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台式飞行时间质谱的中分辨本领,测定了石梓醇分子的各碎片的准确质量.利用这些数据通过软件导出了分子式和所有碎片离子的元素组成,由此进一步根据质谱裂解规律对石梓醇分子的电子轰击质谱的主要裂解碎片给出了完全的归属,质谱中发现基峰为分子离子峰(m/z 402),裂解碎片主要来自双骈四氢呋喃环的裂解和羟基引起的裂解,绝大部分裂解产物包含二甲氧基苯基基团.质谱中观察到5个强度较大的特征碎片峰位于:m/z 221(25%);m/z 177(54%), ArCHCH-CH 2; m/z 166(62%), ArCHO ·; m/z 165(86%), ArCO ; m/z 151(70%), ArCH 2.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乙酯与二硝基甲烷钾盐为反应原料,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4,4-二硝基丁酸乙酯。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变量法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料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出该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20℃,n丙烯酸乙酯:n二硝基甲烷钾盐为2:1,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质量为二硝基甲烷钾盐质量的30%时,产物偕二硝基丁酸乙酯收率可达到33%。  相似文献   

3.
 环丙沙星在pH=6的条件下与次氯酸钠反应,利用HPLC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情况。氯化产物用固相萃取柱进行分离富集,结合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技术确定了5种产物的化学结构,同时对产物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研究,解析了主要特征碎片离子的裂解途径。结果表明,环丙沙星的氯化反应过程主要集中在喹诺酮环的3位C上脱羧氯代和8位C上氯代,产生以含一氯、二氯为主的化合物,除此以外,对二氮己环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开环反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双(1-甲酰胺基-3-芳酰基硫脲)甲烷(简称为I)在碱催化条件下的环化反应.结果表明,Ⅰ类化合物均被环化为双(3-基-4-芳酰基-1,2,4-三唑啉-5-硫酮)甲烷类化合物(简称为Ⅱ).所有化合物Ⅱ均经元素分析,代表化合物经质谱裂解碎片、~1H NMR和IR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自制改性钨酸铵为催化剂、歧化松香和氨气为原料,在高压釜内经氨化脱水制备歧化松香腈。以反应产物的酸值和折光率为指标,判断反应是否完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改性钨酸铵上歧化松香氨化反应产物的酸值为1.05 mg KOH.g-1,折射率为1.533 7(ND20),说明氨化反应完全;GC-MS分析共分离出9个峰,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产物为脱氢枞腈和8-二氢枞腈,其质量分数分别为63.17%和13.39%;质谱分析证明存在有分子量为281的歧化松香腈的碎片;FT-IR分析显示,在2 230 cm-1处有腈的特征峰—C≡N。  相似文献   

6.
在热扩散塔中进行了甲烷的内化脱氢反应实验,利用热扩散的分离作用将反应产物及时地从反应系统中分离出去,从而提高了甲烷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离子阱质谱的特殊结构和性质,对乙醇在阱内发生自身化学电离反应(SCI)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乙醇不同进样量与生成产物碎片离子间的变化关系和反应机理.结果显示,阱内乙醇浓度较高时其分子离子加和产物丰度显著增加,这与乙醇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离子阱结构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同时,还探讨了乙醇离子阱质谱图与通常使用商品化NIST谱库比较获得匹配率低的原因,这在小分子化合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ε-己内酰胺双封端异氰酸酯的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ε-己内酰胺双封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合成反应。讨论了加料方式、加料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原料物质的量比及反应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选了反应条件:n(ε-己内酰胺)/n(MDI)=2.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h、催化剂用量为MDI质量的1.0%。双封端产物收率达到87.42%。用熔点和薄层层析(TLC)分析,定性验证了产物的质量。用质谱(ESI)核磁和气质联机分析证实了产物的结构。用高效液(HPLC)定量对比了处理前后产品的纯度。用热分析(TG-DSC)测定产品分解温度为184.1℃。  相似文献   

9.
无声放电和电晕放电转化温室气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无声放电和电晕放电条件下 ,研究了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甲烷和二氧化碳在不同放电形式下反应得到不同的产物 .甲烷、二氧化碳电晕放电反应的主要产物是合成气 ,无声放电反应的产物包括合成气、烃、含氧化物和高聚物等 ,类似于Fischer- Tropsch合成的产物 ,但分布不符合 Schulz- Flory方程 .在实验条件下 ,电晕放电反应体系的能量产率是 2 .2 6 mol/ (k W· h) ,无声放电反应体系的为 0 .34 mol/ (k W· h) .输入功率对等离子体反应影响较显著 ,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随体系输入功率的提高而很快增加 .将 13X分子筛催化剂引入无声放电反应 ,提高了烃类产物选择性 ,抑制了炭黑和高聚物的生成 ,但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分别由 6 4.3%和 5 5 .4%降低至 5 1.6 %和 41.7% ,合成气的H2 / CO比由 1.7降至 1.4  相似文献   

