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向锋 《建筑师》2008,(2):87-90
建筑伦理是近年来建筑理论研究领域的新的热点。本文在阐述了建筑伦理研究的时代定位后,从哲学背景、伦理代理、美学态度、论证方式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哈里斯的建筑伦理思想。并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批判,以期为国内的建筑伦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也愈发频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已经逐步走出国门,在工程设计、外包、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为我国建筑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英语是专业英语学科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建筑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和了解建筑领域的国际形势、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起着基础的辅助指导作用.《建筑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版)一书由郭二莹、姜华主编,本书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原则,通过10个单元的教学章节,全面讲述了中外建筑的历史、建筑过程以及室内外装饰设计等内容.总览全书,具备三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象征与生活方式的诠释——评《建筑的伦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哲学家,对建筑的理解自然不同于建筑师对建筑的看法。作者将他对生活、建筑以及安居的理解和想法倾注于该书中,本书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线索是对吉迪翁关于当代建筑面对的主要任务是“对于我们时代而言是可取的生活方式的诠释”这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型艺术注重线条美,与西洋之注重块面者大异其趣,甚至可说是带根本性的区别标志之一。 西洋画通常直接描绘块面,中国画则通过线条的聚集组合表现块面。同样人物,西洋画以块  相似文献   

5.
正艺术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的过程,而是会不断接受社会风尚趋势或技术演进的影响,充满着动感与变革。在19世纪的西方,工业化进程可谓如火如荼,其对社会面貌的改变是彻底的,对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影响十分深刻。这种以大规模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强调的是产品生产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产量和销量才是关注的重点,由此导致的便是设计美感的下降,设计与技术逐渐对立。在这种背景下,早在英国兴起了一股全新的针对恢复家具、居家用品、房屋建筑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建筑艺术发展日新月异.21世纪是知识共享、信息共享的时代,人类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愈发密切,这就需要国际性语言的帮助,促进这种交流合作的进一步繁荣.除了通用英语之外,还催生了许多专业英语课程,其中"建筑英语"即是为了解决建筑行业国际交流问题而设立的语言学科.信息要在不同语言文化中传播,靠的是语言翻译,掌握母语和目的语...  相似文献   

7.
刘海兵 《建筑结构》2021,51(15):后插1-后插2
建筑美术课程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借鉴美术院校专业课,但又因涉及到建筑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所以无法完全照搬.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审视建筑美术价值,对课程本身做出科学的定位.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场域,建筑美术课程主要存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旨在提升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审美水平、鉴赏能力、人文素养等...  相似文献   

8.
吴晨 《时代建筑》2008,(2):130-130
建筑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里遇到了种种问题,面临着一次次的自我批判和转变。这种转变是迫于上层建筑的引导还是主动迎合时代的欲望,建筑似乎都无法与经济、政治、社会割裂开来而发展了。在目前,广告代理商、新闻媒体、品牌效应不断介入建筑事业,“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建筑走向商品化的今天,“象征意义”和“视觉需要”成了建筑的使命,正如隈研吾所说“有没有可能建造一种既不刻意追求象征又不刻意追求视觉需求的建筑呢?正是在这样的悲观氛围中,我写下了一系列文章,也由此诞生了这本书,并取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书名——《负建筑》。”  相似文献   

9.
评《建筑;机器》沈克宁国际建筑界对“建筑与机器”主题的讨论沉寂了十余年后,于80年代后期又重新热闹起来。如果说,自本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开始对建筑与机械的讨论主要是在欧洲大陆进行的,那么,当前“建筑与机械”讨论的热点已转移到了美国。在美国近年来对该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工业和工程的建设促进了人类现代化的发展,并推动了经济、社会和国家等领域的发展。然而,工程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改善了人类生活水平,也隐藏着重大的工程风险,从而引发许多工程安全事故并造成重大的损失。工程伦理学的出现,实现了安全和有用技术产品的推广,对于预防并降低工程风险至关重要。基于此,《工程伦理》一书从工程伦理的视角出发,不仅阐述了工程伦理的系统知识,而且也在重点章节对工程风险的来源、防范以及伦理评估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对于在工程伦理视角下建立工程风险防范意识具有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蔡晓丰 《时代建筑》2004,(4):162-162
在西方建筑的历史长河中,从古代希腊,罗马以来,到十九世纪中叶,建筑都是属于少数人或社的奢侈品,建筑的精神也是这一小部分群体的精神反映。而在这一段历史的长河中,维持鲁威的《建筑十书》是其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将世界上的文明比喻成由马赛克组成的色彩斑斓的图案,则有些是光彩夺目,吸引世人目光,被人反复欣赏;有些则在暗背处发出幽幽光芒,较少被人注意.南太平洋的岛屿长期远离主要陆地,历史地理文献匮乏,建筑学记录更是阙如,却引起两位澳大利亚学者的敏锐注意,泰勒(Jennifer Taylor)和考讷(James Conner)教授1)以15年的时间,深入广袤的太平洋水域和岛屿,探秘寻微,满怀深情,写出皇皇巨著《南太平洋岛屿的建筑》(Architecture in the SouthPacific-the Ocean of Islands)[1],填补了现代世界建筑史研究的一大空白.  相似文献   

