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耘  周伟  张喆 《广东医学》2004,25(4):402-403
目的 探讨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UB)水平与足月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各波及波间潜伏期长短的关系。方法  138例黄疸足月新生儿按血清UB水平分为 4组 :A组 (UB <171 0 μmol/L) 31例 ,B组 (UB171 0~ 2 5 6 5 μmol/L) 4 0例 ,C组 (UB 2 5 6 5~ 342 0 μmol/L) 35例 ,D组 (UB≥ 342 0 μmol/L) 32例。比较各组新生儿BAEP的Ⅰ ,Ⅲ ,Ⅴ波潜伏期 (PL)及波间潜伏期 (IPL)的大小。并分析高UB新生儿 (C组与D组 )治疗后血清UB降至 85 5 μmol/L 以下时BAEP值的变化。结果 A ,B ,C ,D各组随着血清UB水平的增高 ,患儿BAEPⅢ、Ⅴ波潜伏期 ,Ⅰ~Ⅲ ,Ⅲ~Ⅴ ,Ⅰ~Ⅴ波间潜伏期明显延长 (P <0 0 5 ) ;高UB(C组和D组 )患儿治疗后 ,血清UB水平显著降低 ,患儿BAEP值Ⅲ、Ⅴ波潜伏期 ,Ⅰ~Ⅲ ,Ⅲ~Ⅴ ,Ⅰ~Ⅴ波间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 (P <0 0 1)。D组中 3例治疗前BAEP各波未分化者 ,经治疗血清总胆红素及UB水平降至 5 0 μmol/L 以下后 ,BAEP值仍无明显改变。结论 足月新生儿血清UB水平与其BAEP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血清UB越高 ,对BAEP的影响一般也越大。及时有效的干预使血清UB水平迅速降低 ,可使大多数患儿的BAEP得到改善 ,但也有部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短期内BAEP无明显改善 ,需密切追踪随访 ,采取适  相似文献   

2.
赵红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5):512-513,517
【目的】评估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00年10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IVIG组(常规治疗 IVIG),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72h后,IVIG组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为(106.1±48.5)μmol/L和(6.14±2.12)d,对照组为(136.7±42.7)μmol/L和(10.8±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IVIG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阻断ABO-HDN的早期溶血过程,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对防止高胆红素脑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中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4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足月儿>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给予鲁米那、可拉明、地塞米松、葡萄糖、能量合剂、人血白蛋白、中药茵陈汤加减联合蓝光照射。结果治愈率为90.54%(67/74),住院天数最短1天,最长20天,平均6.77天。结论光疗联合中西药治疗有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光疗前后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8例,均为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均255μmol/L。其中255~342μmol/L 73例,342μmol/L 25例,最高达414.3μmol/L。采用同一型号光疗箱进行24 h光疗,检测光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结果返回后用计算机计算出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比值(以每克白蛋白能联结8.5 mg胆红素计算),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8例患儿中,光疗前B/A1的例数多于B/A≤1的例数,B/A1发生率51.02%;光疗后B/A1的例数则远远低于B/A≤1的例数,B/A1发生率3.06%,光疗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光疗后总胆红素与白蛋白均有下降,但光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比光疗后白蛋白下降更明显,二者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5,P0.05)。结论 光疗通过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使B/A比值降低,降低了胆红素对神经细胞的毒性。监测光疗前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比值不仅可以作为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危险性高低的指标,还可作为评价光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6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尿微量白蛋白<30mg/L为正常组(626例),尿微量白蛋白≥30mg/L为异常组(140例)。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联性。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U型曲线关系。总胆红素<13.4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尿微量白蛋白升高风险降低21%(OR=0.79,95%CI 0.71~0.88,P<0.05);总胆红素≥13.4μmol/L,总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尿微量白蛋白升高风险增加9%(OR=1.09,95%CI 1.03~1.15,P<0.05);直接胆红素<4.1μmol/L时,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尿微量白蛋白升高风险降低34%(OR=0.66,95%CI 0.49~0.89,P<0.05);直接红...  相似文献   

6.
