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1979-2003年收治的26例28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颈动脉体瘤临床上多数表现为颈部缓慢生长肿物,可触及搏动或闻及血管杂音,13超及颈动脉造影显示血运丰富,颈动脉分叉增大,有特殊的抱球状改变。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经颈动脉压迫训练后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可对颈动脉体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颈动脉压迫训练后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颈动脉体瘤系化学感受器瘤,属副神经节瘤,临床较少见。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1992~1994年与口腔科协同治愈2例较大的颈动脉体瘤,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病例一女,42岁,左耳后下肿物缓慢增大10年,以“腮腺颌下区肿物”收入住院。检查:左腮腺...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研究(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案,以提高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我院2 0 0 2~2 0 0 3年收治的3例颈动脉体瘤病例,全部病例术前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 TA)、经颅多普勒检查(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均在全麻下行外膜下剥离术。结果:3例术前经MSCTA检查均能明确诊断,术后无并发症,随诊8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术前明确诊断、术中精细操作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诊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体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临床少见。由于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围绕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生长,将血管包裹,滋养血管极其丰富;同时又因手术需涉及颅脑血供的颈内动脉及血管吻合后血栓形成等重要问题,因而手术风险较大。我科去年收治一例右颈动脉体瘤患者,经充分准备,成...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体瘤10例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经手术治疗的10例颈动脉体瘤,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令在13—53岁之间,肿瘤最大体积为7×6×6,肿瘤均发生在一侧,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切除剥离4例,切除肿瘤后血管移植重建颈动脉血运1例,血管端端吻合重建颈内动脉血运1例,部分切除颈外动脉和瘤体1例,瘤体大部切除并结扎颈总动脉3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率。文中还较详细的叙述2例典型病例的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6.
副神经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绝大多数发生于颈动脉体,故又称颈动脉体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 1岁,因右颈部无痛性肿物4年入院。检查见右上颈部隆起,可触及3 .0cm×2 .0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质硬韧。左右动度小,上下不能活动,可触及搏动感,按压肿物可诱发咳嗽,未闻及血管杂音。超声波检查:颈动脉分叉增大,分叉处可见颈内动脉壁增厚约6mm ,颈内动脉管腔狭窄,约4mm ,横断面可见颈内动脉周围实性低回声区包饶。临床诊断:颈动脉体瘤。入院后行颈动脉压迫训练,2 5d后达到压迫颈总动脉40min患者无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16例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BP)的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共16例19个肿瘤,主要依靠B超和DSA检查确诊。12例共切除14个肿瘤,术前均经Matas训练,经动脉外膜下摘除肿瘤7例,切除肿瘤、修补血管6例,连同肿瘤一起切除颈总和颈内动脉1例。结果 DSA对CBP确诊率为100%,B超确诊率为89%。手术全部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证明术前Matas训练是有效的。结论 术前确诊CBP对围手术期准备至关重要,Matas训练对提高手术安全性非常有效,切除肿瘤、修补血管减少了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正>颈动脉体瘤是来源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 肿瘤。虽然临床上少见,但易误诊,切除手术复杂、 困难,手术并发症亦多,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78 年以来共收治颈动脉体瘤1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4~50 岁,病程4月~8年,左侧7例,右侧4例。均表现 为颈上部渐进性肿物,其中2例伴有局部疼痛不适, 1 例伴有声音嘶哑。  相似文献   

9.
恶性颈动脉体瘤临床罕见,迄今国内外文献报道病例仅100余例。其特征是肿瘤侵犯包膜及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组织学表现为异型性。我科1993—2004年间收治颈动脉体瘤患者28例。恶性仅1例,且为术后5年复发患者。该例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伴同侧颈淋巴结转移,行肿瘤扩大切除及受累颈动脉切除,颈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后无脑神经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0.