13.
正建筑美学作为古老的理论研究,不仅引起了许多建筑名家皓首穷经地探索,同时建筑美学的理论自身魅力,也引起了建筑学域外的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当代,最著名的就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1)[1](Roger Scruton,1944-,图1),他为建筑界贡献了一部建筑名著《建筑美学》(Architectural Aesthetics)2)。正是因为《建筑美学》奠定了他作为20世纪重要建筑理论家的基础,不仅在建筑界,在美学界也形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1):180-184
<正>2014年,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颜青山教授准备开设一门"元伦理学"课程,他提议我将奥塔哥大学哲学教授亚历山大·米勒(Alexander Miller)的《当代元伦理学导论》a译出,以作为这门课的教材。这本书是最早使我对元伦理学问题发生兴趣的文献之一,我当然乐承其事。译稿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完善,于201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b,这也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系统综述元伦理学各流派观点的导论性著作。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现代社会,西方建筑备受瞩目,并对我国建筑设计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即便如此,但建筑的目标在于为人们创造生存发展及生活的空间环境。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在漫长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传统。这一传统包含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建筑实物以及由历史形成而延续下来的思想、观念、技术和艺术形态等等。其中,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我国建筑设计师在学习发达国家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更需要深入钻研传统建筑的空间特征,设计出适合国人自身的建筑。2003年由张家骥所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论》是建筑学领域中,较早对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形成、发展、衰亡进行论述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论巨著。本文对《中国建筑论》进行介绍,并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发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众多行业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其中尤以建筑行业为重要代表,在极大满足社会大众物质需求后,逐渐展开对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探寻。如今,人们对建筑物的审美度、艺术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成为建筑设计工作者所需开展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直以来,建筑设计与艺术思想相互间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伴随社会的发展演变,该种联系还在不断加强。进入现代社会,在建筑设计中渗透美术思想成为一项重要的创新方式。本质上而言,设计是艺术、技术的重要载体,在建筑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拘泥于艺术形式认知,造成音乐与建筑之间巨大的隔阂.然而,在庞大的艺术家族中,音乐与建筑之间实则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如同一对孪生姐妹般,分别将美以不同形式展现给受众,存在很多共通性值得去发掘.音乐如同一支看不见画笔,它用旋律、节奏、音色等作为绘画技法,在人们的联想空间中勾勒出不同风格的建筑,如民乐对应江...  相似文献   

18.
王印策 《建筑结构》2021,51(18):后插5-后插6
建筑,一个形成发展于特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兼实用、崇拜、象征等社会功能,又渗融艺术、工艺、美学、文化等人文因素的科学技术,既是域文化与灵魂的代表、城市意象的主体标志性符号,又是全方位反映古代乃至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历史遗产.故仅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或者文化创新发展的视角解读建筑、梳理建筑历史、明确建筑历史保护与开发需求或目的是不够的,而是应以历史发展的视角、社会历史发展的视野系统性、动态化地审视或观照古今中外建筑、世界建筑演变历程,应将建筑历史保护与开发的需求、目的、要求,乃至实际行为投放于特定历史视野中、时代发展环境中,以便以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的方式为建筑爱好者、研究者呈现古今中外建筑的历史价值、古今中外建筑历史发展历程、古今中外建筑及其历史的保护与开发意义,以便为当代建筑研究者提供更具创新意义、多种维度的参考意见.而由沈福煦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8月出版的《建筑历史》一书,便是基于历史演变、社会发展等多重视角形成的关于建筑的专著,对建筑历史保护与开发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回顾全书,其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工业建筑》2021,51(7)
正从表面上看,建筑与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内部似乎甚少有相通之处。并且,建筑偏向于空间艺术构造,可以以物质为载体进行呈现,而音乐则偏向于时间的艺术展示,更加具有抽象性。这样的固有认知一直持续到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审美要求逐渐上升,建筑不仅仅指的是狭义的建筑物,更提出了设计上的要求,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等不同层面的要点。而音乐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也逐渐发现了音乐和建筑在审美方面给人的感觉有些时候是可以互通的。因此,  相似文献   

20.
王印策 《建筑结构》2021,51(18):后插5-后插6
建筑,一个形成发展于特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兼实用、崇拜、象征等社会功能,又渗融艺术、工艺、美学、文化等人文因素的科学技术,既是域文化与灵魂的代表、城市意象的主体标志性符号,又是全方位反映古代乃至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历史遗产.故仅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或者文化创新发展的视角解读建筑、梳理建筑历史、明确建筑历史保护与开发需求或目的是不够的,而是应以历史发展的视角、社会历史发展的视野系统性、动态化地审视或观照古今中外建筑、世界建筑演变历程,应将建筑历史保护与开发的需求、目的、要求,乃至实际行为投放于特定历史视野中、时代发展环境中,以便以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的方式为建筑爱好者、研究者呈现古今中外建筑的历史价值、古今中外建筑历史发展历程、古今中外建筑及其历史的保护与开发意义,以便为当代建筑研究者提供更具创新意义、多种维度的参考意见.而由沈福煦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8月出版的《建筑历史》一书,便是基于历史演变、社会发展等多重视角形成的关于建筑的专著,对建筑历史保护与开发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回顾全书,其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