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对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小花远志Polygala telephi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口山)酮类化合物1,3,7-三羟基(口山)酮(1)、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2)、1,3-二羟基(口山)酮(3)、1,7-二羟基(口山)酮(4)、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5)、1,7-二甲氧基(口山)酮(6).结论:所得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玉萍  杨峻山  张聿梅  陈建民 《中草药》2005,36(9):1291-1293
目的研究远志Polygalatenu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远志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4,6-二甲氧基二苯酮(Ⅰ)、1,7-二羟基-3-甲氧基酮(Ⅱ)、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酮(Ⅲ)、α-菠甾醇(Ⅳ)、远志醇(Ⅳ)和苯甲酸(Ⅵ)。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密花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  王珺  姜勇  屠鹏飞 《中草药》2005,36(8):1124-1126
目的研究密花远志P olyg a la tricorn 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化合物的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7,22-二烯(stigm asta-7,22-d iene,Ⅰ)、α-菠甾醇(-αsp inastero l,Ⅱ)、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αsp inastery l-3-O--βD-g lucos ide,Ⅲ)、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αsp inastery l-3-O-β-D-g lucos ide-6-′O-pa lm itate,Ⅳ)、1,7-二羟基酮(1,7-d ihydroxy xan thone,Ⅴ)、1,3-二羟基酮(1,3-d ihydroxy xan thone,Ⅵ)、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酮(1-m ethoxy-2,3-m ethy lened ioxy xan thone,Ⅶ)、1,7-二甲氧基酮(1,7-d im ethoxy xan thone,Ⅷ)。结论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香港远志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香港远志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和MS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1,7-二羟基(口山)酮(1),1,3,6-三羟基(口山)酮(2),1,4,7-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3),对羟基苯甲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2,5一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常海涛  牛锋  温晶  姜勇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2259-2261
目的:对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小花远志Polygala telephi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酮类化合物1,3,7-三羟基酮(1)、1,7-二羟基-3-甲氧基酮(2)、1,3-二羟基酮(3)、1,7-二羟基酮(4)、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酮(5)、1,7-二甲氧基酮(6)。结论:所得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C18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及中压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对纤枝金丝桃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纤枝金丝桃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agarxanthone A(1)、1,7-二羟基(口山)酮(2)、3,4,5-三羟基(口山)酮(3)、2,7-二羟基-1-甲氧基(口山)酮(4)、1,3-二羟基-7-甲氧基(口山)酮(5)、1,5-二羟基-8-甲氧基(口山)酮(6)、3,4,-二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7)、3,4-二羟基-5-甲氧基(口山)酮(8)、2,3-二甲氧基(口山)酮(9)、2,3,4-三甲氧基(口山)酮(10)。其中化合物1是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2~1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10个化合物进行基于L6骨骼细胞的促葡萄糖摄取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弱的促葡萄糖摄取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和鉴定香港远志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和MS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1,7-二羟基酮(1),1,3,6-三羟基酮(2),1,4,7-三羟基-3-甲氧基酮(3),对羟基苯甲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采用4个抗氧化模型对分离出来的单体进行体外活性筛选。结果:从黄花倒水莲根的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口山)酮类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1),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2),3-羟基-1,2-二甲氧基(口山)酮(3),1,6,7-三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4),7-羟基-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5),1,3-二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6),1,3,7-三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7)。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化合物1-7在不同的药理模型中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2,3,5,7为首次从黄花倒水莲中分离。该植物中的(口山)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也是首次对该植物的单体成分进行药理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吉强  狄斌  冯锋 《中草药》2009,40(6):844-846
目的 研究远志科远志属植物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 ,分离纯化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方法 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 确定了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O-β-glucopyranosyl senegenic acid(Ⅰ)、远志皂苷(tenuifolinⅡ)、细叶远志皂苷元(presenegenin,Ⅲ)、1,7-二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山)酮(1,7-dimethoxy-2,3-methylenedioxy xanthone,Ⅳ)、芥子酸(sinapinic acid,Ⅴ)、阿魏酸(ferulic acid,Ⅵ).结论 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的远志酸型皂苷,且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花倒水莲皂苷A(fallaxsaponin A).  相似文献   

10.
