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震伤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烈地震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受伤人员多,病情重。地震伤伤员的病情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发伤伤员所占比例大。重伤员均存在1个以上的致命伤。②休克多,变化快.疼痛刺激、内脏或肢体骨折出血、心力衰竭、长时间缺水脱水,均可致休克。在地震伤伤员中.休克的发生率约为50%~71.2%。③久埋获救的伤员机体内环境失衡严重。长时间无法进食进水、能量缺乏致负氮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震伤挤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为地震伤挤压综合征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地震伤致严重挤压综合征35例治疗进行总结回顾,观察全身营养支持、积极局部创面处理辅助血液透析,对挤压综合征患者恢复的作用。结果:经过正确的早期处理,逐步清除局部坏死组织,恢复患者心、肾功能,为后续修复创面打下良好基础。结论:尽早解除压迫,正确处理伤肢,及时对坏死组织清除,减少毒素吸收,辅助人工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提高挤压综合征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地震严重多发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汶川地震灾区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在24例四川地震灾区严重多发伤伤员救治中的经验,研究损害控制的方法、时机.结果 本组24例全部存活,5例截肢,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行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在顺利康复中.结论 地震灾区严重多发性损伤特点与平常不一样;骨科损害控制有利于提高地震灾区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特别是前线和后方二级医院联合采用可有效地控制损害.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中,成都军区总医院在最初48h内收治的1414名伤员中,明确腹部脏器伤共31例,只占2.3%。较其他地震报道的发生率为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①白天发生的地震,伤员弯腰逃生的姿势对腹部有保护作用;②严重的腹部伤多已在现场死亡,有机会能送人医院的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5.
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又称外伤性无尿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综合征、Bywaters氏综合征、外伤性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1941年Bywaters首次分析16例挤压伤患者,并提出"挤压综合征".CS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满的部位被长时间压榨导致广泛的肌肉组织缺血性坏死、横纹肌溶解,而后引起身体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受压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及少尿甚至无尿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这次四川地震中本院一共收治了34名四川地震伤员,这些伤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挤压伤,其中1例典型的严重挤压综合征患者,经过积极的内外科综合处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技术在芦山地震严重多发伤伤员院内救治中的应用. 方法 对2013年4月20日至5月2日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救治的22例骨关节型地震严重多发伤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9例;年龄20~60岁,平均43.1岁;创伤严重度评分为17 ~41分,平均25.8分;四肢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10例. 结果 共完成骨折手术38台,其中确定性手术24台,临时性手术13台,截肢术l台.9例伤员已完成全部确定性手术并在顺利康复之中,13例尚需进一步手术治疗.除l例患者外所有开放性伤口均已闭合.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深部感染,予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控制感染,13例行外固定治疗患者无一例发生外固定支架钉道松动、感染,复查术后X线片示骨折无成角畸形. 结论 损害控制技术有利于提高地震所致严重多发伤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和减少死亡率,并为后期确定性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挤压综合征(CS)的治疗结果,为指导类似灾难性事件中挤压伤、cs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2008年5月12口汶川地震后所致49例合并急性肾脏功能衰竭(ARF)的cS患者,致伤原因均为地震中被重物砸伤;受挤压时间4~102 h,平均24.7 h.男27例,女22例;年龄6.8~76.0岁,平均31.8岁.平均累计肢体1.5肢.49例存在ARF,血Cr平均365.6μmol/L(169~842 μmol/L),CK平均64 022 U/L(34 571~76 836 U/L),均出现肌红蛋白尿,39例合并有高钾血症(血钾5.23~6.38 mmoL/L).所有患者均予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补液、利尿、碱化尿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输血、改善低蛋白血症、预防或治疗创面感染治,扩创换药、扩创缝合.结果 CRRT治疗49例,肾脏功能在11~37 d恢复.高钾血症均在入院后当天纠正.CK在人院后13~45 d恢复正常.无1例死亡.骨筋膜间室切开减压30例52肢,截肢35例45肢.5例因感染、肢体坏死行二次截肢手术.24例创而经换药、扩创或植皮愈合,8处创面(4例)因感染、组织坏死或创面过大等原因未愈合,均为长时间(>20 d)接受CRRT治疗患者,并合并有其他系统、器官损伤.结论 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有效的早期局部和全身治疗,是成功治疗CS,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CS时创面愈合与长时间CRRT治疗之间的协调,是目前部分尚存创而患者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严重多发伤是急诊常遇到的严重问题,是现代人类的主要死因之一。在美国创伤已成为死因第四位,在欧美等国家创伤成为40岁以下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2002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11.6万人。近年来,建筑业、交通业的发展,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导致严重多发伤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脊柱脊髓损伤常是多发伤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社会对创伤急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殷切希望获得快捷、及时、有效的救治。进一步认识、研究严重多发伤,提高其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急救医学、创伤外科和骨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交通事故与工伤事故与日俱增,多发伤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多发伤病人发生突然、伤情复杂、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故多发伤的急救是各医院医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其救治模式的探讨也在不断进行着。