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缓斜及倾斜厚煤层分层下行开采时的巷道布置多采用内错布置形式。我矿大煤层平均采厚5.6m,分三层下行开采,分层采高1.8m。分层巷道布置一般为顶、中层内错,底层外错。巷道支护使用水平梯形工字钢棚子。巷道掘进形式为下帮摸顶或摸网,上帮留顶煤。以前,巷道规格较小,无论何种形式的巷道布置,动工作面开采一般无较大影响。但在实行巷道支护改革、采用大断面支护后,对大倾角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工作面却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一、矿井概况三矿管辖两对生产矿井,年产75万吨左右。井田煤系内有可采煤层三层,主采的煤二层平均厚22m,赋存稳定、结构复杂,属特厚易燃煤层。煤一层平均厚2.0m,煤三层平均厚1.3m,煤层结构均简单,但仅能局部开采。煤层倾角浅部8°~15°,深部可达60°以上。煤二层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急倾斜采用水平分层)金属网假顶下行陷落法采煤。在分层开采过程中,用黄土灌浆的措施来消除煤炭自然发火等隐患。两井巷道布置方式相同。即分层回采巷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窑街矿务局特厚易燃煤层10个分层开采的巷道布置沿革过程和现有巷道布置情况。  相似文献   

4.
毛亮 《煤》2019,(4):63-65
为确定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开采后下煤层巷道的合理位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假定上下煤层间距为8 m,分别模拟巷道距上煤层煤柱中心位置为0 m、5 m、10 m、15 m、20 m、25 m、30 m和35 m时的应力场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煤柱下方为垂直应力集中区,巷道应尽量布置在采空区下方距离煤柱中心线15~30 m的位置;从水平应力的角度考虑,要将巷道布置在距离煤柱中心线15 m以外。综合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对下煤层巷道布置的影响,确定下煤层巷道布置位置在距离煤柱中心线15~30 m之间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杜儿坪矿8~#和9~#煤层为极近距离煤层,层间距仅为1.5~2.6 m.为了在8~#、9~#煤层采空区下进行巷道掘送,基于矿井煤层产状、地质构造特点、上覆8~#煤层回采状况及巷道布置形式,分析了巷道在采空区和煤柱下巷道布置的支护难点,得出不能在采空区下方布置9~#煤层顺槽和切眼,在区段煤柱下方布置9~#煤巷道时,巷道最优布置位置在距离煤柱边缘6 m处。  相似文献   

6.
某矿近距离煤层巷道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某矿现有巷道的变形监测表明近距离煤层巷道采用重叠式布置时,其下部巷道矿压显现大,巷道变形量大,支护困难,宜采用内错式布置避开集中应力的影响。通过FLAC3D模拟了内错2 m、4 m和6 m时下部煤层运输巷的垂直和水平变形量,最后确定巷道内错4 m左右最为合理。通过理论计算得知,该矿上部煤层遗留护巷煤柱的集中应力影响范围约为4.5 m,故内错4 m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对巷道矿压现象、变形特性及稳定性影响显著,尤其是在受分叉煤层上分层开采的影响下,下分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变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分叉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方式,分析了5种回采巷道布置的应力分布、围岩变形特征。研究表明:上分层采动引起的煤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呈现非均匀分布,上部巷道所受应力集中程度明显大于下部巷道;随着下分层回采巷道由外向内布置,巷道受应力集中影响与变形破坏程度先增大后减小,由外错8m到内错8m,巷道应力集中系数减小82.3%,顶、底板移近量减小90.4%,塑性区发育高度减小74.7%,合理的下分层回采巷道应布置于内错8m与内错16m之间。现场实测证实,回采巷道布置于内错11m时,巷道顶、底板移近量144mm,两帮移近量249mm,可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官地矿极近距离8#和9#煤层为研究对象,针对矿井单一分层开采难以达到矿井生产能力、前期8#煤开采未铺网引起9#煤生产出现的顶板破碎以及矿井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煤方法"近距煤层一次全厚开采巷道布置系统"(错层位巷道布置系统)进行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两端巷道,一个沿顶板布置,一个沿底板布置,利用沿顶巷道对夹矸厚...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陈家沟煤矿在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中 ,改变传统的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 ,将回风顺槽布置在煤层底板侧 ,而运输顺槽靠顶板侧布置 ,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超大层间距煤层一般采用分层布置方式,但对于宁武煤田的倾斜煤层而言,可以充分利用煤层倾角较大的特点,进行煤层间采区巷道的联合布置,实现一条区段集中联巷服务四条顺槽,降低准备巷道工程量,实现集约生产,为矿井"一优三减"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7,(9):57-59
针对极近距离下煤层3种巷道布置位置,分别为内错5.5 m、重叠布置和外错5.5 m(以顺槽边缘到煤柱边缘为错距),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当4203顺槽开挖时的巷道围岩变形量以及当4~(-2)煤开采时的顺槽围岩垂直应力、巷道围岩变形量和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2.
侯建功 《山东煤炭科技》2022,(8):164-166+170+173
为准确考察煤巷卸压带宽度,指导矿井合理布置巷道,在分析不同变质煤体巷道卸压范围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瓦斯参数法、钻孔应力法在14030上顺槽开展现场考察。结果表明:焦作矿区高变质煤层巷道极限卸压带宽度出现在巷道煤壁暴露1年以上,综合考察确定矿井二1煤层巷道卸压带宽度为15 m。  相似文献   

