制消水量掌握煎煮时间。这是因为消水量比较直观。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喘证浅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关于“喘”的条文论述有十七条,按照证候分类有无汗而喘,汗出而喘,喘而汗出,喘而胸满,腹满而喘,微喘,喘冒等;按照证治分析,症状同中有异,机理异中有同,辨证精细准确,治法灵活多样,可以推断转归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 小便不利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出现于许多疾病的不同阶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有重要意义。现就《伤寒论》中有关条文,对小便不利的临床意义、发病原因及主要证治,谈谈我们学习的体会,以就正于同道。小便不利的临床意义一、辨别津液存亡和疾病预后:仲景指出;“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59条)。说明小便不利一症是判断津液存亡的重要依据之一。第111条在论述太阳病中风误用火劫发汗所致的严重变证  相似文献   

11.
“发黄”证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经》曰:“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瘅者,单阳而无阴也,太阴脾土为湿热所蒸,则虽见于外必发身黄,湿气胜则如薰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伤寒至于发黄、热势已极,且与蓄血大抵相类、小便不利为发黄,小便自利为蓄血也,设或寸口无脉,鼻出冷气,与夫形如烟薰,摇头直视,环口黧黑,举体发黄,是皆真脏气绝也。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问世距今已近二千年。其文字古朴,言简意赅,书中有不少条文,叙证详略悬殊,或仅出证名,或仅列方名,或仅裁脉象。因此在学习时只是在条文的字句上兜圈子、望文生义,就很难明了伤寒原文之要义,将有死于句下之虞。尤其在临床上,有不少汤证,倘若单凭条文所述见症来辨证用药,则有不少困惑  相似文献   

13.
<正> 变法,即采取不循于一般常法的一种治疗措施。它与常法其始则异,其终则同,实质上均为“治病求本”之法。变法的理论源于《内经》,仲景禀承其理,运用于临床,对后世治疗一些疑难杂证影响颇大,现初浅归纳如下。一、热因热用:是以热性的药物治疗热性的症状。热性的症状,多为因热而生,亦有因寒而致。前者本质为热,属于真热,后者本质为寒,属于假热,“热因热用”就是针  相似文献   

14.
变法,即采取不循于一般常法的一种治疗法则。它与常法其始则异,其终则同,实质上均为“治病求本”之法。变法的理论源于《内经》,仲景禀承其理,运用于监床,对后世治疗一些疑难杂证影响颇大,现粗浅归纳如下。1热因热用是以热性的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热性的症,多为因热而生,亦有因寒而致。前者本质为热,属于真热,后者本质为寒,属于假热,“热因热用”就是针对阴盛格阳,水极似火而设。11条云:“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虽大热而反欲衣,非真热也,乃阳虚阴盛,虚阳外浮,在表为热,在内为寒之证,此从喜欲虽为辨析…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经过几次反复,觉得读《伤寒论》先明晓其结构上的特点,至关重要。《伤寒论》的结构是一种复式结构,它的组成框架是这样的:以六经为纵轴,以从证为横贯,发微而见隐曲。陈修园说:“以提纲为主,参以论中兼见之证,斯无遁情矣。”无遁情三字说得很切。其结构特点为:纵向发展,横里穿插;纵横交错,左右生辉;生气贯注,变化无穷。由是可知,一部《伤寒论》,既见严谨又不失活泼。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的条文、方剂、方后注三个部份,既有鼎足之势的各自重要性,又有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方后注部份,言简意赅,内容广深,补条文之未备,阐组方之隐微,启奥秘之未发,深入研究,对全面领会经旨,贯通精义,发扬精华,将大有裨益。一、阐明齐型及制法方后注中明确指出所陈方剂由几味药物组成,具体剂型与制法。全书113方,其中汤剂97方(占85.8%);散剂8方(占7.1%);丸剂6方(占  相似文献   

17.
承淡安与《伤寒论新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淡安,又名启桐,江苏江阴华墅人,生卒(1899-1957)年.先生世代业医,幼蒙庭训,少时随父盈公习医,后又拜名医瞿简庄为师,除精通内、儿科外,对针灸尤为擅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针灸医家.承氏著译甚富,其中尤以《伤寒论新注》内容精辟,医理深透,颇有创见.兹就其学术内容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方后注的意义杜金喜,徐秀莲四子王旗二中医务室(011800)伤寒方,法度严谨,用药精简,疗效卓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仲景治病并不以拟定治则,处方遣药作为辨证论治的结束,而在此基础上,根据感邪的轻重,体质强弱,病情变化,因病、因时、因人等,制...  相似文献   

19.
<正> 由张世濬、谢立业编著,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伤寒论六经病证治撮要》,是一本较好的中医书籍。本书以六经为纲,对《伤寒论》中50余种病的病因、病机、主证、主脉及其治法条分缕析,对50多个主要方剂作了重点介绍,加减化裁为160多个方剂,可用于治疗400多种病症。可供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作参考,亦可作为自学《伤寒论》之入门向导。一、结合临床,注重实践:本书强调指出:“祖国医学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实践的科学,《伤寒论》更是临床的医学,因之在学习和挖掘时,既要掌握其理论体系,又要紧密结合临床”。(见该书第8页,下同)如“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许多重要成果就直接来源于《伤寒论》,如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大、小小气汤加减治疗急性肠梗阻,乌梅汤加减治疗胆道蛔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提及针灸疗法的条文散见于各篇。其中,作为治疗而提出的条文有19条,属误治的有11条。针灸方法分类方面,属单纯针刺法者计10条,烧针法4条,温针法4条,灸法12条。条文中列出经穴名者有风池、风府、期门、大椎、跌阳、肺俞、肝俞、足阳明、少阴、厥阴。据条文~*注释引用经穴有足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