长梗喉毛花口山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怡  崔保松  张瑛  李帅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1577-1579
目的:研究长梗喉毛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口山)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梗喉毛花全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对DL-半乳糖胺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保肝作用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口山)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2,6-二甲氧基(口山)酮(1),8-羟基-1,2,6-三甲氧基(口山)酮(2),1,6,8-三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3),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4),1-羟基-3,5,8-三甲氧基(口山)酮(5),1-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6),1,2,6,8-四羟基(口山)酮(7),1,3,7-三羟基-4-甲氧基(口山)酮(8),6,8-二羟基-1,2-二甲氧基(口山)酮(9).结论: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为白木香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木香叶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1),洋芹素-7,4'-二甲醚(2),木犀草素-7,3',4'一三甲醚(3),异紫堇啡碱(4),对羟基苯甲酸(5),正三十二(烷)醇(6),正三十一烷(7),α-豆甾醇(8),表木栓醇(9),木栓烷(10),木栓酮(11),芫花素(12),5,4'-二羟基_7,3'-二甲氧基黄酮(13).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亚麻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亚麻根Linum usitatissimum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酸(vanillic acid,1),丁香酸(syringic acid,2),黄嘌呤(xanthine,3),牡荆苷(vitexin,4),异香草醛(isovanillin,5),(E)-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1,2-二苯乙烯[(E)-3,3'-dimethoxy-4,4'-dihydfoxystilbene,6],2-甲氧基对苯二酚-4-β-D-吡喃葡萄糖苷(tachioside,7),β-谷甾醇和豆甾醇(8和9)混合物,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chloride,10).结论:化合物1~3,5~7,1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冷饭藤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通过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冷饭藤藤茎的70%丙酮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1),山柰酚-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2),槲皮素-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3),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6),山柰酚(7).结论:化合物1~7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管花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菊科管花蒲公英属Neo-Taraxacum植物管花蒲公英Neo-Taraxacum siphona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C_(18)反相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的方法对管花蒲公英的抗氧化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以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1),绿原酸(2),槲皮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D-呋喃阿拉伯糖苷(6),槲皮素-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7),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管花蒲公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白花前胡化学成分研究 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南产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α-D-ghcopyranose-1-hexadeeanoate(1),D-mannitol monohexadecanoate(2),腺苷(adenosine,3),丁酸(butyric acid,4),eleutheroside B_1(5),apiosylskimmin(6),甘露醇(mannitol,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紫玉盘属植物乌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鉴定乌藤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乌藤素C(1),β-senepoxide(2),2,4-二羰基六氢-1,3-二氮杂卓(3),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4),安诺洛宾(anolobine,5),(-)-lyoniresinol(6)和schizandriside(7).结论: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泽泻的化学成分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is的免疫抑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萜类化合物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从泽泻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倍半萜类clovandiol(1),orientalol E(2),alismoxide(3),alismol(4)和三萜类4α,10α-dihydmxy-5β-H-guaj-6-en(5),alismorientols A(6),泽泻醇F(7),泽泻醇A(8),13β,17β-环氧泽泻醇A(9),23-乙酰泽泻醇B(10),1H-indole-3-carhox-ylic acid(11)和琥珀酸(12).化合物9,10和24-去乙酰泽泻醇A均具显示了剂量依赖性免疫抑制趋势.结论:化合物1,5,11和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1的NMR波谱数据归属问题进行了修正,活性结果显示原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枸骨叶中的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枸骨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clex LH-20柱色谱及硅胶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枸骨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质谱和核磁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枸骨叶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0α-羟基-乌索酸(1),阿江榄仁酸(2),23-羟基-乌索酸(3),27-O-(Z)-香豆酰基-乌索酸(4),27-O-(E)-香豆酰基-乌索酸(5),积雪草酸(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到,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海南草珊瑚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草珊瑚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南草珊瑚全草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花生酸(2),β-谷甾醇(3),硬脂酸(4),大黄素(5),大黄酚(6),2',3'-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7),2'-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8),cardamonin(9).结论:化合物1~9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9为首次从该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短柄小连翘Hypericum petiolulatum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短柄小连翘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2R,3R)-1-O-feruloy1-8,8'-bisdihydrosiringenin(1),(-)-secoisolarici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2),isolaricire-sinol-β-4'-O-β-D-glucopy-ranoside(3),5-methoxy-9β-xylopyranosyl-(+)-isolariciresinol(4),(+)-lyoniresinol-2α-O-β-D-xylopyranoside(5),5-methoxy-9-β-xylopyranosyl一(一)-isolariciresinol(6),isolariciresinol 6a-O-β-D-glucoside(7),(+)-lyoniresinol 3α-O-β-D-xylopyranoside(8)和7-methoxy-5-benzofuranpropanol 4'-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