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增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性的重要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标志物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过程的危险预测标志。本研究主要探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及血清CRP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柯天秀  江芸  姜锋 《海峡药学》2012,24(9):121-12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二内科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80例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厚度≥1.2mm)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65~88岁,其中男40例,女40例。经HP1000型7.5MHz探头检查双侧颈动脉,由两名专科超声医师共同测定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前IMT为2.07±0.25mm,治疗后4周IMT为1.87±0.23mm,治疗后8周IMT为1.48±0.21mm,用药4周及8周后颈动脉IMT变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稳定斑块,并能逆转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59例冠心病合并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治疗;治疗组(33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在入院前、用药6周及2年后测量患者内中膜最薄及最厚处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最薄处与最厚处内中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治疗组患者内中膜最薄处与最厚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2年后,内中膜最薄处与最厚处均明显增厚(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有着明显的稳定斑块、减缓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文学  方健  梁晶 《安徽医药》2010,14(3):331-33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压、血脂及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1、2级原发性高血压(EH)78例,分为正常胆固醇组(NC)和高胆固醇组(HC)组,各39例。NC组和HC组再按随机数字表分别分为他汀治疗组(NCS,HCS)和对照组(NCC,HCC),他汀治疗组每天予氨氯地平5mg+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每天予氨氯地平5mg,均为12周。20例正常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患者于基线及治疗12周后检测血压、血脂及IMT。结果EH各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血压较前明显降低(P〈0.05),以他汀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P〈0.05);NCC、HCC组血脂改变不明显(P〉0.05),NCS和HCS组,TC、TG、LDL—C下降明显,HDL—C明显增高(P〈0.05);EH组内血压、IMT、IMT/D及颈动脉斑块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IMT及IMT/D均下降(P〈0.05),治疗后各亚组内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动脉斑块较对照组斑块改善不明显(P〉0.05),但治疗组中位数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物合用使降压效果更明显,有辅助降压作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以使IMT/D改善明显,但短期内颈动脉斑块未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观察。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60例患者再加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d,每晚顿服,连用12个月),对照组加服辛伐他汀片(20mg/d,每晚顿服,连用1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相关指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用药6个月后的血TC、TG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1),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用药后的血LDL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1),血HDL水平较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LDL、HD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何荣芬  仇君 《中国药业》2012,(20):25-2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维生素E、维生素C等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积分分别为(3.78±0.68)分和(4.52±0.75)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7.90±21.74)分和(51.54±12.44)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铎  李南  韩福生 《中国医药》2011,6(8):947-94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155例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脂水平,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及最大面积(Smax).结果 治疗后患者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07±0.52)mmol/L比(5.83±0.76)mmol/L,(1.65±0.24)mmol/L比(2.18±0.37)mmol/L,(2.98±0.31)mmol/L比(3.75±0.49)mmol/L,均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27±0.19)mmol/L(0.94±0.15)mmol/L,P<0.05];颈动脉IMT、Tmax、Sma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15±0.13)mm比(1.41±0.19)mm,(2.01±0.19)mm比(2.29±0.24)mm,(13.61±2.87)mm2比(16.75±3.06)mm2,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及稳定斑块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lipoidemia. Methods Atorvastatin 20 mg/d was administered in 55 cases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lipoidemia. The levels of blood fat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 maximal plaque thickness (Tmax) and maximum size (Smax) were observ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before and after 6 months treatment. Results The levels of TC, TG, LDL-C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4.07±0.52) mmol/L vs (5. 83 ±0. 76)mmol/L, (1. 65 ±0.24)mmol/L vs (2. 18 ± 0.37)mmol/L, (2.98 ±0. 31)mmol/L vs (3.75 ±0.49)mmol/L,P<0. 05] , HDL-C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1.27 ±0.19) mmol/L vs(0.94 ±0.15) mmol/L,P<0.05]. The carotid IMT, Tmax, Smax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1. 15 ±0.13) mm vs (1.41±0.19) mm, (2.01 ± 0.19)mm vs (2.29 ±0.24)mm,(13.61 ±2.87)mm2 vs (16.75 ±3.06)mm2,P<0.05]. Conclusion Atorvastatin can delay the proces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stabilize plaques.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停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的影响,为ACI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12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出院后,长期应用组(56例)长期服药阿托伐他汀,停用组(56例)在出院2周后停用阿托伐他汀。对患者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率、不良反应率,血脂指标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随访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长期应用组复发率为8.93%,低于停用组的23.21%(P<0.05);随访1年,长期应用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优于停用组(P<0.01),且长期应用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指数均低于停用组(P<0.01)。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预防ACI复发,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应告知患者停用阿托伐他汀的危害,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0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查颈动脉彩超,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6个月后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不稳定斑块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稳定颈动脉斑块,减少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0.