本文将对多发伤的分科分诊救治模式、一体化救治模式以及我院的以创伤急救中心为主导的救治模式做一个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损害控制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平时和地震时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6例和汶川地震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4例,评估两组伤员的病情特点、损害控制救治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平时组26例全部存活,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需继续治疗。地震组24例全部存活,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的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顺利康复之中。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组和地震组严重多发伤,两者救治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均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地震早期整形外科医生介入软组织创伤救治的方法. 方法 对软组织创伤分类并仔细清创,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应用皮片、皮瓣移植等组织移植方法修复;不伴组织缺损的颅颌面部裂伤应用整形外科精细缝合技术封闭伤口.感染严重一次清创难以彻底的选择普通换药或VAC引流,待创面条件改善后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处理. 结果 本组102例伤员中76例一期愈合;16例感染切开引流或烧伤伤员经过2~3次清创换药后延期愈合;3例四肢植皮区边缘皮片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7例经换药或VAC引流后二期创面植皮或皮瓣转移全部成活. 结论 整形外科医生早期、及时参与救治地震中软组织创伤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形态修复,对于伤员的心理康复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影响严重创伤病人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对创伤严重评分≥16的233例严重创伤病人进行了多因素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性别、入院时休克和创伤至入院的时间与死亡率无明显关系。而病人的年龄、受伤区域的个数、创伤前并存的慢性疾病和创伤严重度评分与死亡率明显相关,是严重创伤病人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Ե�����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损伤性胆管狭窄 ,包括胆管的直接损伤与肝、胆、胃、胰术后不同时间发生的胆管狭窄 ,后者也多因前次手术损害了胆管的血运及胆管壁的完整性所致 ,是胆道外科的重要课题。  随着胆囊切除术的普及 ,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开展 ,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一旦发生胆管损伤 ,尤其是术后延迟发生者 ,使治疗增加了复杂性与难度 ,由于多因素的影响 ,胆管狭窄的 (2年内 )复发率很高 ,由于反复进行的狭窄修复手术及反复发作的胆管炎 ,不仅使病人陷于痛苦之中 ,且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生 ,从而大大影响其确定性治疗的远期效果。  因此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伤员现场救治的麻醉学管理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汶川县映秀镇现场救治136例伤员的麻醉学管理.依据伤类与伤势,对伤员分别实施呼吸维护、液体复苏、手术麻醉、疼痛治疗等处理.结果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15例(11.0%).液体复苏82例(60.2%),手术麻醉75例(55.1%),镇痛治疗23例(16.9%).全组无死亡病例,未出现麻醉相关的并发症.除轻伤员外,其余伤员全部乘直升机安全后送.结论 地震灾区现场紧急救治足伤员获救的基本保证,科学救治、规范施治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对于麻醉学而占,尤其要强调加强呼吸管理、及时有效的休克复苏、合理选择麻醉方式、严密监测调控生命体征和良好的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正确判断多发伤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是目前危重病医学领域创伤诊治方面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亦是进一步降低多发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炎症指标前白蛋白(prealbumin,PA)、铜蓝蛋白(cemloplasmin,CE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胰岛素(Insulin,INS)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等10项指标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在多发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假肢安装康复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目前工伤截肢者假肢安装及康复治疗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假肢安装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及心理康复。探讨一条适合于我国工伤患者假肢安装及康复训练程序。[方法]通过对上下肢截肢患者30例临床资料统计,广州工伤康复医院3a多工伤患者假肢安装、康复训练假肢安装前后的生活能力比较及心理治疗。[结果]30例工伤患者,经过假肢安装及康复训练,身体机能和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最大限度的恢复了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结论]对截肢术后要尽可能早的安装假肢及康复训练,针对不同情况同时给予病人必要的心理疏导,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健全医院管理机制,完善医院人本管理制度。方法:对医院人本管理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人本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医院人本管理模式的理念、路径和实现方式。结论:人本理念越来越为人们关注,规范着管理行为的实施,制约着管理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跟骨骨折的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15例24侧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13例21侧获得4~4.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本组优9侧(42.9%),良10侧(47.6%),可2侧(9.5%),优良率90.5%.伤口感染2侧经皮瓣转移后治愈.[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地震伤员不宜过早手术,应待病人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心理情况稳定后手术.  相似文献   

20.
2009年4月~2011年2月,我院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1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例,L1~21例.损伤类型按Gertzbein分类[1]均为A型,其中A1型2例,A2型3例,A3型5例;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C级2例,D级6例,E级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