乔雅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70-197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期间接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远期智力低下、听力损害及神经异常,因而积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我科自2004年10月成立以来至2008年2月收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7例相关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所有患儿均为以黄胆为主诉入院或在住院期间出现黄疸的新生儿。男性161例,女性106例,男女之比1.53∶1,住院年龄为1h~42d,其中<2d21例,3d~7d108例,8d~14d60例,>14d78例。黄疸出现时间<2d30例,2d~7d115例,>7d122例。早产儿81例,足月儿186例。1.2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见文献[1],即总血清胆红素水平:24h>103μmol/L,48h>154μmol/L,72h>205μmol/L,72h>257μmol/L,总血清胆红素检测采用重氮法,血清胆红素<257μmol/L为轻度高胆,257μmol/L-342μmol/L为中度高胆,>342μmo...  相似文献   

7.
王岩 《中外医疗》2016,(5):143-144
目的:探究单纯光疗与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度黄疸足月新生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光疗,研究组在光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至出院时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67.8±37.2)μmol/L和(157.2±33.7)μmol/L,说明研究组患儿胆红素的降低程度更高(P﹤0.05)。结论对重度黄疸足月新生儿采用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3岁,体检(B超)发现肝占位.生化检查:AFP3.52ng/mL(0~10.9ng/mL),CEA 1.9ng/mL(0~10ng/mL),CA19-9 85.68U/mL(0~37U/mL),谷丙转氨酶 72U/L(5~40U/L),谷草转氨酶 64U/L(5~42U/L),谷酰转肽酶138U/L(0~42U/L),L总胆红素21.5μmol/L(1.7~20μmol/L),直接胆红素7.2μmol/L(0~7μmol/L),间接胆红素14.2μmol/L(0~12μmol/L),HbsAg(+),HbcAb(+),HbeAb(+).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胆汁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胆汁酸 (TBA)的关系。方法 检测 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汁酸水平 ,并与同期 2 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 ,缺氧组血清TBA为(2 9 2 7± 8 86 ) μmol/L,溶血组为 (32 0 9± 12 2 3) μmol/L,感染组为 (35 4 6± 10 6 5 ) μmol/L,对照组为 (14 92± 6 87)μmol/L,研究组各组血清胆汁酸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研究组各组之间血清胆汁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汁酸升高 ,应警惕肝胆系统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中尿酸、肌酐及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脏损伤提供客观的临床生化指标。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TBil≥220.6μmol/L)新生儿为高胆红素血症组,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220.6~256.5μmol/L)、中度(256.6~342.2μmol/L)和重度(≥342.2μmol/L)高胆红素血症。同时,选择同期自然分娩、足月无黄疸(日龄1-30 d)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生物化学方法分析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血清中的尿酸、肌酐及胱抑素C水平,并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尿酸、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胱抑素C水平与其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0.679,P=0.000);尿酸、肌酐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胱抑素C是反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水平的重要监测指标,可辅助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治的141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诊断为急性胆红素脑病的16例为观察组,排除胆红素脑病的1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值、NSE水平、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60.66±87.33)μmol/L,NSE水平为(64.58±15.59)ng/mL,高于对照组的(206.56±74.89)μmol/L、(49.54±24.4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红素脑病组的NBNA评分为(34.62±2.12)分,低于对照组的(37.70±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临床上可根据小时血清胆红素水平结合血清NSE、NBNA评分来早期筛查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与常规根据临床症状来诊断胆红素脑病相比,更客观、准确、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脐血单核细胞(CBMC)表面分子CD14CD86和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含有不同浓度胆红素[0μmol/L(0mg/dl)、102.6μmol/L(6mg/dl)、153.9μmol/L(9mg/dl)、220.6μmol/L(12.9ms/dl)和307.8μmol/L(18mg/d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孵育1h,再给予脂多糖(LPS,1μg/ml)刺激48h,收集细胞.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胆红素可抑制CBMC共刺激分子CD14CD86和HLA-DR分子的表达,这种抑制作用在胆红素浓度为102.6μmol/L、153.9μmol/L、220.6μmol/L和307.8μmol/L时均很明显.随胆红素浓度的升高,对CBMC共刺激分子CD14CD86和HLA-DR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越强.