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地方响应作为中介,将全球化、城市化之间的互动作用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机制分析框架,从城市和农村两个空间维度来解释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机制。结合对昆山和玉环两个不同全球化路径的案例探讨,从制度创新与政策投入、全球生产网络与治理、产业升级与新型城市化道路、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2.
严红 《城市问题》2013,(1):20-25
我国欠发达地区人口转移型城市化道路带来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承载能力不足和城乡二元结构加剧等问题,必须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转型,走人口转移型和结构转换型并重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在单个城市地区坚持城乡统筹、在相邻城市地区发展城市群、在县域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加强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适合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原则框架,是制定我国城市化具体道路、城市化合适水平、城市化恰当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原则基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能否持续、顺利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宏观调控指导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促进城市和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四个方面七条原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而且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引起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当所有的要素在市场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城乡的发展最终会走向均质。结合我国的具体历史前提和国情,城市化在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不能把城市化作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的手段,而只能把城市化作为一个经济体发展的结果来看待。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改革任务。我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究竟走大城市化道路还是走中小城市化道路成为争议焦点。2014年3月国家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中小城市化的主攻方向。本文的立论是,可以基于县域层面"中心镇",推进城市化进程。这将是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可以避免大城市的过度城市化的种种问题。论文展开依托"中心镇"城市化的合理性论证,实施策略路线探讨。由于浙江省在该领域中的先行性,本文着重采纳浙江省的相关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21世纪被誉为"城市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轨道,2011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51.3%,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环境负荷加重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模式亟待创新。本文在从城市发展质量、城乡二元矛盾、城市社会分层和资源环境危机等方面阐释我国城市化模式转变必要性的基础上,基于科学发展观理念提出,今后应该采取多元集约型协调发展的人本城市化模式,并从发展速度、扩张模式、动力机制、区域分工、城乡关系等方面提出我国城市化新模式实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提升国民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我国传统的城市化路径过度的依赖投资与出口增长,从而陷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投资循环”陷阱,抑制了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因此,我国必须选择多元化投资、产业结构升级、规模化城市、农业现代化以及民生政策的新型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首先,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推进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基础;其次,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失衡推进使得城乡统筹发展面临许多困境;最后,提出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乡联系及统筹城乡的战略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于城乡联系的传统经济理论大致可归纳为城市为主导、乡村为主导、城乡一体和城乡互动三方面,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城市化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则为城乡联系理论增加了新的内涵.以城乡联系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对建国以来城乡关系及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考察,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应重点关注主现愿望与客观规律的矛盾、政府的角色和职责定位、城市化的地位及其道路选择等重要战略性问题并分析给出了方向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包容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城市化到了由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转变的时代,促进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包容性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通过对新型城市化道路包容性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包容性内核的诠释,从发展主体的全民性、发展内容的全面性、发展过程的公平性及发展成效的共享性四个方面入手,提出营造宽松氛围、创造发展机会与平台、城市内部系统协调和城市外部系统拓展互动、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及完善公共政策、规范公共管理等实现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包容性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是开拓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先决条件.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自2003年以来,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突破口对城乡二元体制进行了系列改革,具体内容:一是实施户籍及配套制度改革,推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二是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要素自由流动;三是实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资金要素...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国农民工城市化的政策因素主要有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土地政策,就业政策。要推进农民工城市化进程,需要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户籍;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改变教育二元性,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13.
从居民消费角度看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城市化应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综合发展的道路,从而摈弃了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的小城镇化模式.笔者就此现象从居民消费的角度作了原因分析,并对我国现在的城市化道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背景下土地流转与城市化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国家一项重大决策,城乡统筹要求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从而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需要协调土地流转与城市化过程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产生良好的互动机制。本文首先在分析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陷。然后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提出土地流转和城市化的互动模式及互动途径。  相似文献   

15.
巴西城市化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巴西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当高.但是,它的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属于过度城市化模式.20世纪30年代之前,巴西主要依靠外来移民推动其城市化进程,属于无工业化的城市化;之后,工业化起步,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巴西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区域不平衡和过度城市化、贫民窟等严重的城市问题.研究巴西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圉经济与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广州市政府提出要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萝岗区作为广州的新型经济区域,代表城市化发展新趋势,具有纳入围际化规划理念的先天优势。在论坛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发区分院余炜楷副院长从城市发展格局、规划交通等方面,对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广州东部地区规划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及阐述。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东部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已经率先步入到了城市化稳定发展的崭新阶段,其城市化战略的核心内容也相应地由城市化数量水平的提高转变为城市化质量的全面提升。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新内涵、新趋势与新动力,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分析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市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所遇到的诸多城市化质量问题与矛盾,并从经济发展、城市生活、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城乡统筹等方面构建起我国县级市城市化质量的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达地区县级市城市化质量提升的总体发展策略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城市化热潮中,出现了城市房地产"过热"等问题,如何保持城市化进程处于可持续的均衡发展状态,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大问题.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均衡状态,并提出实现这一状态的调节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人类已进入城市化的新阶段,全球70亿人口中超过半数生活在城市里.英国作为世界上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拥有250余年的城市化实践.英国城市走过了集群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英国城市化经历了自发蔓延、先放任后治理、法制管理、规划先行、城乡一体的进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提供了研究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内在规律的启示.通过文献搜集、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英国城市化各阶段特征,详列英国应对“城市病”的具体举措,尤其是英国目前通过城市化缩小城乡差别,普及公共服务的经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远远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基本情况,然后阐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最后指出协调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发展新型城乡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