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小板参数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脑血栓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参照组予以抗血小板药治疗,研究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处理,观察组则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均都有所降低;同时纤维蛋白原、血沉及总胆固醇水平都有改善。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显著,并且对血小板参数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拟定此研究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4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20例,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的疗效、血小板参数。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18/20),对照组为70%(14/20)观察组疗效显著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血小板参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对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脑血栓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法。治疗组采用的是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后,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关指数控制上较常规治疗法具有较大的优势。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联合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后遗症情况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汶上县第三人民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随机选取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口服阿托伐他汀片的基础上联合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观察两组患者后遗症总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65.31%,P <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数据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LT、MPV均好于对照组,PDW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表达不清楚、四肢瘫、吞咽障碍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用药物联合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阿托伐他汀的使用剂量分为小剂量组(n=34)和大剂量组(n=76)。两组入院后均予以AMI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小剂量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大剂量组予以阿托伐他汀,80m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血清BNP和CRP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血清BNP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大剂量组各指标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可明显提高对AMI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小板、BNP和CRP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在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单一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脂水平、血小板参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TC、HDL-C、TG、LDL-C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血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IL-8(白介素-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9例.单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予以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治疗.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hs-CRP、MMP-、IL-8水平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hs-CRP、MMP-9、IL-8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64%与单一组的17.9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合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MMP-9、IL-8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4例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单一组、联合组,各37例.单一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30%远优于单一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联合组2.70%远低于单一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于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20例),基于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实验室指标等变化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实验室指标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参数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95.0%较对照组80.0%明显较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显著,即可改善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细胞比容,还能改善其各种临床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指导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CIS患者,随机分为TEG组与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抗血小板治疗,TEG组接受TEG指导下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发生率、血小板计数(PLT)、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A%)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水平变化,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AD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7 d后,两组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两组PLT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AA%水平呈降低趋势,TEG组AA%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ADP%水平呈降低趋势,TEG组ADP%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TEG组PLT水平(228.28±17.16)×10^9/L低于常规组的(237.31±18.5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AA%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ADP%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YP2C19基因型代谢程度与ADP%水平呈正相关(r=0.692,P<0.05)。结论在CIS二级预防中TEG指导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的改善血小板药物抵抗,提高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3例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3例)和研究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7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14.63±1.34)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4.77±1.4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8.03±1.5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6±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mRS评分(0.98±0.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0.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状态,恢复患者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采用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观察患者满意度。方法5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行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52.38±1.65)分低于对照组的(61.58±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po,qn;观察组同时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po,qn,阿托伐他汀片10~20 mg,po,q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病死率、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结果: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3%和5.0%(P>0.05);但观察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0%vs 36.7%,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显著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减少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应给予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甘露醇及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D-二聚体、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TC、LDL-C、H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G(1.82±0.38)mmol/L、TC(4.03±0.66)mmol/L、LDL-C(2.05±0.39)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19±0.47)、(6.01±0.71)、(2.44±0.41)mmol/L,HDL-C(1.48±0.36)mmol/L高于对照组的(1.33±0.3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CRP、MMP-9、D-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MMP-9、D-二聚体水平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甘露醇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更好的降低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满意度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0%,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血栓应用阿托伐他汀对疗效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脑血栓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研究组NIHSS评分(11.24±2.13)分、Barthel指数(47.40±4.62)、IMT(0.38±0.64)mm、斑块面积(1.43±0.61)cm2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显著提高脑血栓疗效,能够有效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钟国球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10-111,115
目的探讨脑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预防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经由CT或MRI确诊并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合计169例。随机分为临床组85例和对照组8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常规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临床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而后比照两组治疗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统计脑梗复发情况。结果临床组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组85例在治疗期间3例脑梗复发、复发率为3.53%;常规组84例在治疗期间9例复发,复发率为10.71%。两组比较临床组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遏制血栓形成,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新型依折麦布药物治疗冠心病(CHD)的效果。方法10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缓解期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试验组在缓解期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新型依折麦布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L-C高于本组治疗前,LDL-C、TC、TG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HDL-C(1.79±0.31)mmol/L高于对照组的(1.52±0.27)mmol/L,LDL-C(2.15±0.29)mmol/L、TC(3.46±0.43)mmol/L、TG(1.89±0.22)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34±0.36)、(4.86±0.61)、(2.58±0.3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9%,与对照组的11.3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依折麦布药物与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治疗CHD患者,能发挥更好的血脂调节作用,从而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