结论 胆红素抑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可能与胆红素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因其严重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我院从2002年6月到2005年6月共收治该病1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根据金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85.5μmol/L(5mg/d1),出生后72h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05μmol/L(12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μmol/L(15mg/dl),符合以上标准者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一般资料15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男92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1.44∶1;早产儿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程度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黄疸105例,包括无窒息者40例,轻度窒息者40例,重度窒息者25例,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结果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5%、27.5%、12.0%,3组的血清胆红素平均值分别为(206.5±49.6)μmol/L(、110.3±45.8)μmol/L、(58.7±24.3)μmol/L,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其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总结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变量分析得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手术时间(≥6 h)、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0 g/L)、术中出血量(≥1000 mL)为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0 g/L)、术中出血量(≥1000 mL)是影响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失血量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尽量纠正上述异常、减少术中失血有可能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评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起效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准备两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方案,一套为蓝光+碳酸氢钠,选择以此法治疗患儿44例纳入对照组,选择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患儿43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临床疗效与血清总胆红素血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5.1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第2日与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分别为(130±28)μmol/L、(89±13)μmol/L、(8±1)d低于对照组(193±30)μmol/L、(138±19)μmol/L、(10±2)d,人均下降水平(51±22)μmol/L高于对照组(24±20)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助于增进疗效,尽快促血清高胆红素水平转归,减轻靶器官损伤,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7.
广西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定广西正常足月新生儿(1~7 d)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1)用微量法测定5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记录围产期可能与新生儿黄疸有关的因素.(2)将研究对象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正常组和高胆红素组,比较两组间各种围产因素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结果 (1)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二、三天出现黄疸,第四天到达高峰,峰值为(186.46±34.23)μmol/L,≥220.5 μmol/L者占28.68%,峰值的95%区间的上限为253.55μmol/L;男性与女性、汉族与壮族血清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围产期因素中,正常组与高胆红素组的婴儿出生体重、母亲孕次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母亲年龄、孕周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 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与国内外报告相似,将本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峰值的95%区间的上限作为生理性黄疸的上限值,当血清胆红素值≥253.55 μmol/L,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符宝铭  周春浪  欧珊 《医学文选》2003,22(6):842-843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间接胆红素 /白蛋白 (B/A)比值水平。方法 测定新生儿高胆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 ,计算 B/A比值。将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组和无胆红素脑病组 ,并将其测定结果作比较。无胆红素脑病组又按病因分为溶血、感染、母乳、围产因素组。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男性为 68.9%、女性为 31 .1 % ,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 ;胆红素脑病组与无胆红素脑病组比较中 ,血清胆红素值和 B/A比值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无胆红素脑病的各组结果显示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的为溶血组 (40 .9% ) ,血清胆红素值最高的为溶血组 [(2 91 .1± 1 2 0 .6)μmol/L]。结论 检测血清胆红素、B/A,可为早期诊断和合理防治新生儿胆红素血症 ,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提供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9.
初平章  宫英方 《河北医学》2006,12(3):196-198
目的:研究足月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及干预标准。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间患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29例分为脑病组与无脑病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开始治疗时间等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及两组急性期与远期预后。结果:血清总胆红素>367.99μmol/L,尤为>428.18μmol/L、B/A比值>1、开始治疗时间>48h,均与胆红素脑病密切相关。脑病急性期与远期预后均差。结论: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对患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之足月儿,当总胆红素257~324μmol/L、B/A<1时,可仅做光疗;总胆红素343~428μmol/L时,若B/A<1、开始治疗时间<48h,应光疗及输白蛋白,若B/A≥1,或开始治疗时>48h,应换血;当总胆红素≥428μmol/L时,无论B/A比值或开始治疗时间如何,均应迅速换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8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采用输液、白蛋白静点,重者给予蓝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5 g/次,用温开水或奶调服,3次/d,连续服用7 d。分别于给药1 d、3 d、7 d后测定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变化,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1 d、3 d、7 d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分别为(226.5±15.7)μmol/L,(110.2±11.9)μmol/L,(29.8±4.4)μmol/L,其中3 d和7 d的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