10.
利用间歇式反应装置研究苯酚超(亚)临界水氧化反应,以n(H2O2)n∶(苯酚)=3.6∶1投入反应,初步探讨了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对反应中间产物的影响.气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不完全氧化的主要产物包括乙醇、丙酮、呋喃,氯乙烯等;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中间产物的成分、含量随之变化.产生的中间产物还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双-(3,5-二氯-2-羟基苯基)甲烷与氯乙酸甲酯反应产物2经L iA lH4还原,得到新的双羟基化合物双-(3,5-二氯-2-羟乙氧基苯基)甲烷3,同时还分离得单羟乙基化产物4.2、3及4的结构经NMR、I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并且对反应物2及甲烷3的收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质谱在线监测反应气体成分变化的方法,研究了1273~1473 K 范围内,不同比例 CO2- CO 混合气体对铁片恒温氧化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氧化反应速率与二氧化碳分压呈线性关系,反应速率常数随 CO2/ CO 体积比值增大而减小,铁片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7.7±15.8) kJ·mol -1.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文献相比较,结果是可靠的,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在线研究气-固反应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在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中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丙烯酰胺-淀粉絮凝剂.研究了淀粉在离子液体和水中溶解情况的差异.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了丙烯酰胺与淀粉分子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丙烯酰胺与淀粉的质量之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比较了在离子液体和水中合成得到的絮凝剂在高岭土悬浊液中的絮凝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子束与表面散射实验确定甲烷在La2O3清洁表面是平动能激活吸附,阈值平动能53.48kJ/mol。氧在La2O3清洁表面的吸附服从Arrhenius方程关系,其脱附峰在960K。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Mn-Na2WO4/SiO2催化剂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以Mn/W双金属活性中心为基础,分析了CH4和O2共进料氧化偶联制C2烃的反应模型,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该反应的微观过程进行模拟,在与实验相近的条件下,得到了较准确的模拟结果.在模拟实验中,考察了活性位规模和原料气组成对反应结果的...  相似文献   

16.
含氟聚硅氧烷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氢硅油,丙烯酸全氟已基乙基酯(APHEE)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采用硅氢加成合成了含氟聚硅氧烷,通过红外光谱仪、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探讨了不同组分比例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固化剂对产物固化性能的影响及不同阻聚剂对产物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PHEE组分比例越大,含氟聚硅氧烷的憎水憎油性能越好.异辛酸铅的嗣化活性最大,添加N.N-二甲基甲酰胺的产物储存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无水三氯化铁催化合成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对叔丁基苯甲酸和甲醇为原料 ,无水三氯化铁作催化剂 ,采用蒸馏分水工艺 ,回流温度下合成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 :n(甲醇 )∶n(对叔丁基苯甲酸 ) =5∶1,催化剂用量 8.4 % (相对于对叔丁基苯甲酸 ) ,反应时间为 3小时 ,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 ,产品转化率为 92 .5 %。经沸点测定、折光率测定予以确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以邻甲酚为原料,利用Sommelet反应制备水杨醛的新方法;讨论了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产物的纯度。应用该方法制备水杨醛,收率达81%,纯度达97%。  相似文献   

19.
提出甲烷等离子体偶联合成碳二烃的主要基元反应是甲烷与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的自由基反应,并用半经验量子化学的PM3方法,对可能的反应途径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得到了过渡态的构型,计算了反应热及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反应主产生物为乙烷,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联用技术鉴定了兽药磺胺二甲嘧啶在小鼠血浆和尿液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并运用Q-TOF质谱仪进行MS和MS/MS精确质量数的测定,得到磺胺二甲嘧啶和各个代谢产物的准确分子质量和化学组成。依据精确质量数据,结合Metabolynx XS辅助软件鉴定兽药磺胺二甲嘧啶在ESI源正离子模式下的代谢产物。研究结果表明,磺胺二甲嘧啶在小鼠的血样和尿样中主要的目标代谢途径为乙酰化反应,非目标代谢途径主要为甲基化和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