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数值的变化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噻唑橙作为RNA的荧光染料,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含有RNA的RP,并计算RP百分率及RP绝对值。结果: (1)正常对照组:RP百分率为为(2.01±1.47)%,RP绝对值为(4.1 2±1.37)×109/L。(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P)患者RP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RP绝对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性白血病患者RP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P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上述疾病患者,经治疗有效者RP百分率恢复正常。结论:外周血RP测定有助于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是血小板减少疾病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也是疗效判断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数值的变化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疾病的诊断价值;外周血RP与骨髓中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MK)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噻唑橙作为RNA的荧光染料,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含有RNA的RP,并计算RP(%)及RP绝对值。[结果]正常对照组:RP(8.6±2.5)%,RP绝对值为(17.1±6.5)×10^9/L。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RP(%)高于正常组,而RP绝对值低于正常组(P〈0.01),在不同MK增生级别的ITP患者中,RP(%),RP绝对值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P(%)及绝对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急性白血病患者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其RP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上述疾病患者,经治疗有效者RP(%)恢复正常,而治疗无效或欠佳者,则RP(%)基本无变化。[结论]外周血RP测定,有助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治疗监控。外周血RP与骨髓中MK增生的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ITP、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5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百分比,同时计算RP绝对值。结果:ITP组RP百分比((32.4±10.5)%)明显高于对照组((9.6±4.6)%)(P〈0.01),RP绝对值((9.1±5.9)×10^9/L)则低于对照组((20.9±13.1)×10^9/L),在治疗明显好转后RP百分比明显降低((11.9±5.7)%),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A组RP百分比((5.8±1.8)%)和RP绝对值((2.2±1.4)×109/L)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P在IT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在观察其治疗效果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名健康人、48例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0例抉完全缓解ITP患者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百分率和血小极相关抗体(PAIg),并以RP%和PAIg两种方法配对测定48例ITP患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结果:ITP初治组的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缓解组的RP%和绝对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RP%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98%,而PAIg对IT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和80%,RP%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PAIg(P〈0.01)。提示RP%法对ITP的诊断价值较传统PAIg法大,且可作为ITP临床判断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s)和P-选择素联合检测在各种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84例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4例,脾功能亢进(HS)12例,急性白血病(AL)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患者全血中RPs百分率和绝对值以及P-选择素水平,观察其在各种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正常组RPs百分率(7.72±3.06)%,RPs绝对值(13.34±7.48)×10 9/L,P-选择素水平(2.32±1.78)%;(2)IOT患者RPs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A、HS、AL、MDS患者RPs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ITP、AA、HS、AL、MDS患者RPs绝对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3)ITP、AL、MDS患者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AA、HS患者P-选择素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RPs百分率、RPs绝对值和P-选择素水平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血小板的生成能力及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破坏状况,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的百分比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RP的百分率,并与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3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30例ITP病人治疗前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为(27.2±8.3)%,治疗后的ITP病人RP%为(8.3±2.4)%,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RP%为(8.4±2.3)%,治疗前的ITP病人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的ITP病人RP%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15例AA的RP%为(6.3±2.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RP%测定,有助于ITP的诊断及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7.
网织血小板检测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改良网织血小板(RP)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噻唑橙(TO)作为RNA的荧光染料,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和48例各种血小板减少症外周血中含有RNA的RP百分数及RP绝对值,后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P)、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AA)及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结果ITP病人RP百分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65.29,q=10.26,P〈0.01),而RP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85.07,q=19.59,P〈0.01);AA病人RP百分数及绝对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q=3.47、16.41,P〈0.05、0.01);AL组病人RP百分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q=0.51,P〉0.05),但其RP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q=15.46,P〈0.01)。结论 改良了传统的网织血小板检测方法并建立了简便、稳定的检测手段,为临床各类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网织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代表由骨髓巨核细胞新释放入外周血最新生成的血小板,其胞浆内不含细胞核和DNA,仅残留mRNA和粗面内质网,保留合成少量蛋白质的能力。它反映了循环中最年轻的血小板,是血小板新的研究领域。RP百分率(RP%)及绝对值(RPC)计数对于分析骨髓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动力学和血小板减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P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s)和P-选择素检测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56例cITp患者全血中RPs百分率和绝对值以及p-选择素水平,观察其在cITP中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正常组RPs%为(7.72%±3.06%),RPs绝对值为(13.34±7.48)×109/L,P-选择素水平为(6.78%±2.15%).②cITP组RPs%及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Ps绝对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c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RP%呈负相关,r=-0.405,P<0.01,血小、板计数与P-选择素之间无相关性,RPs%及RPs绝对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产板巨数目间无明显相关性.④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RPs%明显下降,P-选择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血小板上升前,首先出现RPs%上升,p-选择素下降,此后随着血小板的持续上升,RPs%及P-选择素均逐渐下降.结论:RPs%、RPs绝对值和RP-择素水平能反映cITP患者骨髓血小板的生成活性及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破坏状况;在治疗中动态观察RPs%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预测激素对cITp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网织血小板是指在血小板的胞质中含有残留核糖核酸 (RNA)成分的血小板 ,被认为是一种新生的血小板。近年来 ,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其与血小板的产生密切相关 ,并将此作为分析血小板生成动力学和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一种有用的检测指标[1]。