肾病综合征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低蛋白血症、高凝状态、高血压和类固醇引起的肥胖都是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1].虽然这些异常随着类固醇反应患者的病情缓解而消失,但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患者中仍然存在.他汀类药物已经证明降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晚,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好转。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从而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45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 患者在用药4周后,其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浓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结论 阿托伐他汀是一安全、高效的降脂药物,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高血压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中重度高血压是高血压病的最终状态,血压长期持续升高会导致血管重构,血管重构既是高血压病的病理改变,又是高血压持续和加剧的结构基础[1]。因此,针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在应用降压药物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关注动脉血管重构,积极应用药物控制动脉血管重构进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压同时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前后心踝血管指数(CAV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分析,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药物、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脑活素营养脑细胞以及其他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浆hs-CR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同时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减轻炎症作用,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浆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对59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口服。治疗前后查血脂、CRP并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患者治疗两周后,CRP由(10.84±3.4)mg/L,降至(3.8±1.8)mg/L(P〈0.05),TC由(5.76±1.04)mool/L降至(4.25±1.11)mool/L,TG由(1.96±0.96mool/L)降至(1.45±0.82)mool/L,LDL由(3.65±1.12)mool/L降至(1.80±0.86)mool/L(P〈0.05)。治疗3个月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得到改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在降血脂的同时,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6,(7):527-529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经颈动脉超声波检查,80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均大于0.9 mm。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每天都给予100 mg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每天10 mg;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天20 mg。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给予降糖、降压药物。所有患者在入院第2天进行颈动脉超声、肌酸激酶、肾功能、肝功能等检测。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1年以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患者在治疗后CIMT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汀组患者治疗后CIMT也有所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IMT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减少CIMT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前者常规给予降血压药物及阿司匹林100 mg/d,后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丁苯酞20 mg,2次/日,随访6个月。在随访前后测量患者IMT及hsCRP。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MT及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能抑制IMT增长及炎性反应,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即阿托伐他汀组(20例)和辛伐他汀(18例)组,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及hs-CRP的变化。结果患者在用药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hs-CRP均显著降低(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hs-CRP值,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对照方法,观察6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前及16周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比较,患者FINS水平下降(13.82±4.26)m IU/L,(10.23±4.26)m IU/L,t=2.38,P<0.02;QUICKI升高(0.34±0.02),(0.39±0.05),t=3.58,P<0.001;CRP下降(2.93±1.27)mg/L,(2.26±1.33)mg/L,t=3.18,P<0.005,TC、LDL-C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血糖、TG、HDL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显著降低TC、LDL-C同时,能降低FINS水平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CRP,能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炎症免疫反应,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预防卒中再发。  相似文献   

20.
冯玉平  石惠荣  王淑花 《中国医药》2013,(11):1542-154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肾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3例)。2组均低钠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质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d,连续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LDL—C、hs—CRP、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DL—C、hs—CRP、抵抗素、IMT和MA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0.4)mmo]/L比(3.1±0.5)mmol/L,(3.7±1.5)mmol/L比(4.84±1.5)mmol/L,(21.2±2.2)μg/L比(25.4±2.7)μg/L,(2.0±1.3)mm比(2.6±1.2)mm,(21±7)mmol/L比(31±11)mmol/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DL—C、hs—CRP、抵抗素、IMT、MAU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