13.
朱润生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4):10-13,17
基于极近距离下煤层复合项板回采巷道压力大、巷道维护困难、翻修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内错布置形式,确定了不同层间距极近距离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分段支护、联合支护方案以及支护参数。结果表明: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5.0m布置在低应力区,当煤层顶板厚1.8-4.m,采用锚杆+钢带进行一次支护,工字钢棚进行二次支护的联合支护;当顶板上部为实体煤或是采空区且层间距4.O-6.5m,采用锚杆+钢带进行一次支护,锚索+工字钢梁进行二次支护的联合支护;当顶板厚6.51TI以上或上覆为实体煤时,采用锚杆一钢带进行一次支护,锚索进行二次支护的联合支护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一、原有巷道布置存在的问题我矿一号井的五号煤层从建矿到现在已经历了二个水平的生产,在开采五号煤的过程中,先后采用了短壁、掩护支架、水平分层等多种采煤方法,无论采用那种采煤方法,采区巷道均布置在煤层中。由于五号煤层产状复杂,巷道压力大,维修费用高,几乎处于前掘后修,边采边修的状况,在回采期间,采区无法正常生产,从而造成采区回收率低,极易起火,火区滞呆煤量多,同时给采区生产带来很大威胁。二、改进后采区巷通布置形式一号井五号煤层,属于三迭系安源煤系,煤层倾角40’左右,平均厚度在3.7m左右,煤层下都有一…  相似文献   

15.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下组煤回采巷道受上组煤层采动影响,巷道维护困难。针对山西河东煤田近距离煤层"分层同采"采用外措式布置条件下的护巷煤柱尺寸,采用FLAC3D数值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煤巷道合理外错距离为不低于6m,当12#煤工作面回风、运输顺槽宽度为5m、12#煤煤柱宽度为12m的情况下,11#煤煤柱宽度应不小于34m。  相似文献   

16.
孟浩  陈宝宝 《煤矿安全》2015,46(5):167-171
针对新柳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下位煤层巷道布置难题,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新柳煤矿9#煤层不同煤柱宽度下,10#及11#煤层合采时巷道布置位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煤柱宽度小于7 m时,煤柱整体进入塑性状态;煤柱下方岩层的垂直应力集中程度明显降低,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可不考虑上位煤层煤柱影响,可采用外错式、内错式和重叠式布置形式。煤柱宽度处于7~10 m时,煤柱虽不能形成稳定煤柱,但整体未进入塑性状态,下位煤层巷道可采用内错式或重叠式布置方式。当煤柱宽度大于10 m时,煤柱能够形成稳定煤柱,其传递的集中载荷在底板形成较大范围的应力增高区,巷道布置宜采用内错式布置形式,内错距离为7 m左右。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矿务局一矿为了更合理地开采厚煤层,于1987年引进一套匈牙利VHP—732型自移支掌掩护式开天窗液压支架。使用在戊_(8—10)—23110工作面,9月份投入生产,1988年6月回采结束,共生产275天。生产原煤32.9万t,平均工效21.1t/工,最高工效29.3t/工。初试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开采煤层的赋存条件及巷道布置 1.煤层赋存条件 VHP—732型放顶煤支架,在我矿戊三采区23110工作面使用。工作面倾斜长87m,走向长467m;开采煤层总厚7.2m;煤层倾角7°~9°;煤层硬度系数f=1.5~1.8;直接顶为3~5m厚的深灰色泥岩,老顶为18.5m厚的中粗粒砂岩,底板为1.8~6.0m厚的深灰色泥岩;煤层具有煤尘爆炸性,爆炸指数为36%。煤层有自然性,自然发火期为6~8个月;煤层顶板砂岩含水,涌水量为0~5m~3/h。 2.巷道布置 为适应开天窗支架放顶煤的需要,有利于运输机和工作面端头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回采率,考虑巷道沿煤层底板布置为好。但由于煤层中部较软,掘进时巷道顶板不好管理,经过方案比较,确定工作面两巷及中切眼布置在煤层中部。  相似文献   

18.
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方式是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某矿实际地质情况,对极近距离煤层同采条件下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和合理错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煤层间距较近,上煤层在开采后底板受到损伤破坏,严重影响下煤层巷道的支护,综合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因素,初步决定采用外错式巷道布置,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验证,错距至少应在9m左右,才能保证下煤层巷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厚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面临压力大、维护难的问题,选取海鸿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煤矿5~#煤层下分层52102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厚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3种常见的布置方式(垂直式、内错式、外错式),结合这3种巷道布置方式下围岩力学响应的数值模拟结果,确定52102工作面回采巷道最优布置方式为内错式,并基于此构建顶板力学简化模型,推导出巷道受力、弯矩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并开展现场实测试验,结果表明:52102工作面回采巷道采用内错式布置效果良好,巷道围岩不均匀应力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内错距为9 m时巷道围岩变形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研究结果对于厚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中兴煤矿2~#_(下)煤层回采巷道位置的确定为背景,通过理论计算,确定2~#煤层3211工作面开采引起的超前支承压力对底板破坏深度最大为15.71 m,2~#_(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内错式布置,内错距为15 m。试验检测结果表明,2~#_(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合理,巷道变形量较小,完全满足巷道稳定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