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率 (RP % )并分析其与血小板计数等其他参数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1标本来源76例外周血标本来自我院2000年11~12月健康体检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正常者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41例 ;年龄15~72岁 ,平均46.16岁。1.2主要试剂和仪器抗人CD41-FIT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常规检测网织血小板(RP)的方法,比较全血和血浆检测RP的差异.方法 用CD42b-PE单抗标记血浆及全血中的血小板,再用荧光染料噻唑橙(TO)染色网织血小板内RNA.对不同TO浓度及孵育时间下的网织血小板进行测定,确定网织血小板测定的最佳TO浓度及孵育时间.对18例样本进行全血与血浆的对比分析.结果 确定TO浓度为1∶2稀释、染色时间为60 min时网织血小板结果最稳定,并且血浆和全血的检测结果相近.结论 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在TO1∶2稀释、染色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全血和富血小板血浆均适合流式细胞技术常规检测网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RPs)检测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中的临床意义以及RPs百分率(RPs%)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ITP组、非cITP组及对照组外周血RPs%,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cITP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对cITP患者RPs%与血小板计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cITP组治疗有效者RPs%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TP组RPs%明显高于非cITP组及对照组(P<0.01);非cIT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s%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72,P<0.01).结论 RPs%可反映骨髓产生血小板的状况,对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对诊断cITP有一定价值,同时也是cITP疗效判定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RPs)检测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中的临床意义以及RPs百分率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ITP组、非cITP组及对照组外周血RPs百分率。对cITP患者RPs百分率与血小板计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ITP组治疗有效者RPs百分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TP组RPs百分率明显高于非cITP组及对照组(P<0.01);非cIT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s%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72,P<0.01)。结论 RPs百分率可反映骨髓产生血小板的状况,对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对诊断cITP有一定价值,同时也是cITP疗效判定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粘度、网织血小板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至2022年82例老年(60岁以上)ITP患者为观察组,50例老年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on-immune thrombocytopenia, NITP)(包括肝硬化病人25例、血液病15例、其他肿瘤患者10例)患者为对照1组,同期收集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2组。采集血液,利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血液粘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 RP)、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血液粘度、RP、PDW、MPV、P-LCR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结果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PDW、MPV、网织血小板比率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血液粘度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观察组血小板减低,P...  相似文献   

15.
网织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9年Ingram和Coopersmith用一种新亚甲基蓝的染料在狗的末梢血中发现有一些清晰网状结构的血小板,这种血小板在放血后比值可增至6%以上,学者们将其命名为网织血小板(RP)。网织血小板是新释放入血液循环的新生血小板,被认为是最“年轻”的血小板,其网状结构为胞浆中残余的mRNA。近年来有报道网织血小板可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情况,指导部分血液病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中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s,RP)百分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噻唑橙(TO)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RP百分率,测定20例正常人和30例各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ITP 3例,TTP 1例,AA 7例,未治疗白血病4例,白血病缓解期5例)RP百分率。结果:20例正常人RP百分率和RP绝对值分别为3.66±2.27%和7.78 ±4.53 ×10~9/L;ITP或TTP组分别为21.04±12.73%和4.36±3.09 ×10~9/L,RP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A组和急性白血病初发组的RP百分率和RP绝对值分别为2.71±1.32 %、0.75±0.48×10~9/L,和2.51±1.45%、0.64±0.42 ×10~9/L,RP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轻度减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血病缓解组RP百分率无明显改变。结论:RP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能力,检测RP百分率有助于对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的鉴别,特别是鉴别骨髓造血减少和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并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血小板的方法,探讨网织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1)用漉式细胞术双标法,Cellquest软件,CD41a/SSC设门,检测健康人26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6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6例,慢性肝病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0例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并对部分病例用RNAase处理实验进行验证。(2)以不同噻唑橙(TO)浓度、TO孵育时间及实验温度条件对10例正常人外周血网织血小板进行检测,探讨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1)TO浓度,TO的孵育时间及温度等超过一定范围对结果均有影响。(2)确定了把TO的量控制在200μl、孵育温度在20℃左右、时间为30min。结论:要严格控制影响因素,才能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分别分离10例慢性ITP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的血小板,建立各自的样本池。并提取血小板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寻找慢性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小板的差异蛋白点,采用质谱分析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结果:双向电泳联合质谱分析发现钙网织蛋白在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中正常表达,而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中几乎无表达。结论:钙网织蛋白缺失是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点,可能在慢性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RP)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对107例血液病人及100例正常人进行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并对它们的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2例ITP病人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测量结果为(28.87±8.91)%(范围从15.16%~44.9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例治疗后的ITP病人RP%为(9.06±3.87)%,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12例AA的RP%为(5.96±3.01)%(范围从2.50%~14.49%),低于正常对照组, RP绝对值为(1.57±1.90)×109/L,结果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6例ALL组RP%为(12.20±5.33)%.30例ANLL组RP%为(10.83±5.1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RP绝对值为(139.67±80.06)×109/L, RP绝对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5例MDS病人RP%为(21.75±7.3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分析了6例病人骨髓巨核细胞检测结果,并与RP%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6例病人的网织血小板的检查结果与骨髓巨核细胞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RP%及RP在不同血液疾病中的测定结果显示RP%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等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慢性ITP患者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等指标。结果:慢性ITP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及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成熟度、低荧光网红比率、中荧光网红比率、高荧光网红比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ITP患者大血小板比率增加,且幼稚网织红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