DSA治疗颈动脉体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体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3例,研究DSA在其中的表现。结果 颈动脉体瘤为富血供型;DSA能清楚显示肿瘤血管细节及肿瘤与相邻血管的整体关系;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体瘤的DSA表现特征明显,影象直观,与血管关系明确,对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及外科手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颈动脉体瘤(CBT)诊断,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防治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1990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27例CBT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影像学证实(B超,DSA和CTA)。采用颈动脉体瘤钝性剥离式切除11例,颈动脉体瘤与颈外动脉合并切除5例,颈动脉体瘤剥离式切除和颈内动脉部分切除6例,颈动脉体瘤剥离式切除和颈总动脉结扎5例。结果: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且无恶变。无围手术期死亡,有3例在术后16~24h内出现偏瘫,3~4d后逐渐好转,并分别于16、22和47d后恢复正常,肌张力达到Ⅱ级以上,经平均随访5年以上,除1例死于2年以后的脑卒中外余均无瘤生存。结论:术前选择性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根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当方案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瘤系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系统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Dopp ler)超声、磁共振影像(MR 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系统影像学特征比较及M atas试验与颈内动脉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围手术期准备,并进行了手术。结果:颈动脉体瘤影像学特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与其紧密相连单发性肿块,瘤体内血供丰富,瘤体使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明显,MRA及DSA呈“Goldcup”征改变。M atas试验时间45~60 d,TBO及DSA W illis环交叉充盈检查侧支循环代偿良好,8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彩色Dopp ler超声、DSA、MRA均能明确诊断颈动脉体瘤,M atas试验是颈动脉体瘤手术必要常规的术前准备,W illis环交叉充盈检查是显示大脑代偿性侧支循环建立的客观标准,TBO试验是判断颈动脉结扎的可靠方法,手术是目前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13.
26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手术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上海交通大 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993~2004年收治的26例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的手术病例,分析其年龄、性别、临床特点、 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2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2·25,中位年龄为36岁;其中2例为双 侧颈动脉体瘤,1例为恶性颈动脉体瘤。21例患者术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暂时性球囊阻断 试验(TBO)评价,其中6例为TBO阳性。11例行多普勒检查,9例行颈部CT,5例行磁共振成像。26例患者均采用 手术治疗,除切除肿瘤外,其中5例还行颈动脉人工血管重建,4例行颈动脉修补术,1例行颈总、颈内动脉吻合术,1 例切除部分迷走神经。所有病例均预后良好,无脑神经并发症发生,无死亡,随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血管造影 和多普勒检查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应常规行血管造影及TBO检查,进行系 统全面的颈动脉评价,并做好血管重建准备。确诊为颈动脉体瘤后,应尽早手术,根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 宜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例颈动脉体瘤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 (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等检查后 ,采用瘤体剥离加受累颈外动脉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果 瘤体均完整切除 ,术后未发生颅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MRA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手术前准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该病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腮腺Warthin瘤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Warthin瘤(腺淋巴瘤)的发病原因,探讨Warthin瘤的治疗原则。方法:总结我院近10年住院病例中的Warthin瘤患者79例,从性别、年龄、部位、大小、病史、有无吸烟史、有无消长史及术式分类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在662例腮腺肿瘤患者中,Warthin瘤79例,占11.9%。其中男性67例,女性12例,男:女=5.6:1;年龄43~83岁,平均59.6岁。发病高峰年龄为60~70岁,共28例,占35.4%。部位在后下极占82%,耳前占12%,其他部位6%。病史从20 d~20年。肿瘤>3 cm者占82%,>6 cm者占18%。82%的患者有吸烟史,24.2%有消长史。行腮腺全叶或浅叶切除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随访1~10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本组病例资料与文献比较,Warthin瘤占腮腺肿瘤的比率有所提高(11.9%),女性患者增多(男女比例5.6:1),发病高峰年龄偏长(60~69岁)。治疗原则倡导包括肿瘤的腮腺区域性切除,以保留腮腺导管及大部分腺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6例,女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分别进行超声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术前行Matas试验2例,7例颈动脉体瘤被单纯剥离切除,2例行包括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人工血管重建颈内动脉。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舌下神经受累,1例交感神经受累,2例迷走神经受累,3个月后症状完全恢复。无偏瘫和死亡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完善检查和准备非常重要,CTA在诊断中具有良好作用。较小的肿瘤可以完整剥除;与颈外动脉包绕紧密的一并切除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包绕紧密难以剥离的可以行人工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7.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36例手术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临床资料,评价术前诊断、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术前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在全麻或局麻下经口内进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术后颌下加压包扎.结果:36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经口内切口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颌下加压包扎,术后无复发.结论:手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颈化学感受器副神经节瘤33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安全高效治疗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的手术方法及相关技巧。方法:回顾分析33例35侧颈动 脉体副神经节瘤的不同手术方法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术后疗效的随访观察。结果:33例均临床治愈,1例 面神经下颌缘支、2例迷走神经暂时性麻痹,2例术后血栓形成;随访19例,均健在,除1例未切净者肿物稍有增大 外,其余未见复发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体积较小的肿瘤均能采取血管外膜下单纯瘤体剥离术,包裹神经血 管严重者,术前、术中判定、监测和建立脑血流侧枝循环是保证手术安全、力求彻底切除肿瘤的关键。血管缝合、移 植修补损伤或缺损必须辅以抗凝药,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